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2021-07-29 01:32陈丽羡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数乘法整体

陈丽羡

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次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单元整体教学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理论基础上的,要求教师结合教學的实际需求,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以此整体把控教材,完成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从当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考虑,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知识系统,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知识点,并能够综合性地运用知识点解决各类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科学应用单元整体教学,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呢?以下以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为例,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要点与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本质

在以往的五年级“小数乘法”教学中,教师很少进行单元整合,在教学处理上,教师注重对独立课程的研究,未能从整体上设计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与趣味性均有所不足。另外,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化、作业练习设计形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对数学教学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巧妙地应用单元整体教学,重点做好内容与方法方面的整合工作。

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之前,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小数乘整数,二是小数乘整数(积的小数末尾有0),三是小数乘小数,四是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不够的),这四个部分均用1课时教学。可以看出,这四部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分布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此,首先要整合“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秉承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将碎片化的数学知识按照结构顺序组合,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两个部分:一是小数乘小数,二是开展针对性的练习,均设定为1个课时。

在方法整合上,通过分析“小数乘法”知识点可以发现,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积的小数末尾有0)、小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不够的)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关系,均是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而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在教学方法上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也有一定的雷同,为此,可以考虑将这四部分内容整合起来,以此确定教学方法。基于此,教师可以确定这样的整合方法,即“按照积的变化规律,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而后按照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践

按照已经确定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教学原则,将每个课时的教学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第1课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一样吗?小数乘小数是怎样计算的?第2课时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出示一些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思考、解决,在练习过程中,再次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整合新知,有效教学

在第1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情境引入,学习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的流程进行。

(1)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其宽为0.6m,长为3.6m,让学生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而后分析学生计算时所用的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最后向学生出示一些典型题目来练习,即:2.2×2.7,0.65×6,0.44×6,0.76×0.02。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讨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巩固练习。

题1:在下列式子的积里加上小数点,确保等式可以成立。

3.6×5.3=1908,0.36×0.53=1908,0.36×5.3=1908,3.6×0.53=1908。

题2: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0.44×6=44×6÷(),0.55×0.3=()×()÷(),2.6×3.8=26×()÷()。

题3:0.05×0.35,6×9.76,0.55×0.4,4.7×2.1。

(3)课堂总结。

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要全面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相信通过较为系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知识,同时可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第1课时的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巩固练习与拓展。

2.分层练习,有效提升

在第2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三个层次的针对性练习。

在第一层次的练习中,教师可以继续延续第1课时中的“在下列式子的积里加上小数点,确保等式可以成立”这一形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即:2.1×23=483,0.21×2.3=483,2.1×0.23=483,0.21×0.23=483。

在第二层次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典型题的练习,即:2.2×1.0,0.65×0.32,4.2×2.1,0.07×0.54,8×0.65,0.76×0.1,5×0.31。

在第三层次的练习中,可以引导学生练习一些带有变化的题目,即:2.32×2.1,9.55×10.6,2.04×1.002,0.07×0.65,9.76×10.1,7340×0.652,760×0.325。

三、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与反思

对于“小数乘法”,通过应用单元整体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值得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来说,应用单元整体教学,在“小数乘法”教学中取得的显著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

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个学科、哪个领域的知识,它们之间均是存在着较多联系的,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树立联系的思想,尝试通过联系的思想落实教学,将联系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中。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因为四个教学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可以将其合并起来,整合教学。比如,在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中,小数乘小数是借助十进制长度计量单位,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算理。再比如,人教版教材在复习课安排中,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这两个知识点内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可以整合起来。

2.算法的沟通更为有效

笔者认为,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数乘法”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要考虑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沟通,以确保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比如,在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也可以直接写出得数。在学生得出一种计算方法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感性的支撑。

除此之外,笔者发现,通过应用单元整体教学,学生的数学思想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能掌握转化的思想,并且能够自己观察和独立思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对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大有裨益。

本次研究发现单元整体教学在“小数乘法”教学中的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提升。单元整体教学将会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并广泛地应用于更多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当然,在实践应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徐伟.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初探[J].上海教育,2020(2).

[2]石迎春,王艳玲.小数乘法“意义理解”的课例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5).

猜你喜欢
小数乘法整体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失踪的小数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乘法猪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小数精灵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