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键上的交响曲

2021-07-19 02:49秦宬
音乐爱好者 2021年6期
关键词:卡罗琳交响曲维也纳

秦宬

1822年,在贝多芬完成他的《第七交响曲》十年之后,年幼的李斯特举行了自己的首场公开音乐会。无论民间关于这个男孩被贝多芬亲吻的传闻真实与否,李斯特当时的确与贝多芬见了面,并且始终非常珍视两人间这段特殊的情谊。日后,无论是作为钢琴家还是作曲家,李斯特不仅将这份感情注入了他对贝多芬作品的演奏中,同样也注入了他对贝多芬交响曲虔诚的改编中。

李斯特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雷丁,其父亚当·李斯特是海顿曾经的赞助人埃斯特哈齐亲王的管家。李斯特自幼就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很早就得到了匈牙利贵族们的鼓励和资助,先后在维也纳、巴黎等地举行了公演,其精彩的演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27年,父亲去世后,李斯特在巴黎和母亲重新团聚。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时间充分学习,也阅读了大量书籍,从中受益良多。当他听到伟大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后,对这位艺术大师的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便开始在钢琴上效仿帕格尼尼的技术成就,最终将钢琴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接下来的几年里,李斯特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中包括一些歌剧和歌曲的改编曲。李斯特和伯爵夫人玛丽·达古(Marie dAGoult)的情人关系导致他离开巴黎,在国外旅居多年,先是去了瑞士,随后回到巴黎,然后又前往意大利、维也纳和匈牙利。1844年,他与达古夫人分手,而他的巡回演出一直延续到了1847年。同年,他与波兰的女贵族卡罗琳·莎依-维特根斯坦公爵夫人(Carolyne zu SaynWittgenstein,人称“卡罗琳公主”)开始交往。一年后,两人在魏玛定居,此时的李斯特也将注意力转向一种新的管弦乐作品体裁——交响诗,并一如既往地将自己早年的作品进行修订和出版。

1861年,年过半百的李斯特随卡罗琳公主移居罗马,此后他的生活和工作主要在魏玛、罗马和布达佩斯三地展开。在魏玛,他向年轻人传道授业;在罗马,他能够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布达佩斯,他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回归。1886年,七十五岁的李斯特在拜罗伊特辞世。

不管李斯特对他和贝多芬在维也纳见面的叙述准确与否,在他们相遇五十年之后,他依旧对贝多芬无比尊崇,这种尊崇在他参加波恩和维也纳的贝多芬纪念会和音乐节,以及他演奏的贝多芬钢琴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1860年立下的遗嘱中,他最珍视的物品就是根据贝多芬的遗容制成的面模,还有一架布罗德伍德(Broadwood)钢琴。李斯特去世后,这些珍藏都由卡罗琳公主交给布达佩斯的国立博物馆收藏。

1837年5月至7月,李斯特在玛丽·达古的陪伴下完成了对贝多芬《第五交響曲》和《第六交响曲》钢琴独奏版本的改编,并于1840年公开发表。紧接着,他开始了对《第七交响曲》的改编。三年后,他又改编了《第三交响曲(英雄)》中的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日后,当李斯特在改编贝多芬的另外几部交响曲时,这些早期的改编版本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增补。

1863年,李斯特去罗马城外马里奥山的罗萨里奥圣母修道院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那里,他只有一间简单的小屋,屋里也仅有一台又小又破的钢琴供他使用。正是在那段时间里,在布莱特科普夫与黑特尔(Breitkopf & H?rtel)出版社的敦促下,李斯特着手将贝多芬的所有交响曲改编为钢琴独奏版。他将这些改编作品献给自己当时的女婿、钢琴家和作曲家汉斯·冯·彪罗。

李斯特曾说:“如果我成功地将贝多芬交响曲中众多完美的细节和亮点移植到钢琴上,而不仅是对庞大轮廓的移植,那就很有意义了!”显然,他最终在这些改编作品中实现了自己的这一理想。在李斯特的改编中,他严谨地遵照了贝多芬原作的主体结构,也力图忠实再现作品本身的音乐内涵。在评论家们看来,较之先前另一位钢琴家卡克布兰纳(Friedrich Kalkbrenner)对这些交响曲所做的改编,李斯特的改编明显更胜一筹。纵观这些改编作品的谱面,李斯特标注的演奏提示为钢琴家们在演奏时对音色的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本期杂志附赠唱片中收录的第一部作品是李斯特改编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这部作品首演于1813年12月。在此之前,莱比锡会战中惨遭失败的拿破仑在退往法国的途中,在德国哈瑙与联军部队展开了持续两天的激战。最终拿破仑以弱击强获得小胜,联军则伤亡九千人。为此,一场纪念哈瑙战役伤亡战士的慈善音乐会在维也纳举行。彼时,痛恨拿破仑暴政的贝多芬带着他的《第七交响曲》和《威灵顿的胜利》,在音乐会中担任指挥,执棒演出了这两部作品。这场音乐会不仅是贝多芬与节拍器发明者梅泽尔(M?lzel)的合作(《威灵顿的胜利》是贝多芬应梅泽尔之邀所创作),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当时在维也纳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虽然贝多芬的耳聋正日益加剧,但他创新的作曲手法和指挥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随着音乐会的成功,《第七交响曲》也迅速“走红”,并经常被拿来改编。值得一提的是,李斯特的这一改编版本始终坚持让音乐形式与内在情感实现完美的平衡,很好地再现了原作的内在意图和风格。李斯特运用了大量八度音程,将键盘高低音区的演奏发挥到极致,同时借鉴原作的配器,对踏板的运用也做了特别标注。在第二乐章《小快板》中,李斯特以不断交叉的节奏充实了原曲的复调结构,第三乐章《谐谑曲》他则给予了演奏者较大的空间来处理华彩段落,最终推向高难度演奏技巧的末乐章。

贝多芬《第八交响曲》首演于1814年。李斯特改编的《第八交响曲》以八度演奏的主旋律和令人略感不合时宜的和弦伴奏开场,小心翼翼的踏板延长音则暗示着之后的音符。在第二乐章《诙谐的小快板》中,原作的管乐部分被挪到了低音区,由右手同时演奏小提琴与大提琴、低音提琴之间的对话。第三乐章则继续以大量的八度来展现丰富的对比。在最后一个乐章中,李斯特标注了很多指法。相对原作中主题的不断变化、变奏、发展、呈示,李斯特的改编以较为稳定的风格使全曲走向最终的高潮。

猜你喜欢
卡罗琳交响曲维也纳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欧洲奇葩婚姻,三婚公主嫁最浪荡王子
我排第一个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我排第一个
集市交响曲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周末交响曲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