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探赜

2021-07-27 02:07张小平
养生大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老年病中医药中药

张小平

一、中医药发展的根基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既有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又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凝练。自其发端,中医药发展就尤为重视基础理论的基石作用。它以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吸纳气象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经历代医家的发展和演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深厚哲学思想和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显著的临床疗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黄帝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难经》对脉诊的论述,实为精要,“独取寸口”诊脉法是其创造性立说,确立了寸、关、尺三部,合浮、中、沉而为九侯的“三部九侯”脉诊法。汉代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为中醫临证之准绳。《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经典著作为中医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医药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为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201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2017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强调要加强建设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国际教育及文化传播体系、中医药国际贸易体系。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战略部署,肯定了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发展社会经济、弘扬中国文化等方面的价值,说明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建设要求,作出了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为深入落实中医药法、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兴盛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我国中药行业需求量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增大,产业链框架逐渐明朗。2019年我国中药产品贸易总额为61.74亿美元,出口额达40.19亿美元,均呈现增长趋势[2]。近两年来,我国主要出口中药产品包括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中成药及保健品,中药提取物占比最高,其次为中药材与中药饮片。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有所发展,在国内接受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外籍人士与中医药院校招收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与阿联酋、瑞士、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合作,共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了多个中医服务贸易跨境服务终端[3]。中药企业不断发展,通过古方出处、历史沿革变化及现代应用考证研究三个方面来实现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力求成为集研、产、销为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制药企业。

三、中医药发展的优势

(一)具备理论自信

WHO在关于《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中医便是将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讲求阴阳调和,协调人体内在,提高人体正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今的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中医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七情内伤”与之不谋而合。中医药理论融合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二)具备疗效自信

1.对慢性病的疗效自信

慢性病一般发病超过3个月以上,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和难治愈等特点。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等都是常见的慢性病。对于慢性病的防治,中医药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以及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4]。慢性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病情,这就无法避免引发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中医药遵循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以及严格的配伍规律,疗效可靠且毒副作用小。另外,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方法简便,费用相对较低,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对老年病的疗效自信

我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龄患者身体抵抗力差,往往身患多种疾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棘手,治愈率低。中医认为,老年病以脾肾亏虚为本,痰瘀阻滞为标。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中医治疗老年病本着养肾益精以固其根,肾在老年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补肾可顾护元气;强健脾胃以益其源,脾胃为后天之本,补益脾胃有利于疾病康复;通补奇经以强其用,脏腑经气汇聚于奇经八脉,与老年人疾病的康复关系密切;扶正祛邪以防其变,常见的老年病中,虚证约占近一半,“扶正祛邪,痰瘀同治”以被近代中医列为老年病的治则[5]。中医治疗老年病必求于本为“治人”,目的调整患者全身状态,消除疾病产生的内因,西医以“病”为靶,目的在于治疗疾病,而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集于一身,西医较难兼顾。

3.对亚健康的疗效自信

亚健康为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属于中医“欲病”的范畴。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之标准,但也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千金翼方》中亦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皆体现出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思想。亚健康状态是疾病的前期,临床上各项检查往往都在正常的范围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也就没有治疗的客观依据和目标。所以西医治疗没有满意可靠的疗法,只能对症施治。中医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从整体角度出发,消除异常失调的病理状态,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7]。中医药这种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的预防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深远的影响。

四、中医药发展的问题

(一)中医药国际标准水平有待提高

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离不开国际社会的认可,这就需要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通过国际标准的中医药数量低,涉及面窄。截至2019年11月,ISO/ TC249共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45项,跟中药相关的国际标准仅12项,而在我国临床上使用的中药材有5000种左右,由中药配伍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相较而言,已经发布国际标准的中药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3]。当前,循证医学为世界医学的主流模式,需要讲究科学证据,而临床证据是评价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依据,这就需要确立中医诊疗流程標准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近年来中医药重金属含量超标、有毒中药以及中药的有害残留物等使我国的中医药产业难以被国际市场所接受,因此亟需制定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然而,中医诊疗流程标准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中医药质量控制标准尚未达成共识。

(二)中医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黄帝内经》等为基础理论框架的中医药文化体系也随之受到了影响。传统的师承模式不适用于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中医院校教育虽然可以大规模培养中医人才,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标准化,但也存在着教育西化的问题,学生缺乏将中医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的能力,对中医经典的掌握不扎实,不知如何辨证论治,往往习惯用西医的方法处理临床问题,缺乏中医的思维方式,这都造成了中医药专业人才的短缺。中医药专业人才的缺乏,不能充分满足国内患者的需求,更是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国外的患者提供服务的阻碍。

五、中医药发展的前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以自然绿色副作用小,以及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使得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现阶段我国对中医药扶植力度加大,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坚定中医药理论自信、疗效自信;加快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研发满足当地需求的中医药产品,推动立法、制定行业规范,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优势;加快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加强中医药的宣传工作,从而促进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让中医药不仅能在中国本土枝繁叶茂,更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保障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宏武,黄文龙. 从我国中药企业的现状看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03:193-196.

[2]刘娇,秦子楠,刘国秀,史楠楠,翟华强,王燕平,王永炎,闫赋琴.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贸易在东盟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思考[J]. 世界中医药,2021,03:1-12.

[3]吴幼华. 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 对外经贸实务,2020,03:85-88.

[4]朱安琪,刘春莹.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优势[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83:189-190.

[5]汤铁城. 中医治疗老年病四注重[J]. 老友,2020,02:59.

[6]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

[7]黄海波,肖子曾,向忠军,彭岭,李杰. 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的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5,05:50-52.

(责任编辑/胡佩)

猜你喜欢
老年病中医药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