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

2021-07-20 16:25杨靓袁其军李歌清简艳春
水运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评定要点

杨靓 袁其军 李歌清 简艳春

【摘 要】 为贯彻落实《航道法》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综合交通顶层设计,介绍近年来的内河水运发展,结合航道规划调查和研究工作,分析我国内河航道发展现状和第一次全国内河航道定级工作成绩,总结开展新一轮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具有有利于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保护内河航道资源、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和提高行业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当前开展这项工作需处理好与航道规划之间的关系,明确统一的评定水平年,突出分类指导和评定重点对象,准确把握评定核心内容,并出台评定工作管理规定。

【关键词】 内河航道;技术等级;评定;要点

0 引 言

内河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对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根据我国《航道管理条例》第10条,航道应当划分技术等级。1994年,由原交通部牵头,会同水利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内河航道定级工作。

近年来,我国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与1998年我国第一次航道定级时相比,2019年我国内河航道不仅通航总里程有所增加,航道等级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高等级航道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其中Ⅳ级及以上航道里程增加了1.2萬km,较1998年翻了一番,占比提高了9.1个百分点;我国内河航道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见表1)。时隔20余年,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等重要部署都对航道建设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一轮的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呼之欲出。

1 开展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水路运输体系支撑,航道技术等级应与产业布局、运输需求相适应,实现良性互动。现如今很多航道技术等级偏低,造成大量航道被低吨位船舶占用,部分航段船舶拥挤、堵塞现象时常发生,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部联合印发《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规划内河高等级航道约1.9万km。为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目前正在开展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修订工作,规划中的部分航道规划等级高于原评定的航道技术等级。因此,根据水运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重新评定航道技术等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1.2 有利于保护内河航道资源

山区河流地区的水运发展主要是依靠梯级渠化来提高航道等级和改善通航条件。自建国以来,水利、电力等部门在山区河流上兴建了一大批水电梯级枢纽,形成了数千公里的水深条件优良的库区航道,但这些梯级枢纽的通航建筑物多为50~100吨级,甚至有的尚未同步建设通航设施,导致许多重要河流的航运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虽然平原水网地区的航道通达度较好,但在铁路、公路规划建设过程中没有统筹考虑航道等级偏低的问题,导致一大批新建的跨河桥梁净空、净跨不能适应航道等级提高的需要,严重阻碍了航道的可持续发展。在长三角航道网的一批航道等级提升工程中,改建跨河桥梁的费用占工程总费用50%以上,不得已造成了重复建设。[1] 根据我国《航道法》第7条“航道应该划分技术等级。航道技术等级包括现状技术等级和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航道现状技术等级是指航道现有的技术等级,是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开展航道维护工作的等级依据,同时也是船舶航行的主要依据。[2] 现阶段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是开展对与航道有关的拦河、跨河、临河(海、湖)建筑物等设施进行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工作和保护航道资源的重要依据。可见,开展新一轮的全国航道技术等级评定工作有利于我国航道等级评定走上更加规范、科学的标准化轨道,进一步改善航道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的环境,使航道、船闸、船舶、桥梁净高等形成比较统一的标准,让水运更好地融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3 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运优势

小吨位船舶在公路、铁路极不发达时曾起过重要作用,但目前其运输成本与公路、铁路相比,已无明显优势,且中转环节过多、用时太长,不具备竞争力。低等级航道里程在首次航道技术等级评定时高达9万km,低等级航道运输作用不大,几乎没有养护价值,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荒废。2019年内河航道完成货运量74.72亿t,其中约有90%以上是在Ⅴ级及以上航道完成的。同时,通航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标志着我国内河航运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航道条件的显著改善,内河运输船舶的平均吨位有了较快提高。因此,开展新一轮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有利于进一步改善航道结构,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要求,降低运输成本,充分发挥水运优势。

1.4 有利于提高行业治理能力

少部分河流或运河尚未评定技术等级但已投入使用,其实际的航道等级、通航长度等均未列入国家航道管理范畴内,还有一些航道与第一次定级时的航道等级不相符,航道部门的管理标准与航道的实际情况已出现较大差别,存在较大的通航安全隐患。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开展新一轮的全国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十分必要,使航道管理机构有法可依,有利于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推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2 开展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的几个要点

2.1 处理好与航道规划之间的关系

根据我国《航道法》第6条“航道规划应该包括航道的功能定位、规划目标、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规划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明确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是航道规划的一部分内容。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航道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也进一步明确了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是航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需要的可以开展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论证专题研究。已开展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的可直接纳入航道规划,未开展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的可在进行航道规划时一并开展。

2.2 明确统一的评定水平年

航道技术等级评定水平年普遍较长,1994年原交通部颁布的《内河航道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大纲》规定:Ⅰ~Ⅳ级航道水平年为2030年,规划期36年;Ⅴ级及以下航道为2020年,规划期26年;重要航道经论证可采取更长的水平年。《航道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明确提出航道规划期限一般应为20~30年,同时应当为航道远景发展留有余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对包括内河航道在内的综合交通运输各领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预计到2050年,全国内河航道等水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将基本完成,之后将转向依靠科技引领和管理赋能来持续推进提升水运行业发展品质和绿色、安全发展水平。建议内河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水平年统一为2050年。

2.3 突出分类指导和评定重点对象

全国内河航道里程达12.7万km,近一半为等外航道,而全国内河航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航道尺度及通航条件不适应运输船舶大型化发展需求,2018年全国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已超过吨级,长江三峡枢纽过闸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吨级。建议新一轮的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应在第一次评定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为突出对重点航道资源的评定和保护,结合事权划分相关政策,建议内河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重点对象是具有较好的航道发展条件和较大的运输需求、具备开发建设为Ⅳ级及以上等级的航道。这部分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工作由交通运输部统一组织开展,而Ⅴ级及以下等级的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建议由地方交通主管部门酌情评定。当航道发展条件及运输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评定相应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

2.4 准确把握评定核心内容

内河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工作核心要把握3方面内容:(1)技术可行性,主要是充分考虑航道资源禀赋条件和建设技术水平,研究提出航道建设可能的技术等级方案;(2)经济合理性,可通过采用综合费用法,在完成相同的运输需求的前提下,测算各规划航道技术等级方案的航道建设投资、航道维护费用和船舶运输费用,对方案进行初步比选;(3)外部协调性,要统筹航道沿线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进行发展条件分析。综合以上3方面分析论证,提出合理的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方案。

2.5 出台评定工作管理规定

建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出台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管理规定,明确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工作组织、编制、审批、公布、调整、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活动的具体程序和责任主体,规范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工作,科学利用、有效保护航道资源,促进航道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健强,李霞,谢成鹏. 对国家内河航道等级划分的新思考[J].水运工程,2004(1):46-48.

[2] 刘垒,王宇川. 我国航道技术等级重新评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 中国水运,2014(7):58-60.

猜你喜欢
评定要点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四)
书写要点(十二)
书写要点(十一)
书写要点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评定方法探讨
高职院校品德教学量化评定的应用
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的不确定度的评估
核电厂蒸发器性能监测探讨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化妆品中汞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