长空骑士

2021-07-19 06:52王大锐
化石 2021年2期
关键词:信天翁

王大锐

信天翁,是人们难得一见的美丽大鸟,它的翅膀展开足有3.6米,是当今世界上翅膀最长的鸟类,它们沿着南半球的新西兰海岸翱翔天空,搏击万里。

信天翁堪称地球上最大的“飞行机器”——它名称的真实意义就是“骨骼、肌肉和大风”。它的身体堪称完美——一只信天翁就是一件艺术品,它的羽毛美丽,身体极为适应飞行,线条极美。

“飞行机器”信天翁

一只成年的信天翁可以一口气飞翔上万公里才吃一顿饭(而且是潜水捕鱼),信天翁可以在空中不用扇动翅膀就滑行几百公里——它可以不费力地用此方式飞过大海,甚至翱翔全球!一只年龄50岁左右的信天翁的飞行距离至少可达600万公里之多!信天翁的飞行速度可达120~130公里/小时,足以比得上高速行驶的汽车。

科学家们利用卫星跟踪发现,信天翁鸟群一天内的飞行距离可达800公里以上!

信天翁“albatrosss”这个词从葡萄牙语“alcatraz”一词发展而来,最初用于指任何一种大型的海鸟。“信天翁”一词最早出现在世界著名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1798年发表的《古代水手的诗韵》的长诗中,诗人描述到,打死了几只信天翁的船员们受到了大海的严惩。而实际上,在大海上航行的人们是很难见到真正的信天翁的,使得航海人对它们增加了许多神秘的幻想。海员一度对它们颇为敬畏,认为杀死信天翁会带来厄运。

严格地讲,信天翁就是一架智商极高的滑翔机。信天翁那圆球状的脑袋上生着黑色的足有15厘米长的嘴巴在飞行时可以有效地“劈”开身体前面的空气“墙”。科学家们利用卫星跟踪发现,在大西洋上,信天翁群一天内的飞行距离可达800公里!

在天空,信天翁能够稳稳地张开自己的双翼,它能够极为高效地利用风力,或向上滑翔,或下线俯冲,地球上许多鸟儿怕风,而信天翁却是驾驭风的高手。科学家已经确定,与海鸥不同的是,信天翁的大脑更为复杂而且身体结构绝佳,信天翁几乎一生都在天空度过,一旦上岸,它们在岸上表现得十分驯顺,就显得步履蹒跚,它们上岸只是为了交配,然后哺育后代,因此,许多信天翁又俗称“呆鸥”或“笨鸟”;而海鸥则经常在陆上生活。

在有风的气候条件下,信天翁能在空中停留几小时而无需拍动其极其长而窄的翅膀。它们需要逆风起飞,有时还要助跑或从悬崖边缘起飞。无风时,则难于使其笨重的身体升空,多漂浮在水面上。也像其他鸟一样,它们能喝海水。通常以乌贼为食,也常跟随海船吃船上的剩食。信天翁仅在繁殖时才成群地登上远离大陆的海岛。在那里,成群或成对从事交配行为,其中包括展翅和啄嘴表演,伴随着大声鸣叫。每窝产一枚大白卵,产在地面上或简易堆起的巢里。亲鸟轮流孵卵。幼雏成长很慢,尤其是大型种类者;幼雏孵出后3~10个月才长齐飞羽,之后在海上渡过5~10年,在到陆地配对前,换过几次羽。信天翁寿命很长,是仅有的能活到老死的鸟类之一。

最著名的信天翁有:黑眉信天翁,翅展约230厘米,远离北大西洋海岸外漂游,有黑色的眼纹。黑脚信天翁,翅展约200厘米,大部分为灰褐色,营巢于热带太平洋岛屿。皇家信天翁翅展约315厘米,成鸟羽毛大多为白色,外侧翅上覆羽黑色,繁殖于新西兰附近岛屿及南美最南端。

进化的佼佼者

信天翁区别于本目(鹱形目)其他科鸟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管状外鼻孔的位置是分别在喙基部的两侧,而非聚合在喙基顶部。

信天翁在陆地的生存空间很小,它们在大海的上空的生活也异常艰苦:它们会遇到暴风雪等威胁,天空中刺眼的阳光对信天翁也是极大的威胁,尤其在大海上空飞翔,更是天水一线,都是蓝灰色,极易使动物产生错觉(飞机的飞行员也很容易发生此类事故)——一头掉入大海。信天翁的“拿手绝技”是在海面上起飞,它们巧妙地借助风力,用自己带蹼的脚丫子在海面上狂奔一段,张开的尾巴像船的尾舵把握方向,迎风而起!

信天翁以毫不费力的飞翔而著称于世——它们能够跟随船只滑翔数小时而几乎不拍一下翅膀。它们为减少滑翔时肌肉的耗能而体现出来的适应性之一是有一片特殊的肌腱将伸展的翅膀固定位置,即信天翁翅膀的骨骼关节能够“锁住”,翅膀一旦张开就会像一只大风筝而不用浪费鸟儿的肌肉能量;其二是翅膀的长度惊人,较之鹱形目其他科的鸟类,信天翁的前臂骨骼与指骨相比显得特别长,翼上附有25~34枚次级飞羽,相比之下,海燕仅有10~12枚。于是,信天翁的翅膀如同是极为高效的机翼,高“展弦比”(翼长与前后宽之比)使它们能够迅速向前滑翔,而下沉的机率很低。这种对快速、长距离飞行的适应性令信天翁得以从它们在海岛上的繁殖基地起飞,翱翔于茫茫的汪洋大海上空。

古生物学家已经证实,信天翁出现在180万年~1万年前的更新世。生物学家惊奇地发现,信天翁的胸肌格外发达,足以支撑巨大的双翼;信天翁的骨骼是中空的,使身体十分轻巧,便于“飘”在空中。与所有的鸟儿一样,信天翁不直接把空气吸入肺内,在身体的下部生有两个气囊,可以巧妙地“借用”空气的浮力,空气和氧交换以后才进入鸟的肺。

正是这些身体结构与功能,才使得它们可以巧妙而精美地利用风力在空中翩翩起舞,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信天翁每向下移动一米就能向上冲15米,所以,信天翁在空中飞行时总是忽上忽下地——那是它们在利用自己的重力(地球引力)和风力,信天翁是真正的利用风力的好手!是生物,特别是鸟类进化的佼佼者。

左图:信天翁特殊的喙部;右图:能够“劈开”空气“墙”的尖嘴

浪漫的“骑士”

关于信天翁究竟有多少种这一问题,争论从未中断。有些学者认为有14种,另一些人则认为24种,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三个品种的信天翁生活在北太平洋海域。信天翁是南大洋上最为人熟识的海鸟,漂泊信天翁则是世界上最大的会飞的鸟之一(另外最大的飞鸟还包括鹈鹕、非洲秃鹳、南美神鹰)。它们的生活空间很大——占地球71%的海域。在地球南纬51°处的福克兰群岛上陡峭的山崖是信天翁难得的家园,而那块地域仅有大约4公里宽。正是人们极少在陆地上见到它们,直到1912年美国动物学家Robert Cushman Murphy 才第一次科学而详细第描述了信天翁。

信天翁多生活在南半球。在南纬40度的地带,每月有27天是猛烈西风掀起巨浪的日子,这里是信天翁的理想天堂。它常利用西风从西向东作长距离的飞行,10个月飞行1.5万公里。无风时在海面休息,夜间在海面浮游。漂泊信天翁4岁以后就能准确地飞向自己的出生地,开始寻找配偶,一般要“考察"一两年,才能认定这门“婚事"。六到七岁时,成年的漂泊信天翁雌鸟开始产卵。幼鸟羽毛丰满后会逐渐独立,开始终生的海上漂泊。

漂泊信天翁之外型及大小与其他信天翁极为近似,在远处极难清楚分辨,它们其出没的范围较广阔,几乎在整个南大洋都有其踪迹,故得其名。但繁殖季节较迟,始于1月底,并会随船只航行活动觅食。其总数约为8万只。信天翁求爱时,嘴里不停地唱着“咕咕”的歌声,同时非常有绅士风度地向“心上人”不停地弯腰鞠躬,尤其喜欢把喙伸向空中,以便向它们的爱侣展示其优美的曲线。

每只雌性信天翁一年只能产下一枚卵。幼鸟在双亲的照料下一年以后才能独立生活。信天翁产卵以后都是雌鸟孵化,这时雌鸟显得异常暴躁,敢于攻击任何靠近她的动物,即使是自己的“丈夫”也不例外。对于刚孵化的雏鸟,亲鸟开始时主要是喂育,后来则主要是看护。在出生20天后,看护期结束,接下来成鸟只是定期回到陆地给雏鸟喂食。黑脚信天翁的雏鸟白天常常会在离巢30米的周围踱步,寻找阴凉处,但只要亲鸟带着食物一到,它们立即冲回巢中。成鸟会在岸上逗留足够长的时间来辨认雏鸟,喂给它们未消化的海洋动物肉和消化猎物所产生的富含脂类的油。

信天翁寿命相当长,平均可存活30年。但它们繁殖较晚。虽然3~4岁时生理上就具备了繁殖能力,但实际上它们在之后的数年里并不开始繁殖,有些甚至直到15岁才进行繁殖。刚发育成熟后,幼鸟会在繁殖季节临近结束时出现在繁殖地,但时间很短;接下来的几年内它们才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上岸来寻求未来的另一半。当一对配偶关系确立下来后,通常就会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一方死亡。“离婚”只发生在数次繁殖失败后,并且代价很大,因为它们接下来几年内都不会繁殖,直至找到新的配偶。事实上,对于漂泊信天翁而言,一次离婚会导致它们的生殖成功率永久性地降低10%~20%。科学家们发现,所有种类的信天翁都在努力地保持夫妻之间的浪漫情怀,生物学家曾经多次看到,在夜幕降临前一对对成年的信天翁亲昵、起舞的场面。

飞行是信天翁生活和生命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这一切都是在双亲“手把手”下学到的,年幼的信天翁要学会展翅,学会在空中利用气流,甚至要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尾巴和脖子,它们要学会精确地利用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信天翁在空中会遇到各种方向的风、空气流、切变风等,除了这些,信天翁还要学会克服地心引力的本领才能在空中得心应手,闲庭信步。

上图:求偶的信天翁;下图:信天翁夫妇

信天翁的天敌

从跟随船只的习性就不难知道,信天翁是出了名的食腐动物,喜食从船上扔下的废弃物。它们的饮食范围很广,但经过对它们胃内成份的详细分析,发现鱼、乌贼、甲壳类构成了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它们主要在海面上猎捕这些食物,但偶尔也会像鲣鸟一样钻入水中,深度达6米(灰头信天翁),甚至最深可达12米(灰背信天翁)。

信天翁有时会在夜间觅食,因为那时很多海洋有机物都浮到水面上来。有关信天翁白天和夜间觅食的比例问题,人们通过使它们吞下一个传感器的办法便可以获得详细信息。传感器位于胃中,当信天翁吞入一条从寒冷的南大洋水域中捕获的鱼时,体内温度会立刻降低,传感器便将此记录下来。摄入的食物成分比例因种类而异,而这对信天翁的繁殖生物学有很大的影响。

信天翁的繁殖群居地由于在孤立的海岛上,没有天敌,因而长期以来一直保护良好。但自从被水手船员发现后,便蒙受了巨大损失:蛋被攫取,成鸟被害。而随着羽毛被用于人类服装和寝具的制造后,它们更是遭到了大肆掠劫。短尾信天翁便因人类征集它们的羽毛而几近灭绝:数十万只鸟被捕杀,种类的繁殖行为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20世纪50年代早期一度完全停止。这一种类得以生存下来是因为那些未成年的鸟当时不在繁殖群居地,而在海上游荡,相对比较安全,后来它们按既定航线回来,从而“拯救”了整个种类。自1954年恢复繁殖以来,日本南鸟岛上的短尾信天翁数量出现了缓慢的回升,现在其中一个主要繁殖群的规模达到了约200对。黑背信天翁则由于太平洋中北部岛屿中途岛成为美国的空军基地而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一鸟类在军事基地和机场跑道周围营巢,结果很多与天线和飞机相撞而死。

信天翁在海上面临着更多暗中的危险。除了漏油和化学污染物带来的危害,更迫在眉睫的威胁来自人类的捕鱼活动。尽管如今刺网已禁止在公海使用,但所谓的“延绳法”则被广泛用于捕捞海底的鱼类如智利鲈鱼以及中层水域的鱼类如金枪鱼。仅一条捕捞金枪鱼的延绳就长达100公里。延绳布好后,铒钩从渔船的船首会散开去。而对于这种诱惑,信天翁恰恰是难以抗拒。它们吞下了诱饵,结果被钩住了,随后被延绳拖入水中,最终数小时后被捕鱼者连同其他猎物一起拉上来。每年有多达44,000只信天翁就这样遇害,从而导致了南部洋区部分种类数量的减少。

据记载,早在19世纪,生活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岛屿上的人们就开始大量以信天翁的蛋为食。人们养的山羊、狗、猫等也都大量吞食信天翁卵,成为这种大鸟的天敌。1909年,在这个岛的2.3平方英里内,可以数出的信天翁就达一百万对,那里是地球上信天翁最大的家园,但不久一个日本人就创下了一天内猎杀10000只信天翁的“记录”。后来是当地的首领下令开辟了该岛的一小块地方,才使得信天翁免受灭顶之灾。

随着全世界的捕捞船队进一步开发南部海域,一种新的威胁摆在了面前,即人类有可能与信天翁及别的动物直接争夺磷虾、乌贼和其他海洋生物资源,那么势必将影响它们的生存。

科学家们统计出,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信天翁的数量以每年1%的速率递减,平均每一小时就有一对成年信天翁死去。澳大利的生物学发现,人类在海水中布置的鱼钩竟然成了信天翁的致命杀手——信天翁在捕鱼时吞下就必死无疑。

目前,全球信天翁的死亡率已经明显高于它的出生率。在过去的十年间,夏威夷群岛一带信天翁的死亡率竟高达97%。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记载表明,有多次水手们在大海上迷航时,按照信天翁飞行的方向安全地登上陆地,尤其是Ernest Shackleton当年在南极探险迷路时,也正是信天翁为他的团队指明了上岸的方向。

现在,该是人类回报这种可爱的大鸟,保护它们的时候了!

猜你喜欢
信天翁
信天翁:世界上最大的飞鸟
假如人过信天翁的生活
Albatrosses: The Biggest Flying Birds 信天翁:世界上最大的飞鸟
信天翁和䴘䴙
海的女儿——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的生存之道
为什么信天翁吃塑料?
看起来笨笨的“滑翔机”
鸟窝外的那枚蛋
空中旅行家信天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