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

2021-07-21 22:13杨生涛
考试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有效措施初中体育分层教学

杨生涛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这给初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技能技巧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引入了分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进行体育分层教学的依据,接着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体育分层教学的注意点,最后探讨了分层教学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体育;有效措施

一、 引言

体育课程标准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并要求在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和自身差异的基础上,提升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但现阶段,教师仍然会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体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使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分层,照顾到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全面发展的原则是分层教学的首要原则。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现阶段课堂教学应该贯彻的原则。全面发展就是能够让学生基于自己的情况全面提升自己,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辅助,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其次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把握学生的个体情况和特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分层教育的第三个原则是灵活性原则。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采取动态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或者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灵活划分层次。

三、 实施体育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学生有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两种发展水平。潜在的发展水平需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帮助才能达到。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要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发展。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设置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从而达到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得自身和学生都能花费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效果和时间是最重要的两项标准。分层教学正是依据最优化的标准,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优发展的效果。体育分层教学也正是根据最优化的标准,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差异性,将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速度都进行优化,进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学效果。

四、 体育分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灵活地划分层次

虽然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性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所以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状态。学生只有自我认可自己所处的层次,分层教学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在分层教学之前应该设计合理的问题,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综合评价划分层次,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影响到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分层教学要抓好重点

在合理划分层次的基础上,要更加关心和爱护较低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分层教学中有所收获。其次,对于较高层次和中间层次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高效地完成课程目标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避免因为忽略了中高层次学生的教育,导致学生出现滑坡现象,避免扩大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性。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避免学生层次不明

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有更高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在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分层教学的理念落到实处,不能只分层而不教学。

五、 体育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的发展目标设定为掌握基本活动能力、强身健体,并发展兴趣爱好,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的技能;第三层次对学生的要求是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在促进身体发展的同时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第一层次的学生需要牢固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成绩,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对教学内容基本掌握,勤加练习,提高成绩;在对第三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减小体育训练的难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体育动作的技术要领即可,并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感受体育课堂的乐趣。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生理机能、心理素质以及性格爱好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激励式分层教学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体育也有自己的喜好。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体育课程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激励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以热情和积极主动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喜悦。例如教师可以在50米跑的练习中,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鼓励学生提升自己的层次。教师可以将跑步时间划分为三个档次,根据每个学生的短跑时间将学生进行分组。在跑步训练的过程中,让三个层次的学生一同训练,但需要将高层次的学生与低層次的学生拉开10米的距离,激励低层次学生追赶高层次学生,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有效措施初中体育分层教学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