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的未来,市场说了算

2021-07-30 06:21刘满平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13期
关键词:燃气油气竞争

文/刘满平

我国天然气市场主体将步入更多地依赖企业规模和服务质量取胜的阶段。

2019年至今,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处于一个巨大的变革和转折阶段,无论是外部环境、行业发展、政府政策以及企业运营机制都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变化。油气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凡此种种,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如果说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是“资源为王”、“管网决定市场”的话,那么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未来的天然气市场将进入“质量为王”阶段,市场主体想获得竞争优势,将更多地依赖企业规模和服务质量。

四大变革

我国天然气市场面临四大变革。

“双碳”目标加速推进。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影响深远的经济社会变革,“双碳”势必对未来几十年的我国经济、能源、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能源、天然气行业来说,“双碳”将加速我国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进程,倒逼能源清洁转型。天然气是碳排放量最少的化石能源,并具备灵活、可及性强等优势,大力发展天然气对于降低碳排放强度和促进能源安全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双碳”对天然气近中期的发展是利好的,预计2035年国内天然气仍处于增长阶段。

油气体制改革深入落实。2017年《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发布,2019年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成立,可以说目前我国油气行业正按照油气体制改革意见的要求进入落地实施阶段。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市场体系与运行规则,例如市场交易方式、商业模式、运行机制、市场制度、市场管理与监督机制等都将发生变化,各市场参与主体不得不调整运行模式和发展思路,重新认识和适应新的市场。

新模式、新形态不断涌现。在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倒逼下,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带动下,国内天然气行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将催生新物种、新零售、新模式、新机遇。例如,2020年国内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天然气产业在非油气业务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中国石化除了生产“口罩”以外还在加油站卖咖啡、卖菜;中国燃气利用“新零售社区平台”与用户直接连接,提供生活必需品,配送到家。

“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和泛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伴随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社会民粹主义、保守主义抬头,全球化受阻。2017年以来中美竞争逐步明显、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泛滥,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我国天然气行业对外依存度超过40%,短时间内不得不依靠国际市场。“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甚至泛滥将导致国际油气市场合作的不确定性增加,进而影响我国天然气的国际合作及贸易。

竞争加剧

未来,国内天然气市场尤其是下游市场的竞争将加剧,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外资企业的进入。2019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消城市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燃气、热力管网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标志着对外资彻底开放天然气城市燃气投资,城市燃气行业实现全面放开。此后,外资企业加速探路我国城市燃气市场,通过独资、参股、合作等方式发展天然气下游业务。例如,2019年11月上海申能集团和道达尔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燃气市场。

上游油气企业的进入。我国油气体制改革要构建“X+1+X”体系,无论是上游油气勘探开发还是下游城燃都将开放,下游可以向上游延伸,上游也可以向下游市场开拓。剥离管网业务之后,油气企业通过中游影响市场的能力将削弱,急需拓展下游市场。例如,延长石油和陕西燃气重组开拓终端市场;中国石化成立长城燃气进入城市燃气领域;中国石油昆仑能源大力抢占终端市场,仅2019年就新增128个城燃项目,燃气项目数量和销售气量均已位居城燃公司之首。

城市燃气工程安装业务的竞争。城市燃气工程安装业务之前一般固定由城燃企业承担。《关于规范城镇燃气工程安装收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建立完善公平开放的燃气工程安装市场,鼓励具备燃气工程安装施工能力的企业依法取得相应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资质后参与市场竞争,鼓励具备安装资质的企业跨区域开展工程安装和改造业务,促进市场竞争。尽管短期内还难以看到很多的企业进入城市燃气工程安装业务,但时间一长,这个市场上的竞争就会越来越多。

现有城市燃气企业之间的竞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下游城燃企业有几千家。昆仑能源、华润燃气、新奥能源、中国燃气和港华燃气等市场占有率超过6成,下游城燃市场进入集团化、规模化时代,寡头企业由增量竞争进入了存量竞争,竞争更加白热化。与之前的市场拓展相比,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增量市场的竞争,而是对现有城燃企业利益格局的重整,是存量市场的重新洗牌,将出现“大鱼吃小鱼”式的重组和并购。

其他非气企业抢占市场份额。降低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举措是提高终端消费侧的电气化水平,所以未来将会持续推进交通、供暖、工业、建筑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工程,这些领域之前正是城燃企业重要的目标市场。电气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这些领域的市场份额将被以电力企业为核心的其他非气企业抢走。

质量为王

在上述形势和竞争压力下,我国天然气市场将进入“大改革、全开放、多竞争、强监管、低收益”阶段。

随着国内资源供应越来越充足,天然气下游市场主体增多,竞争将更加激烈,成本监审力度将加大,收益及利润率将会有所减低。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取胜,必须转变之前“资源为王”的观点,依靠质和量来取胜。

质的方面,要转变经营理念,彻底树立市场营销理念,坚持用户需求为中心,以需求侧为主导,在深刻认知客户的基础上积极响应用户的用能需求,丰富新服务和新业务,提升服务质量。

量的方面,通过进入上游采购资源、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或者与石油公司建立紧密合作甚至成立合资公司;或者通过与其他企业兼并、整合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油气体制改革、能源结构转型倒逼天然气行业改变游戏规则。供图/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
燃气油气竞争
教材《燃气工程施工》于2022年1月出版
近期实施的燃气国家标准
探讨燃气工程的造价控制及跟踪审计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燃气,让千家万户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安全——解读《河北省燃气管理条例》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