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聋哑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

2021-07-28 12:27王强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7期
关键词: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王强

摘 要:由于自身身体的特殊性,聋哑学校学生难以正常地与人交流,这导致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遇到心理问题。因此,只有加强聋哑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基于此,以聋哑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聋哑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在我国大力推动教育教学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特殊教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聋哑学生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对于聋哑学生来说,由于无法正常与人交流,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强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快乐。

一、聋哑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是存在自卑心理。聋哑学生由于自己很难与其他人正常交流,导致他们很难融入社会,因此容易出现自卑心理。也正由于很难与人正常交流,聋哑学生的活动范围受限,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恐惧和自卑的心理。

二是有较强的防范心理。聋哑学生也渴望社交,渴望与他人沟通交流,但由于自己的自卑心理和恐懼心理影响,使聋哑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并且在交际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防备心理。

二、聋哑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正如上文分析,部分聋哑学校学生个性较为自卑且内向,这导致其在体育活动中参与性不高,也有一些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畏难情绪。基于这样的特点,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这就需要教师采用趣味教学法,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以游戏来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并且在体育运动中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战胜自己的自卑与恐惧心理,塑造积极且健康的心态。

(二)在教学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自卑心理,教师可采用鼓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深入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互动交流发现学生的优点,针对学生的优点积极地鼓励和肯定,这种表扬才能够使学生在自信的环境中突破自己的自卑心理,使学生能够认同自己。这要求教师能够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全方位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穷潜力,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是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三)增强聋哑学生的合作意识

针对聋哑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最终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教师在对聋哑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体育课程的功能,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具体来说,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正常合作,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感,这样的方法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并且更好地完成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通过这种意志力的锻炼,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利用体育榜样促进学生成长

在体育领域涌现了无数的榜样,例如,“篮球巨人姚明”“亚洲飞人刘翔”,也有“著名盲人跳高运动员李瑞”,这些体育运动名人都具有顽强不屈、奋斗拼搏的体育精神。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成长的最好榜样。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借助课程教育向学生渗透这些名人故事,引导学生将这些名人作为自己成长的榜样,这样的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向名人学习的过程中塑造健康的心理,这也是在聋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聋哑学校学生由于受身体原因的影响,导致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因此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这对其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借助聋哑学校体育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卜燕春.浅谈聋哑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界,2020(2):30-31.

[2]陈淑花.浅谈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成功,2016(9):151.

猜你喜欢
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