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顺利投产跨越深海的实践样本

2021-07-30 06:21陆晓如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13期
关键词:海油深水深海

文/本刊记者 陆晓如

●样本的价值来源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供图/中国海油

海南岛东南150公里,蔚蓝的海面上,一座高120米的庞然大物——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能源站,伸展着傲然的身姿。

平静的海面下,1500米深处,海底管道里涌动着油气流——6月25日,“深海一号”大气田以我国首个自营深水大气田的身份宣告顺利投产。

这是一场堪称“史诗”的投产。它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300米向1500米超深水挺进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水平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迈进了新的时代!

探明储量超千亿方

油气开发,资源为王。毫无疑问,深水油气开发的突破,首先需要储量的突破。

“真是太曲折、太心酸了……”回想“深海一号”大气田的勘探发现,1991年参加工作、曾参与琼东南盆地深水勘探研究的孙志鹏感慨不已。

这里曾是多家外国石油公司的折戟之地。2009-2012年,多家外国石油公司与中国海油合作在这里进行勘探,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以单井1亿美元的投资部署了5口勘探井,仅1口获得油气发现,且单块储层规模小,没有开发价值。

这里也曾让中国海油人产生迷茫——究竟有没有油气?合作勘探之路走不通,前路在何方?

“尽管中国海油的浅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2014年之前,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在国内一无技术,二无资源,三无经验,举步维艰,而且质疑声很多。我们抱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撑海洋强国战略的决心,没有退缩,自营深水勘探,致力解决烃源、储层两大基础问题。”孙志鹏说。

孙志鹏与同事们不知道研究过多少地震资料,不知道有过多少次期望与失望的交错……度过黎明前最黑暗的那段日子,他们最终提出了新的成藏模式理论,找到了琼东南中央峡谷陵水17-2这一最具成藏潜力的构造。

2014年8月18日,一束巨大的橘黄色火焰从部署在陵水17-2的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油石油981”的燃烧臂中喷薄而出,瞬间照亮了夜幕下的中国南海。

成功了!不止是这口井,接连钻探的6口井全部获得了成功,证实了琼东南深水区陵水凹陷多层含气、规模聚集的模式,单井最大气层厚度大于200米。由此,南海深水区第一个大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呈现在世人面前,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位列当年全球十大油气发现。

“如今,中国海油在深水区的天然气勘探力度更大,探井作业水深已达2000多米,相信更多的天然气田还将会浮出水面。”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工技中心主任工程师刘和兴说。

深水开发技术大突破

找到深水大气田,开发迅速被提上日程。但是,海面下水深每增加1米,压力、稳定、涌流等情况就完全不同,开发难度几何倍数增加。数百米深的海水对海油人来说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鸿沟。

跨越浅水,挺进深水,海油人从未放弃攀登“险峰”。没有先例,就开创先例;没有标准,就创建标准。抱着这样的信念,一系列的创新思路、创新实践迸发出改写历史的伟力。

“深海一号”大气田既有气又有油,气多油少。如何给气和油分别找到去处?水下生产系统回接深水浮式储油平台的大胆创想,成了解开“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难题的钥匙。

历经近4年时间的设计,近3年时间的建造,一个钢铁巨人——“深海一号”能源站横空出世。它总重量超过5万吨,最大投影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总高度达120米,有40层楼高;最大排水量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仅船体工程焊缝总长度就达60万米,可以环绕北京六环3圈;使用电缆长度超800公里,可以环绕海南岛一周。

这个钢铁巨人远不止大。它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的高质量设计标准建造,设计疲劳寿命150年,可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实现了立柱储油等3项世界级创新,运用了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了10多项业界难题;建造过程中采取无死角安全网格化管理,取得1700万工时无事故的骄人成绩;实现高精度合龙,累计公差仅40毫米,在同类工程中世界罕见……

这个可以载入史册的“钢铁巨人”在青岛建造场地日益成型之时,另一场创历史的海底施工在南海上演——海油人进入最深的海,铺最深的管,在海底插入最深的桩……“其中,海管铺设首次迈进1542米水深,并创造了单日3.42公里铺设效率新纪录,仅用5天完成了7套深水海管终端结构安装作业。”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尤学刚介绍说。

聚酯缆、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深水锚桩、深水重力锚……一系列创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与“深海一号”能源站、深水海管一起,标注了中国深水油气开发技术新的高度,彰显出我国已具备自主开发南海全海域油气资源的实力。

每年稳定供气30亿方

风起琼东南,气润粤港澳。

“深海一号”大气田采取“深水半潜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海底管道”的开发模式。产出的凝析油进入平台储存,通过油轮外输;天然气通过外输海管接入崖城海底管线,通过香港终端、高栏终端及南山终端分别向香港、广东及海南地区用户供气。

“‘深海一号’大气田新建产能33.9亿立方米/年,年产凝析油24.7万立方米,稳产期可达10年。每年将为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能满足粵港澳大湾区1/4的民生用气需求,使南海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到130亿立方米/年以上。”尤学刚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深海一号”能源站可以带动周边新的深水气田开发,形成气田群。依托已建成的连通粵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岛自由贸易港天然气管网大动脉,建设南海万亿立方米大气区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新时代的大湾区正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中国海油奋力耕耘,贡献不断。如今,超过2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经过数千公里的管线,源源不断到达广州、深圳、佛山等多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超过这一地区天然气总消费量的70%以上。

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中国海油人正在以实际行动坚定前行!

猜你喜欢
海油深水深海
海油华南谱新篇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通过终端打造海油品牌——专访中国海油华南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彭红斌
深海特“潜”队
识人需要“涉深水”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水油气何时能够走出“冬天”?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