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坛紫菜采收试验

2021-07-21 12:04陈孝涨骆其君
科学养鱼 2021年6期
关键词:紫菜生物量日龄

陈孝涨,秦 欣,骆其君

(1.苍南县渔业技术推广站,浙江 苍南 325800;2.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832)

坛紫菜是我国特有的栽培经济海藻,2019年栽培面积达3.1万公顷,产量15.3万吨。坛紫菜味道鲜美,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是海洋经济植物中营养均衡、适合人体需要的健康食品。栽培坛紫菜的采收非常关键,合理收菜既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又是保持原藻鲜嫩的重要手段;采收只有从保持网帘的再生产能力出发,才能做到合理采收;采收方法与品种及管理有关,也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效益。由此可见,采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坛紫菜的质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选择苍南县南门港紫菜专业合作社作为试验点,位置在官山岛海区,所栽培的苗种为坛紫菜“浙东1号”,条帘的规格为4米×4.2米。2020年9月5日采苗,12日分帘,第1次采收是在10月21日,所有试验设置平行2组。试验期间海区的盐度为25~27,透明度为30~50厘米,温度为15~27℃。

2.采收试验

不同日龄紫菜的生物量测定。在下海后5天开始测定,采集100株藻体,测定鲜重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称重得到的平均重量。选择相近试验点分别在下海后第5、15、35、55、75、90天测定紫菜生物量。

不同采收留长对采收量的影响。从日龄45天开始,采用不同的采收方法后,留下一定长度的紫菜作为后续生长的原藻,取24厘米长度的苗绳,统计其采收的鲜重。

选择同一栽培筏架的不同条帘,分别培育到设定的长度再采收。选择24厘米长度的苗绳进行测定,采收时留长为5厘米,继续培育到设定的长度进行采收,并测定采收后的生物量。从10月21日开始进行30厘米长度紫菜的采收,然后分别在4、7、11天后进行原藻长度为45、60、75厘米的紫菜采收。试验到12月4日为止。

二、结果

1.紫菜不同日龄与生物量的关系

观察紫菜不同日龄与生物量的关系,分别采用坛紫菜“浙东1号”及当地传统栽培品种作为试验对象。结果发现,栽培坛紫菜在第5~80天均属于增长阶段,其中第10~70天属于快速生长阶段,到第85天后出现了生物量下降。不同试验点栽培坛紫菜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试验表明栽培紫菜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生长后期不采收,将影响生物量的增加,造成减产,由此可见紫菜及时采收是非常必要的。

2.不同采收留长对采收量的影响

第1次采收是在10月21日,利用剪收的方法采收紫菜,设置不同的紫菜留长,分别在10月31日、11月13日、12月4日采收。测定采收量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采收留长对采收量的影响 克

由表1可知,紫菜采收后留下的藻体长度对于之后采收的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5厘米的留长具有较高的产量。

3.不同采收长度对采收量的影响

同一栽培筏架的不同采收长度试验从9月5日开始到12月4日止,共90天,观察藻体分别达到30、45、60、75厘米时进行采收,采收后留长为5厘米。

试验结果表明,采收紫菜藻体长度对于采收总产量有一定影响,一般达到30厘米的藻体长度就可以采收,该情形下具有较高的收益。留下5厘米的藻体继续培育,待再一次采收。

三、讨论

栽培坛紫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生长曲线基本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栽培紫菜生长后期需要及时采收,才能保持高产。紫菜采收后留下的藻体长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太长,收获得到的生物量较低;太短,后续生长的基数不足,也会影响到产量。试验结果与通常以为的网帘上紫菜长度越长、越能够有更高产量的想法相反,藻体长,产量并不高,一方面单位水体的生物量密度高,造成光、营养盐的竞争,还影响到夹杂其中的小紫菜的正常生长,后续采收的产量也低;另一方面藻体在海区中浸泡时间延长,细胞壁会更加发达,易出现皱缩,影响加工品质,产品口感差。可见,勤采收是保证栽培收益的重要方式,一般在30厘米左右的长度就可以采收,短小幼嫩的个体具有口感好、品质高等特点。因此,及时采收非常重要,是保证后续生产的关键。注意海区的环境条件与紫菜生长的关系,一般11月上旬,当坛紫菜网帘上藻体长至25~35厘米时,即可开始采收第一水菜。藻体采收后留下的长度以5厘米为宜。根据水温和藻体的生长速度,每隔10~15天,藻体长至25~35厘米可再次收菜。勤采收是高产的关键之一,采收间隔与紫菜产量、质量有一定关系。

猜你喜欢
紫菜生物量日龄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初配日龄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基于星载ICESat-2/ATLAS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
云南松不同径级组各部位生物量对比研究
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紫菜蛋花汤
不同NPK组合对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响及聚类分析
紫菜云集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揭秘“塑料袋紫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