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1-07-29 16:03徐慧明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中生生活化内容

徐慧明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在政治课堂上,从高中生的实践经验及现有的生活背景着手,结合生活讲政治,把生活事情政治化、政治事情生活化,突出政治源自生活、寓于生活且为生活服务的观念,由此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通过政治、经济、哲学模式去观察、分析实际的社会生活,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一、高中政治课堂实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政治课堂实行生活化教學,可以使高中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生活方面的常识、社会规律及生活技能。老师采取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会使同学们对政治课程形成浓厚的兴趣。如此一来,高中生就可以积极投入课堂,获得大量课外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动力,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二)提升高中生融进社会生活的技能

高中政治课堂实行生活化教学,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成绩,还可以培养与提高他们融进社会生活的技能。教学内容和生活内容相结合,可以使高中生结合思考课堂所讲的理论内容与老师补充的社会案例,基于具体实例,高中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内容。当高中生融进社会生活时,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融入自身的现实生活之中,由此提高自身社会生活水平,少走弯路。所以,高中政治课堂实行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好为高中生的社会生活带来帮助。

(三)培养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将生活化教学融进高中政治课堂,是把大量人生道理与价值观念实体化,使高中生更直观地了解与学习,采取该种学习手段,可以使高中生更好地把所学的教材内容用于实践之中,培养高中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高中政治课堂实行生活化教学可以摆脱传统上课时的枯燥,而生活化内容能够更好让高中生融进课堂,使师生之间形成心灵沟通,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高中生上课的积极性会得到明显提高,老师上课时也将有更大动力,师生之间的良好摩擦,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高中政治课堂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实现课堂目标的生活化

现如今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一样,只讲述理论知识而忽视和实际生活统一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由此,高中政治课堂实行生活化教学,要以融进生活为基本前提,提升高中生融进社会生活的技能。而实现课堂目标的生活化,目的在于摒弃原来的以考试为主的课堂目标,实施以弘扬以生为本、以贴合生活为主、以提升社会生活水平为宗旨的教学模式。

(二)实现授课内容的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程属于一门和高中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可以更好地启发高中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思考。为满足该课程的特征,使之起到最大化教育功能,老师也要将课堂内容贴合生活,使空洞抽象的内容和具体的实践案例相结合,如此,高中生对所学内容就会有深刻而详细的认识,还可以找出具体例子作为依据。比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就量入为出,合理消费,防止盲从,理性消费,加强生态保护,绿色消费,勤俭节省,艰苦奋斗这几个原则进行分析,高中生就可以很直观地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并且可以防止在生活中形成错误的消费行为。比如,在讲解“我国国家职能”知识时,结合国家行政部门在抗震救灾方面所作所为等诸多事实,不仅能够增强政治教学的现实感,还能够增强说服力。多样化就是要授课内容通过多方面来探究政治问题与看待社会情况。比如,在讲述“合理消费观”时,不能使同学们产生合理消费就是节俭的观点,应当使同学们了解到在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家庭经济条件的前提下,量入为出才是正确而科学的消费观,如此方可既不降低个人的生活品质,也不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生成性即要授课内容根据教学环节的实施需求而自发表现,让课堂内容的生成变成高中生创造性的动态行为的组成部分。比如,在讲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时,高中生对科技是物质范围还是意识范围的思考和探讨,在沟通互动过程,自然会联想到国家成就和改革开放引来的巨大发展,让邓小平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教学内容自然表现,且在生动的感悟过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促进教学模式的生活化

相较于原来老师盲目地讲授,同学们只管听课和记笔记,将生活化引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改变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融进生活,这些方法包含同学之间的小组探讨、专题演讲竞赛、辩论竞赛或者相关课题的小品演艺等,这类活动均是以高中生为主体,发表高中生把教材内容和社会现象统一起来的看法,该种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中学到各种为人处世的社会道理与融进社会的生活形式,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生活技能。比如,在讲解“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时,使同学们分组讨论生活方面的不公平情况,然后安排代表上台表述观点。采取这样的活动是教学方式,可以使高中生真正感悟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提升学生融进社会生活的技能。

(四)确定生活化教学观念

新课改的教学教育要确定以生为本的价值思想,让教学工作回归于同学们的生活世界,注意同学们的生命发展。教学活动唯有面向生活,方可真正转变同学们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进而才谈得上高中生的生命发展。转变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确定教学民主观,把原来单一的师生关系变成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就是“亦师亦友”。如此就需要老师放下架子和面子,以一位普通学者的身份融进教学之中。其二,反省传统教学观念,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人文关怀,实现高中生的综合发展,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养的人才。其三,创建规范的教学形式,把原来以讲解为主的单调、传统的教法变成多样开放、新颖灵活的方法,指引高中生学会学习。

(五)创建生活化课堂情境

创建生活化课堂情境的素材有很多,不仅有源自实际的社会生活情境、校内生活情境及自然生活情境,还有历史情境;不仅有现实的校内生活场景,还有模拟的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课堂情境,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类:①通过语言描绘情景,指老师指引高中生以生动具体、充满情趣的语言表述生活方面的事情,描述生活场景、构造生活方面的人物等。②以教具展示情景,指用特殊的实物、图片及表格等体现实际生活中的画面,让高中生亲眼看见真实的生活场景。③通过现代化教学方法呈现情境,指用音乐、电视及电影等音频、视频方式。④以活动体现情境,指老师根据课本内容,规划某一典型的生活情境和截取某一生活片段开展特殊的虚拟活动,使高中生踊跃参加,让高中生融进特殊的生活情境,由此受到感染与教育。⑤通过幽默夸张场景,幽默存在形象、具体、夸张等特征,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及趣味性,通过幽默能够夸张地呈现生活情景,引起高中生的联想与思考。

(六)总结创新知识,提供良好服务

总结可以让所学内容系统化与条理化、思维模式科学化,让情感体验慢慢升华成价值观、人生观。老师要引导高中生随时总结所学的知识、运用的思维模式与蕴藏的人生道理。所以,在掌握新知识以后,老师应为各层次的高中生设置巩固训练题,并引导高中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处理生活方面的现实问题。如此能够让高中生在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把握良好的学习办法,增强情感体验,促使“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发展。比如,在讲解了《经济生活》方面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内容后,在学生共同归纳了教学内容后,使高中生研究当下养殖业的现实问题:为何前几年价格昂贵的猪肉,今年价格偏低?为何前些年收入良好的养殖户,今年面临困境甚至濒临破产?怎样才可以让养殖户迅速走出困境?这让高中生在处理问题中知道了价值规律就围绕在大家身边。生活化教学应将抽象的学科内容还源于生活,让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验证与优化,高中生经学用结合,也能够提升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水平,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老师要积极改变理念,在高中政治课堂融入生活化教学,以为高中生提供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高中生融进社会生活,提高对社会的了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高中政治课老师要把课堂融进生活,把生活融进高中生的内心,如此方可培育出新型的综合性发展人才,由此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高中生生活化内容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