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话小暑

2021-07-23 10:50潘春华
月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暑三候小暑

潘春华

夏至转眼过去,便到了小暑时节。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诗曰:“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前六句意思好懂,后两句有些费解,它们出自《礼记·月令》:“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意思是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裹挟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平时喜欢低空盘旋的老鹰,也因地面温度太高,而返回到清凉的高空中活动。这种说法后来演变成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葵花、木槿、紫薇、石榴花、荷花、喇叭花、月季花、凌霄花等争先恐后地张扬着自己的美丽。花香清冽而纯粹,一波又一波地掠过盛夏的天空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小暑过,一日热过三分。”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炎热的季节,农谚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此时节不仅温度高,湿度也非常大,因此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谚语。然而,勤劳的农人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农活总是步步相随,稻谷需要施肥管理,棉苗亟须整枝打杈。伏旱的侵扰,涝灾的到来,虫草的泛滥,使人们忙着排渍抗旱,间苗喷药,每一天都是忙碌的。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衣服、晒书的习俗。相传,唐玄奘从西天取经回来,涉河时不慎将经文浸湿,便上岸晾晒,这一天恰是六月初六。后来,这天成为“晒宝节”。民谚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是说此日如果阳光充足,皇宫中的人便为皇帝晒龙袍;老百姓则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防霉;寺庙会晒经书、法器;文人雅士会晒书,光线透过书页,以驱赶藏匿其中的书虫。小暑期间有两个重要历注:出梅和初伏。出梅标志着江淮地区梅雨期的结束,选择这时候晾晒防霉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确有必要。

小暑时节,气候湿热,面对即将袭来的“桑拿”天气,除了喝消暑的绿豆汤,吃黄瓜、苦瓜、冬瓜、西瓜等瓜果外,还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摊鸡蛋”的说法。除了饮食外,还应以“心静”为最,注意克制情绪,戒躁戒怒,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

小暑节气里最宜品茶,尤其是品那种春色般的绿茶。蝉鸣蛙鼓,云淡风轻,一杯香茗半卷诗词,看沸水冲下,水茶交融;茶芽交错,似绿云翻滚;茶汤嫩绿,春染杯底;茶烟袅袅升腾,抿一口,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心境便一片澄明。这或许是小暑节气里最清凉的感受了。

猜你喜欢
大暑三候小暑
小暑
大暑
夏季美食知多少
“热火朝天”过大暑
处暑三候
处暑
圈里事儿
立冬,原来“冬”是这个意思!
小暑六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