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歌曲的艺术特色鉴赏

2021-07-23 02:41贺洪波
速读·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歌曲李叔同音乐鉴赏

贺洪波

◆摘  要:李叔同作为我国近代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其创作的歌曲集诗词歌赋、传统戏曲、现代艺术于一身,最后皈依佛门,成为高山仰止的弘一法师。李叔同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先驱,致力于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同时也以中国传统审美为基础,大力普及学堂乐歌,将经典西方现代音乐进行中国古典化填词,促使中西美学经典融为一体。可见,李叔同歌曲极具艺术特色,本文便针对于此进行简要鉴赏。

◆关键词:李叔同;歌曲;艺术特色;音乐鉴赏

李叔同作为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其创作了大量经典音乐作品,主要集中在经典西方现代音乐旋律上进行重新填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李叔同歌曲的艺术特色可用“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八个字概括,有着唯美的形式及高远立意。下文主要从形式、人格及意境三方面对李叔同歌曲的艺术特色予以鉴赏。

一、依曲填词,极具形式美感

依曲填词在我国古典音乐歌曲创作中非常普遍,在这方面李叔同的歌曲创作是一种对传统的传承与延续。然而相较于传统的依曲填词有所不同,李叔同所选用的曲调不仅有民间音乐,比如《祖国歌》等;还有许多西方音乐,比如《送别》《大中华》等;同时更有许多自己创作的多部和声,比如《采莲》《春秋》等。不管是哪种曲调,李叔同在创作中均能实现词曲的最佳搭配,所填之词清新淡雅,所选之曲生动流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歌曲为《送别》与《春游》,这两首歌曲创作时期刚好是李叔同任教于浙江师范学校期间,因此从词作内容来看非常生活化,同时与青年人的审美极为契合。既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没有生涩拗口的曲调,一切犹如行云流水,显得自然且唯美。其中,《送别》的歌词中出现了长亭、古道、芳草、夕阳、残笛等景象事物,虽只是淡淡几句,但难得字字珠玑,将离别之伤感刻画得淋漓极致。在《春游》中,李叔同通过万花飞舞、行人翩翩、莺啼陌上等景象让我们体会到美景如画的春天,同时还用疏钟斜阳烘托出一丝悠远意境。

不难看出,李叔同歌曲中的歌词既极具生活气息,同时有着高远立意,不仅与诗词风格相符,而且不会为音律歌唱增添难度,使得歌词的音调、声韵与乐曲的和声、旋律达到完美契合,实现了音韵与意境的浑然天成。

二、爱国情切,闪耀人格魅力

从众多李叔同所创作的歌曲中可看出其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从青年时代起,李叔同便对国之命运十分关切,一手普及的学堂乐歌也表明了其对维新变法思想的肯定与支持,体现出一片爱国热忱之心。1905年,李叔同在其学堂乐歌《祖国歌》歌词中写道:“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同年李叔同前往日本留学,志在探索救国之道,别国之际写下了《金缕梅》以表达当下心情:“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刨?是祖国,忍孤负”。所创作的这些歌曲不仅体现出了李叔同极强的民族自豪感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且也表达了对国家民生的担忧以及振兴中华的决心。1912年,辛亥革命的胜利让李叔同重新看到了中华振兴的希望,于是满怀豪情壮志写下了这首《满江红》:“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少……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李叔同还写下了《大中华》:“地大物博,相生相养,建国五千余岁”,无不体现出了李叔同的爱国之情。而当李叔同出家成为高山仰止的弘一法师之后,尽管其斩断万千缘丝,不再过问音律之事,但其依旧心系祖国,常常告诫弟子:“身为佛子,不能共纾国难,为释迦如来张些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弘一法师写下《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歌词尽显对国民当自强的希冀。

不管李叔同的身份如何变化,其对祖国的热爱之心从未有变,对家国天下的心心念念无不体现在歌曲创作当中。通过将音乐与诗词的完美契合,尽情抒发爱国忧民之情,一颗为祖国“奉献之心”,在其音乐中得以呈现。正是因为爱国情怀与人格魅力的存在,使得李叔同的歌曲作品能够传遍祖国,传唱至今。

三、佛门慈悲,尽显意境之美

李叔同的歌曲作品中还有许多表现佛门子弟特有的慈悲之心与空灵意境美感。其中“悲”在李叔同的歌曲歌词内容中极具代表性,当然此处所言之“悲”绝非用于形容伤心的“悲”,而是指“慈悲”,表达的是一种对世间万物生灵所体现出的悲天悯人的情感。比如,在其创作的爱国歌曲中便直接表达了对祖国河山、同胞的热爱及担忧,“山河悲故国,不禁泪双垂”,体现的正是李叔同對世人的悲悯;在其创作的艺术歌曲《送别》《春游》中,巧妙地将“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哲理渗透其中,体现的是其对苦空无常的悲心;在其创作的佛教歌曲《山色》《清凉歌》中,表达了李叔同对宇宙、对人生的理解,体现的是其对世人慈悲之教诲。

除了体现慈悲之心以外,李叔同的歌曲还有一种独特的意境之艺术美感,许多学者对弘一法师的诗词意境进行总结,用的最多的形容词便是“空灵”。正因为李叔同有了佛门之经历,接受了佛法之洗礼,因此在其歌曲当中也呈现出了超然世外的意境美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彼时中华民族动荡不安的岁月中,国人对数千年璀璨文明惨遭蹂躏感到无比痛心,一度对中国古老文化产生自我怀疑,同时也在苦苦探索要如何才能实现中华复兴,许多爱国志士将目光聚焦于文化教育,希望能西学东渐、求新图变。在此时代背景下,李叔同的歌曲创作成为了我国音乐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其承接古今、中西合璧的创作特色为中国新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强力助推作用,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明言.近代“局内”意识第一人——青年李叔同民间音乐采风事迹寻思[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03):80-87+4.

[2]熊朝霞.浅谈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125.

[3]卢倩.李叔同歌词研究综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07):212-219.

猜你喜欢
歌曲李叔同音乐鉴赏
弘一法师的账单
李叔同谈“咸与淡”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李叔同的一个动作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