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研究

2021-07-28 12:51李海云赵霄冉
中国德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责任感责任小学生

李海云?赵霄冉

摘 要

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国家认同感较高,但责任意志较弱;社会公德认知较高,但责任行为较弱;网络社会责任感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缺失、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不足、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都在阻碍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因此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途径出发,通过优化家庭环境、创新学校责任感教育、共创良好社会环境等方式开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社会责任感

作者简介

李海云,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赵霄冉,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1]它是一种内化的、主动的意识和情感体验,不是外在的、被动的、强加的责任,是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提升公民意识和国民素质的关键。在目前的社会责任感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側重于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和培养,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研究较少。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年龄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处于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所以社会责任感教育要从小抓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道德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发展。此外,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为深入了解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水平,笔者在安徽省J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三所小学中的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经试测修订后的自编问卷《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63,信度良好。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15份。为了多角度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水平,对所发放问卷的学校教师进行了随机访谈。本次调查问卷的计分方法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其中正向题的选项“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赋值为1分、2分、3分、4分、5分,反向题的选项赋值则相反。

二、结果与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得出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平均值为4.55(具体见表1),处于“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之间,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整体发展现状良好。

(一)存在的问题

1.国家认同感较高,但责任意志较弱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较高的国家认同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当被问到“你认为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重要吗”“升旗仪式能够迟到或缺席吗”等问题时,81.0%的学生表达出对于升旗仪式的高度重视。当被问到“是否崇拜那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时,76.1%的学生表示非常崇拜。但是,从对教师的访谈中得知,每周举行升旗仪式时总会有学生缺席或者迟到,或者在升旗仪式举行的过程中有交头接耳等不重视的行为表现。另外,当学生听到英雄事迹时会产生感动、崇拜等情感,但是持续时间不长,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意志有待加强。

2.社会公德认知较高,但责任行为较弱

调查结果显示,65.2%的学生表示“看到别人毁坏公共物品会感到生气”,75.4%的学生表示“不能在公共场合到处乱跑大喊大叫”,92.8%的学生表示“当过马路时能够遵守交通规则”,66.0%的学生表示“在公交车上会主动给老弱病残者让座”。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较高。但是通过观察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很清楚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喊大叫,要按照秩序排队,不能随手扔垃圾等社会公共行为规范,但是班级的地面还是会出现乱丢的纸屑,洗手间还是会出现无人使用但流着水的水龙头,校门口的公交车站点处依旧出现无序拥挤的现象,等等。这些都说明,仅有较高的责任认知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责任行为体现出来,最终要达到知行合一。

3.网络中的社会责任感偏低,需引起重视

当小学生被问到关于互联网平台的相关内容时,65.2%的学生表示“在虚拟网络世界中,自己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任”。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小学生的媒介素养和网络社会责任感水平偏低。小学生成长于社会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在互联网平台上学习,开阔眼界;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进行社会交往活动;利用互联网进行日常休闲娱乐;等等。网络传媒已经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但是,互联网也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人们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同时网络媒体的监督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落后、无用以及错误的信息,这些都危害着青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塑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家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到奠基的作用。首先,调查发现,当前大多数家庭重视子女的智力发展,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在德育方面多侧重于私德方面的教育。作为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重智力培养轻责任感教育的现象,是导致部分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之一。其次,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很多父母也都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对于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导致小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与不计回报的付出中产生了冷漠、自私、难以融进集体生活等问题。最后,父母作为个体人生中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如果家长自身存在错误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倾向,他们就无法对子女进行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并且会将自身的错误价值观传递给子女,阻碍其社会责任感的发展。

2.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不足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调查发现,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相关教材存在缺乏生动性与灵活性等缺点,内容更新速度也较慢,并且教学方法较单一,倾向于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缺少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社会责任感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所以一定要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小学生对于责任认知的理解,发展责任行为。另外,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道德修养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呈现,还会对自我意识、道德发展水平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产生重要影响。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念与我国的无私奉献、集体主义等传统文化思想产生冲突,这种文化冲突不仅会对小学生正在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产生阻碍,而且容易加强其自我中心意识,产生利己主义等思想,不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的传播渠道不断增加,网络传媒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贯穿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平台休闲娱乐,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等活动。但是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互联网给小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好奇心强、思想还不成熟,思考问题片面、是非判断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而言,在面对网络平台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与谣言的误导,无法采取合适的方式正确面对,所以对小学生开展网络方面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与建议

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不是独立的教育内容,而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的。

(一)家庭方面:优化家庭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引用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典故,指出家庭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影响。把家庭作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首要阵地,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一个人的知识、品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父母作为与孩子接触最频繁的人,其言行对孩子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果要在家庭中培育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家长首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另外,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子女参加社会公益、进行实践锻炼,因为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并不只是责任意识的培养,而是知行统一的过程,最终要通过责任行为体现出来。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实践,让孩子在活动中不断强化责任认知,提升责任情感,深化责任意志,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发展。

(二)学校方面:创新责任教育

学校是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开展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要利用好思政教育课。首先,要建立一批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只有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开展好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其次,要完善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小学思政课本身就具有生活性与实践性,所以不仅要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还要将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结合时事政治,将社会责任感培育融进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之中,使学生在结合时事与自身生活经验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对于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将责任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培育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氛围。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尚未成熟的阶段,环境的熏陶起到很大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积极影响,如在重大节日时举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宣传栏、楼梯拐角处、生活区进行隐性道德教育,通过校园广播站大力宣传社会责任感的榜样故事等。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多种多样,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校德育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社会方面:共创良好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需要社会各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需要社会各个团体的帮助。社会责任感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教育,更需要实践教育,当地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都可以与家庭和学校进行合作,举办一些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内在的责任认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同时通过外在的责任行为加强其责任认知水平。其次,大众传媒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大众传媒只有具備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引领社会风气,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信息,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最后,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加大对于网络虚拟世界秩序的整治力度。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很容易受到网络上虚假信息的误导,模仿网络上不正确的言论与行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是非观,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3]

参考文献:

[1]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5):111-113.

[2]管兆勇.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N].光明日报,2018-10-10(5).

[3]朱康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N].光明日报,2018-10-18(5).

责任编辑︱庞 雪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责任小学生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责任感等2则
我是小学生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