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的旗帜,永恒的丰碑

2021-07-19 02:49景作人
音乐爱好者 2021年6期
关键词:刘德海中国音乐学院乐团

景作人

4月的北京满园春色,到处都盛开着鲜艳的花朵。而位于京城北四环边缘的中国音乐学院,此时正在举行一个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活动:2021年4月8日至12日,纪念琵琶大师刘德海的“刘德海音乐艺术周”在这里隆重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音乐专家、学者和教师齐聚一堂,以音乐会、研讨会的形式,缅怀这位伟大的民族音乐先驱者、传承者和发展者。

“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其主要活动包括六场讲座、三场音乐会和一场研讨会。在这次活动中,一些专题讲座和名家发言颇具意义,而三场音乐会则主题明确,各具特色,非常富有情感和艺术性。

第一场音乐会是4月9日举行的开幕式音乐会,题为“琵琶行——刘德海琵琶音乐巡礼”。这是一台琵琶专场音乐会,其中有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音乐会上,琵琶名家杨靖、杨宝元、赵聪等人纷纷登场,演奏了《天鹅》《平沙落雁》《天池》《霸王卸甲》《十面埋伏》《昭陵六骏》等传统及现代名曲。

第二场音乐会是4月10日举行的“传统的翘望——民间音乐的时代回响”音乐会,由紫禁城室内乐团、上海长桥江南丝竹乐团、南亭会乐团等联合演出的民族音樂会。

第三场音乐会是4月11日举行的“和美颂——丝竹相和之国乐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也是一场综合民乐音乐会,由琵琶演奏家杨靖、董晓琳及中国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中国音乐学院校友弓弦乐团、中国音乐学院校友弹拨乐团联合演出。

这三场音乐会我只欣赏了最后一场。然而就是这场音乐会,使我受到了深深的感染与震撼,同时也领略到了现今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新水平。

这是一场情意浓浓的音乐会。音乐会一开始,舞台上LED大屏左侧的头像尽现大师谦和的音容笑貌,而右侧的书法则将大师刚直不阿及才华横溢的性格表现殆尽。音乐会上,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沈诚现场主持并导聆。他以深情而又舒缓的语气向现场观众介绍了刘德海大师生前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及琵琶演奏艺术所做出的贡献,阐述了刘大师崇高的精神世界以及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

音乐会的第一首乐曲是朱琳的民族管弦乐小品《舞之光影》,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许知俊指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演奏。这是一首带有光怪陆离效果的小曲,乐曲旋律轻盈,节奏灵巧,弹拨乐的运用富有韵味。全曲有着“印象主义”的效果,可谓中国“民族印象主义”的典范之作。

第二首乐曲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刘德海大师与吴祖强、王燕樵合作的作品,五十年来已成为中国协奏曲作品的辉煌经典。当年刘德海大师与小泽征尔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三次成功地演奏了这一作品。作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我亦多次在演出现场为之感慨、狂喜和落泪。

《草原小姐妹》是一首标题协奏曲,但整体上亦有着三个乐章的痕迹。从曲式上看,这首协奏曲既有民族特色的创新性,又有天衣无缝的结构层次。其主题坚毅活泼,旋律悠长美妙,曲中蒙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完好交融令人感到十分热情和舒畅,而琵琶独奏的技巧表现则有着很强的创新意识和中西结合的特点。这一切,都是刘德海大师当年独树一帜的首创。

在本场音乐会中,刘德海大师生前的得意弟子董晓琳与许知俊指挥的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合作,十分精彩地演奏了这首作品。《草原小姐妹》结构庞大,技巧复杂,而董晓琳的演奏则相当轻松,技术上流畅自如,音乐上激情四射,全曲从头至尾一气呵成,没有半丝拖赘和犹豫。我在现场边听边回味,仿佛当年刘大师的演奏又回到了我的耳畔,全身上下感到了一种久违的满足。

音乐会的第三首乐曲是中国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刘青的《泉》。这是一首为弦乐队而写的乐曲,由作曲家、指挥家刘顺指挥中国音乐学院校友弓弦乐团演奏。《泉》是刘青特意为此次活动而创作的,作品题献给她所敬爱的刘德海大师,当晚的演出即是这首作品的世界首演。

这首乐曲的编制很大,除一般的民族弦乐器外,乐队中还增添了六把马头琴,以增添作品的特殊效果。一般来讲,专门为民族弦乐器创作的乐曲,其音乐意境多为抒情或诗意的。然而《泉》这首乐曲则有所不同,它听起来略有一种追思和冥想的感觉,音乐表面流畅,内在却很深沉,其旋律的游动恰似清泉,但仔细品味却像是从心底流出的泪泉。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以细腻而又别致的笔法,记录与表达了她对刘德海大师的全部情感。

中国音乐学院校友乐团分为弓弦乐团和弹拨乐团。据主持人沈诚介绍,这种分部组建乐团的建议正是刘德海大师生前积极倡导的,而这两支乐团的组建(包括前身音乐附中乐团),亦都有着刘大师当年辛勤操劳的功绩。如今坐在舞台上的校友乐团,正是当年受到过刘大师训练和教诲的孩子们。他们现在已经成长为国家的优秀音乐栋梁,今天回到母校,就是要以最佳的表现,为已故的恩师送上一份深深的纪念。

音乐会的下半场,校友弹拨乐团开始登场。他们首先演奏了叶小纲的《出发点》。这首乐曲写得既大胆又巧妙,手法上十分现代,主题旋律音程跨度很大,音乐听起来富有神妙感。校友弹拨乐团在刘顺的指挥下,各声部的配合与衔接进行得十分流畅,音乐自始至终呈现出一种新鲜的韵味。

张晓峰的《少年狂想》是一首想象丰富、手法新颖的乐曲。它有着狂想曲似的风格和变奏曲似的效果,其中主题的展开与变化十分奇特,音乐的张力和幅度相当开阔。这首乐曲很有新鲜感和吸引力,曲中作曲家对民族弹拨乐器特性的把握与运用,有着相当积极而又成功的尝试。

音乐会的最后,琵琶演奏家杨靖登场。她在校友弹拨乐团的协奏下,出色地演奏了王丹红编配的《月儿高》。杨靖是刘德海大师的高足,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琵琶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她当晚的演奏韵味十足,感情極为投入,整首乐曲在她的手中显得是那样的悠长、深情而富有幻想感。当晚,她以对恩师的全部寄予与怀念,将这首恩师当年的拿手曲目演奏出了仙乐般的绝妙意境。

此外,校友弹拨乐团还演奏了作曲家高为杰改编的巴伯的《柔版》。这首曲子改编得相当成功,特别是和声的改编非常有奇效,其中阮族乐器的中低声配置为乐曲的情感变化及戏剧升华带来了极好的效果。听完之后,我从内心深处敬佩和景仰高为杰教授的杰出才能。

“和美颂”是我最近听到的最有意义的一场音乐会,它令我感动,令我心悟。通过这场音乐会,我由衷感觉到了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和精神魅力。刘德海大师生前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所做的一切,都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扎了根。今天,不光是他的学生、校友、同事、朋友怀念他、敬仰他、热爱他,就连包括我在内的全国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工作者,同样对他缅怀不已,永远将他铭记在心中。

刘德海大师,他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面鲜明旗帜,一座永恒的艺术丰碑!

猜你喜欢
刘德海中国音乐学院乐团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系列活动举办 83位演奏者奏响《十面埋伏》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滚烫的交响灵魂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敖丽芳 达斡尔的歌声在中国音乐学院唱响
研究生层次传统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其构想——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发言提纲)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
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
香港中乐团第37乐季开幕音乐会:千年之声 钟乐龢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