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绿色停车零排放

2021-07-30 06:21胡拥军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大修废气废水

文/胡拥军

上海石化史上最大规模大修改造实现了绿色停车、污染零排放目标。

6月10日,随着渣油加氢装置B系列成功掺渣,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炼油部2号催化裂化、2号常减压、航煤临氢脱硫醇等18套检修装置全部实现一次投料开车,率先完成了从绿色停车到开车一次成功的目标。这是上海石化大检修中的一个缩影。

上海石化3月10日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大修改造,坚持“气不上天、油不落地”的环保原则,以精细管理和科技创新为手段,狠抓绿色停车,实现了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管理用心——跑冒滴漏无处遁形

上海石化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此次大修改造。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海君明确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以严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狠抓环保工作。公司确立了“五大目标”,即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外排废水达标率100%、固体废物妥善处理率100%、不发生厂界异味扰民情况、不发生边界自动站报警情况。

物料应收尽收,是停车检修的开门首件大事。上海石化副总经理金文敏介绍说,以往一套停车过程一般用时3~5天,此次停车用了6~7天,为的是收得更加彻底干净。

受技术和设备条件限制,在以往检修停车过程中,丙烯气相物料直接进火炬中烧掉。塑料部总经理陆秋欢表示,为了做到“气不上天”,他们狠下决心,克服困难,将气相丙烯通过返回管线全部回送上游装置,3套聚丙烯装置全回收气相丙烯21.6吨。

炼油部75%的生产装置需要大修改造,检修项目达2100多项;烯烃部大修改造中存在一个乙烯老区4月10日先停、一个新区4月23日后停的情况。针对这些安全环保风险,公司去年下半年开始就组织协调会制定HSSE管控方案,检修中针对塔、罐、容器等各类设备逐一开展安全和环保风险辨识,并在每个风险点采取应急预案。

生产装置中存在着硫化氢、氢气、乙烯、丙烯等10多种烃类气体。停车过程中,上海石化通过回收气柜,想方设法把这些结构复杂的介质气进行回收储存,防止它们从火炬中“逃亡”,既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又有效保护了环境。

冲洗蒸煮是停车检修的重要环节,冲洗产生的污水是造成环保风险的主要源头。为此,公司各单位在污水减量、污污分治、达标排放上大做文章。

精心操作,污水减量。各单位通过延长蒸煮时间、科学合理冲洗等方式,把冲洗水的排放量和污染降到最低。如1号碳5装置在回收物料后,用了1天的时间让挂壁物料滴落回收,再用1天的时间用水顶管,第3天才用蒸汽蒸煮然后在塔顶用真空泵抽负压将烃类物质再次回收,最后冲洗出来污水的COD含量明显降低。

各尽所能,污污分治。公司专门设立固定场地,对换热器等设备进行集中清洗,清洗产生的含油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避免了多点无序的污水排放;热电部将锅炉冷却水、疏水器水全部回收,不给污水处理系统增加压力;1号乙二醇装置则将工艺废水全部送到2号乙二醇装置,回收溶液中的乙二醇。

无缝对接,达标排放。环保水务部制作了《大修废水接收统计表》,针对每一种废水制定接收方案、处置方法。如浓度较低的废水直接进调节池,根据不同废水组分做不同后续处理;高浓度废水车载运送,存入提前备好的储罐掺混处理。停车期间,7万多吨废水得到有效处置,平均出水COD为32.8毫克/升,氨氮为2.39毫克/升,全部达标排放。

科技用劲——回收利用吃干榨尽

此次大修改造规模之大前所未有,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前所未有。据上海石化安全环保部副总经理陆连海介绍,在停车过程中,他们与时俱进地应用了许多新设备、新科技,创造了许多新方法、新工艺。

新设备显身手。罐内VOCs5000ppm经过设备处理后出口降到5ppm。这套具有“魔法”的废气处理神器叫做“可移动式废气治理装置”,由冷凝+吸附工艺组成,可使油气中95%以上的碳氢化合物在-75℃状态下冷凝成液体后回收处理,未被冷凝的少量油气经脱硫装置进入吸附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为了消除现场异味,公司不惜投入500万元,引入3套废气治理装置,在检修现场大显身手。

新工艺显神通。烯烃部污水池含油污水如何处理?公司通过技术调研,引入一套油气净化处理设备兼备废气处理、含油污水处理两套系统。污水池挥发的油气进入废气处理系统,含油污水进入油污分离系统;油水分离后,废油回收到环油罐,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到环保水务部深度处理。两套系统双管齐下,确保了VOCs指标和COD含量双双达标。

新技术显威力。对于结构复杂的换热器,传统的蒸汽吹扫法存在蒸汽扫不到、油垢吹不掉的问题。但有一种新技术可以在换热器中注入一种特殊的清洗溶剂,在密闭的状态下建立水循环,最终使油垢溶解脱落。这一新技术被称作RFC-1技术,设备为“水基免吹扫油垢清洗机”。炼油部2号常减压装置首次使用了该技术,提高了设备清洗效率,节约了蒸汽,缩短了停工时间。

新方法显奇效。裂解汽油加氢装置反应器中的烧焦气硫含量高、异味重,检修中处理难度大,国内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停车前,公司成立了烧焦气处理优化小组,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碱洗除去烧焦尾气中二氧化硫的新方法。经过酸碱中和,尾气中的硫含量从每立方米100毫克直降至3毫克,产生了奇效。据了解,这种碱洗法属国内首创。

员工用情——全力保障绿色停车

3月10日,芳烃部4号芳烃联合装置率先启动停车程序,平均年龄只有37岁的120名员工守护着设备打开后的水洗、吹扫、蒸煮等每一个环节。

停车过程,是一个温度急剧变化的过程,一些管道、法兰等设备,会在500℃~600℃的降温过程中出现泄漏点。一旦管道中余料泄出,很容易引起火灾事故。为了彻底消除这一安全隐患,安全员、工艺员们拿着VOCs检测仪,一个点一个点巡检排查,发现泄漏点立即紧固消漏,确保了零事故。

为了把管道中的物料卸干收净,4号芳烃准备了1400多根皮带管,把处于装置设备管线末端的导淋通过皮带管连接起来,将余料全程密闭送到回收系统。环保小分队队员整天拿着VOCs检测仪在现场进行人工“走航”,生怕物料在回收过程中发生泄漏。哪里有检测仪报警,小分队员就到哪里溯源。凭着这股较真劲,他们经常在深夜十一二点还值守在现场。

这120名员工,只是整个大修改造中年轻人的缩影。数千员工的青春,在检修中燃烧。百倍的付出,最终实现了排放为“零”的目标。

●大修现场,上海石化员工认真检测地沟VOCs情况。 摄影/沈 军

猜你喜欢
大修废气废水
船舶废气脱硫蒸发冷却器数值模拟
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探讨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蒸发浓缩工艺处理高盐废水的原理与应用
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废气控制与治理
养心殿大修的故事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高氯废水COD测定探究
络合萃取法预处理H酸废水
茂名式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