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ZBTB44通过调控AKT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增殖和迁移的研究

2021-07-29 13:11钟启宇谢文练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年3期
关键词:肾癌孵育癌细胞

钟启宇,谢文练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 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全球发病病例数约占成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的4%,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断上升[1]。在肾癌中,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病例数约占肾癌病例的75%[2]。肾癌多为偶发,临床症状不明显,有高达17%的肾癌患者在初次就诊时便已发生远处转移[3]。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手术是目前治疗局限性肾癌和局部进展性肾癌的主要方法[3,4],但仍有近30%的肾癌患者在术后再次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5]。因此,深入探究肾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关键分子,并挖掘相关作用机制,对临床上肾癌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内源性共价闭合环状的非编码RNA。circRNAs表达丰富,广泛存在于细胞、组织、体液中,其半衰期长、结构稳定、耐RNA酶,是较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6,7]。研究发现,circRNAs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异常表达,环上富含miRNA结合位点、蛋白结合位点、开放阅读框等,可通过作为miRNAs吸附海绵、结合RNA相关蛋白、编码相关蛋白等方式,调控基因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8]。

目前虽已有部分研究发现circRNAs在ccRCC中异常表达,并在ccRC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中发挥着一定作用[6-9]。但circRNAs在ccRCC中的研究仍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对GEO数据库circRNA芯片数据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出在ccRCC组织中高表达的circRNA circZBTB44,进一步探究circZBTB44在ccRCC中的表达情况,鉴定相关特征,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希望能为ccR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

31对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均取自2018年至2020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手术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或放疗。患者组织的收集与使用均已从每个患者处获得其书面知情同意。所有新鲜的组织收集后,立即使用液氮速冻,后续保存在-80°C冰箱。肾透明细胞癌和癌旁组织均经两名病理科医师确认。本研究已得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的培养

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86-O、ACHN和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株HK-2均购买于美国ATCC细胞库。其中,786-O和ACHN细胞使用PRMI 1640培养基(Gibco)培养,HK-2细胞使用DMEM/F-12K培养基(Gibco)培养。所有细胞均使用完全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Gibco)和1%青霉素/链霉素(Hyclone)培养于5%CO2的湿润的37℃细胞培养箱,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

1.3 细胞转染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1.1×105细胞每孔的密度接种于六孔板中,培养过夜。次日按照说明书的步骤使用Lipofectamine RNAiMax(Invitrogen)将阴性对照和circZBTB44的siRNAs转染至细胞中。转染48 h后可进行下一步功能实验,同时可提取RNA进行qRT-PCR验证转染效率。

1.4 RNA的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按照说明书的步骤使用RNAiso Plus(Takara)提取标本组织或转染后细胞的总RNA,使用Evo M-MLV RT Premix for qPCR(艾科瑞生物)将总RNA逆转录为cDNA,再使用SYBR®Green Premix Pro Taq HSqPCR Kit(艾科瑞生物)按说明书步骤在荧光定量PCR仪LightCycler96(Roche)上进行qRT-PCR反应得到目的RNA逆转录的cDNA及内参GAPDH的Cq值,通过2-ΔΔCq的方法计算相对表达量。本研究使用的引物由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为:circZBTB44-F:TCCCAGCCTGTCAGTGCATC,circZBTB44-R:GGCTGTGGGAAGAGGAGCTAT;ZBTB44 mRNA-F:CGAGTGCAAAACATGTGGC,ZBTB44 mRNA-R:CACCTCTTGGAATTCATTCTCCG;GAPDH-F:GGAGCGAGATCCCTCCAAAAT,GAPDH-R:GGCTGTTGTCATACTTCTCATGG。

1.5 放线菌素D实验

取处于对数期生长的细胞接种于六孔板中,每孔7×104个细胞,并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加入含2μg/mL放线菌素D的新鲜完全培养基,分别于处理后的4 h、8 h、12 h、24 h提取细胞RNA,并逆转录,行qRT-PCR法检测放线菌素D处理后,circRNA和mRNA丰度的变化。

1.6 RNase R实验

提取细胞总RNA,按照说明书步骤,将10 U RNase R(20 U/μL,广州吉赛生物)加入到3μg总RNA中,对照组则将等量DEPC水加入到3μg总RNA中,于37℃孵育30 min后逆转录,并进行qRTPCR。

1.7 核浆分离实验

采用PARISTM试剂盒(Invitrogen)按照说明书步骤,取1×107细胞,加入预冷的500μL Cell Fractionation Buffer冰上裂解,并4℃500×g离心5 min,上清即为胞浆裂解液,沉淀物为细胞核沉淀。细胞核沉淀中加入预冷的500μL Cell Disruption Buffer,用力吹打或涡旋振荡使细胞核充分裂解。往胞浆裂解液和胞核裂解液中加入500μL常温的2×Lysis/Binding Solution,充分混匀后分别过吸附柱提取RNA。

1.8 MTS细胞增殖实验

取siRNA转染48 h后的细胞以每孔1×103个细胞接种于96孔板后,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孵育。在孵育0、24、48、72、96和120小时后,加入20μL MTS溶液(CellTiter 96®AQueous One Solution细胞增殖试剂盒,Promega),37℃温箱孵育2 h,使用酶标仪测定490 nm的OD值。根据测得的OD值绘制MTS细胞增殖曲线。

1.9 克隆形成实验

取siRNA转染48 h后的细胞以每孔1×103个细胞接种于六孔板后,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孵育培养约2周,并观察细胞存活状态和克隆形成情况,每3~4天用换液一次,直到菌落清晰可见。使用PBS洗涤细胞后,使用4%多聚甲醛溶液室温固定25 min,再使用0.1%结晶紫溶液室温染色20 min,流水冲洗晾干后对六孔板进行拍照并计数。

1.10 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

取siRNA转染48 h后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重悬,配成200μL 8×104个细胞,加入到已提前使用无血清培养基润膜的Transwell小室的上室中,下室加入新鲜的完全培养基600μL,放入培养箱培养4 h(786-O)或3 h(ACHN)后,使用4%多聚甲醛溶液室温固定30 min,再使用0.1%结晶紫溶液室温染色25 min,拍照并计数穿过膜的细胞个数。

1.11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取siRNA转染48 h后的细胞,使用RIPA蛋白裂解液(北京康为世纪)(含1%蛋白酶抑制剂(北京康为世纪)和1%磷酸酶抑制剂(Roche))裂解细胞获得蛋白制品。使用BCA试剂盒(上海碧云天)测定蛋白浓度,加入蛋白上样缓冲液(Invitrogen)混匀后100℃煮沸5 min。使用恒压80 V或120 V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使用恒流250 mA转膜,使用5%BSA封闭后,一抗4℃慢摇孵育过夜,二抗室温慢摇孵育1 h后,使用ECL发光液在化学发光成像系统中显影,并保存图片。

1.12 统计分析

所有实验均重复三次,并使用软件SPSS 20.0.0和GraphPad Prism 8.0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数据采用均值±SD表示。两组定量资料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ircZBTB4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细胞株786-O和ACHN中明显高表达

本研究通过对GEO数据库GSE100186数据集(4对肾透明细胞癌和配对癌旁组织)的circRNA芯片数据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发现circZBTB44(hsa_circ_000248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通过提取收集的本院31对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及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86-O和ACHN的总RNA,进行qRT-PCR检测circ-ZBTB44的表达水平,我们发现,相较癌旁组织,circZBTB4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明显高表达(图1A)。相较永生化的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circZBTB44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86-O和ACHN中明显高表达(图1B),与数据库结果一致。

图1 circZBTB4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明显高表达 A:qRT-PCR法检测31对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ircZBTB44的表达水平;B:qRT-PCR法检测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和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786-O和ACHN中circZBTB44的表达水平;**P<0.05,***P<0.001

2.2 circ ZBTB44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的鉴定和特征

通过查询数据库,了解到circZBTB44位于chr11:130130750-130131824,由ZBTB44基因的15、16、17、18号外显子通过首尾相接共价闭合成环,circZBTB44全长1074 bp。

为了验证circZBTB44的环状RNA相关特征,我们用放线菌素D作用于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86-O和ACHN并设置了不同的作用时间,结果提示,circZBTB44的半衰期超过24 h,而线性ZBTB44 mRNA的半衰期约为12 h,表明circZBTB44的结构比线性ZBTB44 mRNA稳定(图2A)。我们进一步从细胞系786-O和ACHN中提取总RNA并利用RNase R消化,然后进行qRT-PCR,结果提示circZBTB44的表达量基本不受RNase R影响,而ZBTB44 mRNA则显著降低,提示circZBTB44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耐受核酸外切酶的作用(图2B)。

为了进一步明确circZBTB44在786-O和ACHN中的定位,以U6(定位于细胞核)和18SrRNA(定位于细胞浆)为内参,通过核浆分离实验,我们发现circZBTB44在细胞浆的水平明显高于细胞核水平(图2C),提示circZBTB44主要定位于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胞浆内。

图2 circ ZBTB44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的鉴定和特征A:q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的放线菌素D作用下,786-O和ACHN的circZBTB44和ZBTB44 mRNA的表达水平;B:qRT-PCR法检测RNaseR作用下,786-O和ACHN的circZBTB44和ZBTB44mRNA的表达水平;C,核浆分离实验提示circZBTB44主要分布在细胞浆中;*、**P<0.05,***P<0.001

2.3 siRNAs能有效下调circZBTB44的表达水平

为了探究circZBTB44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我们设计合成了两条circZBTB44特异性siRNAs(si#1和si#2)。利用siRNAs转染技术,向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86-O和ACHN转染si#1和si#2或阴性对照序列。通过qRT-PCR方法检测转染效率,发现与对照组(NC组)相比,si#1和si#2能有效下调circZBTB44的表达水平,而对ZBTB44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图3)。

图3 si#1和si#2能有效下调circZBTB44的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转染circZBTB44特异性siRNAs(si#1和si#2)后,786-O和ACHN的circZBTB44和ZBTB44mRNA的表达水平;***P<0.001

2.4 下调circZBTB44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通过MTS细胞增殖实验,发现与NC组相比,通过si#1和si#2下调circZBTB44可明显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86-O和ACHN细胞增殖(图4A)。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发现si#1和si#2组细胞形成克隆数目低于NC组(图4B)。以上结果表明,下调circZBTB44明显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进一步探究下调circZBTB44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小室进行体外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si#1和si#2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被抑制(图4C)。综上结果,circZBTB4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发挥着促癌作用,下调circZBTB44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2.5 circZBTB44可能通过调控AKT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上述结果证明circZBTB4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发挥着促癌作用。进一步探究circZBTB44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对circZBTB44的亲本(host)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GESA)。我们发现一些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富集,如P53通路、AKT通路、TGF-β通路(图5A)。通过对这些通路的关键蛋白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我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通过si#1和si#2下调786-O和ACHN细胞circ-ZBTB44的表达后,p-AKT表达量明显减少,而PI3K表达量及P53、TGF-β通路未见明显变化(图5B),提示circZBTB44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AKT的磷酸化。综上结果,circZBTB44可能通过调控AKT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图4 下调circZBTB44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A: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转染siRNAs后的增殖能力;B: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转染siRNAs后的克隆形成能力;C: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转染siRNAs后的迁移能力;**P<0.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circRNAs被发现,逐渐成为科学探究的热点。circRNAs表达丰富,结构稳定,是较为理想的生物标记物[10,11]。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ircRNAs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可通过作为miRNAs吸附海绵、结合RNA相关蛋白、编码相关蛋白等方式,调控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12]。如Has_circ_100395通过吸附miR-1228调控TCF21通路调控肺癌的进展[13]。circFoxo3直接结合p21、CDK2,共同形成三元复合物,进而调控细胞周期进程[14]。顺式circCTNNB1通过调控DDX3介导的YY1转录激活,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调控肿瘤的进展[15]等。目前circRNAs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研究仍较少,其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仍待进一步探索。PI3K/AKT信号通路是一条十分重要的信号通路,在细胞的生理、病理变化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是肾透明细胞癌中最常见的反复突变的信号通路之一[16],PI3K/AKT信号通路被各种因素异常激活或失活,引起下游通路的改变,进而影响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迁移、侵袭、EMT等能力[17]。如PTPN3基因通过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和转移[18]。酰基甘油激酶可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生长和转移[19]等。

图5 circZBTB44可能通过调控AKT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A:基因富集分析(GESA)探究circZBTB44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B: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转染siRNAs后PI3K/AKT通路、P53通路、TGF-β通路的关键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本研究通过分析GEO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与癌旁组织circRNA芯片数据的差异表达,发现circZBTB4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并在本院31对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细胞系786-O和ACHN得到了验证。通过放线菌素D实验和RNase R实验验证了circZBTB44结构较ZBTB44 mRNA稳定的特征,并通过核浆分离实验确定circZBTB44定位于胞浆。体外实验中,通过下调circZBTB44的表达水平,发现786-O和ACHN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被明显抑制。进一步探究发现,下调circZBTB44的表达可抑制AKT的磷酸化,提示circZBTB44可能通过促进AKT的磷酸化,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发挥其促癌作用,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然而circZBTB44具体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验证了circZBTB44主要分布于细胞浆,通过数据库发现circZBTB44环上有较多miRNA和RNA相关蛋白结合位点,后续将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并进行验证,继续深入探索circZBTB44的分子机制。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circZBTB4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均高表达,circZBTB44可能促进AKT的磷酸化,激活AKT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望成为肾透明细胞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猜你喜欢
肾癌孵育癌细胞
扳机日血清雌激素不同水平时授精前后卵母细胞孵育时间对短时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全血标本孵育时间及温度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基因魔剪”给每个癌细胞打上独特标记
用课程“孵育”会“发光”的教室
做个B超就能及早发现肾癌
肾癌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p73及血清IL—17表达的临床意义
军事电子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孵育与拓展
黄蜂毒素能选择性杀死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