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1-07-29 16:02兰姣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阶段心理健康家长

兰姣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育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可持续发展。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普及率有了明显提升,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往往比较叛逆,但是内心又容易呈现出自卑的状态,为此,教师要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给予足够多的引导,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学习的意义,真正地实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身心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之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由于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较大,高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疏导,要让学生以乐观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许多高中心理健康教师也在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工作内容的合理安排,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由此,本文主要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展开论述。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阶段,许多学校已经关注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实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成长的目标。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应当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诉求,要明确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坚持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既能够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能够获得身心的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实现通过个人的努力,为社会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育人目标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适当的疏导,一些学生会产生抑郁倾向,甚至会出现不良影响。为此,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努力帮助学生解决自身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克服自卑心理,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身上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在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诸多困难时,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并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在生活和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效能感。

最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高中阶段的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因此,教师的工作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扬长补短,通过与其他同学和教师的交流与探讨,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分析

在当前阶段,许多教师已经关注到了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在积极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依据,力图促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心理健康课程的常态化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心理健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和性格等因素的影响,班级内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统一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当选取个案分析和个别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真正地做到以学生的问题为基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找到合理的方案,促进学生的身心持续健康发展,让学生能够回归正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着较强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要尽可能地缩减外部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获得身心的持续健康成长,通过教师的引导,规范个人的行为,并具有强烈的自控意识,能够自我调节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压力,集中注意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也要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诸多困难,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其他人的重要意义,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待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往往会采取批评的态度,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应当帮助这类学生培养起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获得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科专业素养。

(二)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

家校合作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特点,因此,在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实现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并通过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能够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些家长由于知识与经验不足,只关注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当学生的成绩落后时便会出现打骂的状况,事实上,这种行为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也会导致学生自卑心理产生和叛逆情绪的发展,这是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应当积极地与家长合作,让家长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认识到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全部,要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使学生的心理保持健康的状态。此外,教师也要积极地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家长将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反饋给教师。当然,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心理健康教师应当认识到家长的工作和思想方面存在的差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家长积极地与教师讨论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以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和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清,往往会忽视自己在心理方面产生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落实打下扎实的基础,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为此,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必须积极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的重要性,要通过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的过程之中,使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获得心灵上的关注与疏导,积极地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讨论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困难。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应当主动加强各类宣传工作,确保学生个人以及任课教师和家长都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参与其中。如此,全校内才能形成积极活跃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生在整体环境氛围的影响之下才能获得持续健康的成长,也才能关注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复杂,实践性和主动性较为明显,对教师是一个较大挑战。教师需要抓住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点,立足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因素,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着眼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获得持续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阶段心理健康家长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家长错了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