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蓝金的“拼命三郎”

2021-07-19 13:46王伟伟
中华魂 2021年7期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钻井

王伟伟

天山南麓,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

春暖花开,徐振平又一次走进熟悉的南天山。他和伙伴们要实地查看地质露头,为的就是要继续寻找深埋于地下六七千米,被誉为“蓝金”的天然气资源。

徐振平说,南天山没有草,山峰也陡峭,但是地下油气资源丰富,是石油人的乐园,是一片希望之地,現在已为下游4亿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清洁低碳能源。

扎根南天山

200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徐振平,毅然选择远在边疆的塔里木油田,立志找油找气。

总面积56万平方千米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被认为是世界油气勘探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盆地中央是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又叫“死亡之海”,盆地北部是富含油气的南天山。

初到塔里木,徐振平就被震撼了。“这里遍布沙漠高山,环境非常艰苦,但是石油人却在这里建起了现代化的油气生产基地,每天为国家贡献着宝贵的油气资源。”他当时就想,也要像先期到来的众多大学生一样,干出一番事业。

在大北3井实习时,由于可用资料有限,这口井三次加深钻进、一次侧钻,才终于在地下7000米深处找到高产油气流。为此,徐振平在钻井现场一连呆了65天。他亲身体会到了什么叫世界级勘探禁区。

击退“拦路虎”

2008年,表现突出的徐振平担任大北区块课题长。大北区块地下是巨厚砾石层,油气储层之上覆盖着近4000米的塑性盐岩,圈闭落实难,被业界称之为油气勘探的“拦路虎”。

“地下的油气都是保存在一个个圈闭中,圈闭好比一个倒扣的碗,只有把这个碗在平面和垂向上的位置找准确了,钻井才有依据。由于巨厚砾石层和塑性盐层‘作怪,这个碗很难被准确定位,我们称为‘深度像弹簧、高点带轱辘、圈闭捉迷藏。”徐振平这样形容南天山勘探的复杂性。

徐振平和他的团队决定从基础工作做起。历时两年时间,他们把所有能用的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全都分析整理了个遍,并提出把非目的层当目的层研究,发展形成了库车前陆盆地盐相关构造建模等技术,初步解决了圈闭落实难题。陆续落实圈闭20余个,发现了大北3、博孜1等气田,推动了一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的问世。

甘坐“冷板凳”

秋里塔格,黄羊和雄鹰都过不去的地方。地面到处是刀劈斧削般的“刀片山”,被誉为“山羊站不稳,鸟过刮层毛”。3万多平方千米的工区,没有正钻井,没有勘探方向,既是禁区、又是“冷区”。

没有方向,就要找方向。徐振平团队从头开始,首先是徒步进山开展野外地质勘查。吃的是馕、咸菜和水,山高坡陡、悬崖峭壁,没有一个人“掉链子”。其次是认真梳理仅有的一点钻井地震资料。

经过两年基础地质研究,徐振平团队跨越4个项目工区,完成上万米地震资料解释,200余口井数据分析,建立24条区域大剖面,编制地质图件40余幅,指导部署4口风险探井。

2018年12月,中秋1井获得战略性突破,发现一个千亿方级大型凝析气藏。

坐了5年“冷板凳”,1800多个日日夜夜,一堆堆数据图纸。徐振平团队经历了失败、挫折,终于获得成功!

2021年,徐振平又开始着手开展南天山北部新区的勘探科研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重大突破,再找一个万亿方级的大气田。”徐振平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塔里木油田已经建成年产3000万吨我国第三大油气田和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大气区,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并向着4000万吨目标阔步迈进。

“勘探不息,奋斗不止。15年,我亲历了新区新领域找油找气的艰难曲折,也见证了塔里木天然气勘探大突破的荣耀辉煌。”徐振平说,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这些年,徐振平获得了新疆自治区和中国石油集团劳动模范,中国石油集团第十届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塔里木盆地钻井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塔里木盆地新发现石油资源逾2亿吨
立足“严、实、俭、专”,大力提升会议管理水平
高原和盆地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
黑宝山—木耳气盆地聚煤规律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海上钻井平台
塔里木
浮式钻井平台将迎来史上最大拆解潮
未来2年将有超过100座钻井平台报废
塔里木触动了谁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