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身擒油龙,“楷哥”了不得

2021-07-30 06:21陆晓如张万德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13期
关键词:长庆油田压裂液项目组

文/本刊记者 陆晓如/张万德

长庆油田页岩油项目组副经理李楷是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代表。

●实验室里的不懈摸索研究,解决油田生产需要的同时成就了李楷。 供图/长庆油田

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里铸丰碑。一代代长庆油田科研工作者聚焦低渗透油气藏“卡脖子”难题,不断进行科研攻关、技术创新,逐步掌控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开发的主动权,最终在磨刀石上缚住了油龙,在低渗透中擒下了气虎,缔造出了中国第一大油气田。

身为长庆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员,页岩油产能建设项目组副经理李楷做出了诸多具有先进性、原创性、实用性的科研贡献,可以说是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模范代表。

学而不厌

李楷是甘肃环县人。儿时记忆里,油田的施工车辆来来回回地在路上跑。“虽然那时不知道油田是干什么的,但那种风风火火的感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楷说。

2005年,他从天津大学王牌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就业之时,儿时记忆加上后来的了解,他没有选择留在天津、北京,而选择了长庆油田。

●团结的队伍,需要以身作则的带头人。供图/长庆油田

在改革的浪潮中,李楷历经了长庆石油勘探局、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的工作转变,先后就职于工程技术研究院、超低渗透油藏研究中心、油气工艺研究院三个科研单位,2017年,作为技术骨干,被抽调到致密油项目组(今页岩油产能建设项目组),参与陇东国家级致密油(页岩油)百万吨示范区的建设。

每一次工作单位的变动,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有的单位的工作与他的专业对口,但他空有理论基础,对油田的具体工况、需求尚不清楚;有的单位的工作则完全不在他所学的范围内,他必须“跨界”。

怎么办?“我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断学习积累。”李楷说。

为熟悉各种工况,他一有机会就争取去现场。几度寒来暑往,鄂尔多斯盆地的各个油气田,中海油、中石化、中联煤的多个施工现场,他悉数跑了个遍。从最基础的油气是怎么来的,到用什么方法提高产量……他一一学习,虚心请教。

“跑现场的意义绝不只是长见识、攒经验,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些宝贵的经历,把理论和实践、科研和生产实实在在地结合起来。”李楷说,“我现在依然保持着多跑现场的工作习惯,因为现场才是工程技术人员最好的课堂。”

这样不懈学习的精神,在实验室里他同样发扬得淋漓尽致。

“我跟着师傅李勇学如何根据实验的需要改造仪器,修理坏了的仪器,把报废的仪器拆卸后组合利用。这个过程不仅可以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保养、维修方法,而且可以熟悉实验室的整体运行保障,还培养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习惯,为科研降本。”李楷说。

让他至今记忆深刻的是,刚到工程技术研究院工作时,他初学油田化学,没事就泡在实验室里,反反复复地研究,把油田常用的三四十种添加剂原理摸了个透,而且都成功地合成复配出来,为技术素养、科研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海无涯,动力源自哪里?“我们的开发对象一直在变化,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作为油田的科研工作者,要真正为油田发展贡献力量,就应该紧跟发展趋势,更要有超前的意识和行动。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不仅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而且要扩大范围。这样看问题的视角能更高一些,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能更准一些。”李楷回答说。

科研不止

“李楷在油气田开发技术方面做出了诸多具有先进性、原创性、实用性的科研贡献。”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院长张矿生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

2012年,长庆油田普遍使用的压裂液中重要的增稠剂——胍胶,因主产地印度、巴基斯坦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价格从2万元/吨暴涨至18万元/吨。长庆油田面临一年要为此多花十几亿元成本的巨大压力。紧急关头,研究可替代的低成本水生多糖压裂液的思路被提出,李楷主持具体的研发工作。

“要实现替代,新的压裂液必须在性能、成本、生产、现场应用等方面达到比较理想的平衡状态。但在研发过程中,一些关键指标始终难以突破。”李楷回忆说。

反复的实验,反复的失败,让大家不禁开始怀疑这个思路的可行性。李楷坚信这个技术方向是正确的。他自我加压,“白加黑”地在实验室里摸索研究,几乎每天都是干到凌晨。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近两个月艰苦攻关,他拿出了相对比较稳定成熟的配方,通过现场试验一点点完善,最终低成本水生多糖压裂液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性能指标全部优良,每立方米成本相比胍胶体系降低50%以上,而且完全国产。这项成果申报了5项专利,获得了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这些年,李楷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先后参加了多项由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部等设立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中国石油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很多成果。”采访过程中,页岩油项目组压裂办公室主任黄蓬刚频频为他点赞。

在EM系列压裂液研发与推广中,他负责攻关解决了“减阻剂疏水改性”这一核心技术难题,取得了单一体系低黏低阻加砂的技术突破,解决了混合压裂液回收后处理难度大的问题,现已成为长庆油田主体压裂液。5年来累计应用超过600万立方米,相比前期技术节约成本超过3亿元,被评为“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利器”,获得了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页岩油增产研究方面,他依托自己负责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课题,自主设计了可视高压渗吸实验装置,优化了质量法渗吸研究流程,验证了长庆致密储层油水置换的技术可行性,通过核磁共振分析、原子力显微观测、微观模型驱替、接触角与电位测试等手段,找到了核心关键材料,研发了具有剥离、分散作用的纳米驱油剂,把压裂液的油水置换效率提升了近40%,为“造缝、补能、驱油”三位一体的集成压裂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手段,为长庆百万吨页岩油示范区的快速建成发挥了突出作用。

…… ……

技术和管理在某些层面是相通的。在页岩油开发模式的探索中,李楷以科研的角度和精神,把“平台化管理”“工厂化作业”这些生产组织层面的工作照样打理得井井有条。

学无止境,勤则可达;志存高远,恒亦能成。科研不止,攻关不停,李楷获得了省部级科技成果6项,厅局级科技成果10项,其中特等奖2项;申报专利52件,目前已授权26件,其中美国专利1件;发表科技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7篇……

忘我工作

在陇东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至今1000余个日日夜夜,李楷创造了一个纪录——项目组里加班最多。从项目组筹建阶段的体系构建到目前大规模上产的生产组织,从科研到管理……处处有他忘我工作的身影。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我不能不好好干。”李楷的话很质朴。他的付出同事们看在眼里,感佩在心里。

“2018年他是项目组试油办公室主任,后来提成了项目组副经理。只要是项目组的事,他啥心都操,啥活都干,像个管家一样。印象里,他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熬夜都熬成了习惯。”页岩油项目组经营办公室副主任刘晓芳说,“而且他有个习惯,分配下去的工作需要大家加班的,他一定会陪着弄完了一起下班。”

黄蓬刚曾与李楷同住一个宿舍。他回忆说,2018年试油办公室只有4个人。他们每天奔波,协调生产问题,解决技术难题。因为经常凌晨才能返回驻地休息,工作强度太大,司机都不愿意跟着他们跑车。“我基本夜里十二点能回宿舍休息,但大部分时候,李楷几点回来休息的我根本不知道。”

“他以身作则,加班加点地把自己能干好的工作尽全力干好。他的个人行为影响带动着我们。正因为项目组有很多他这样的领导,我们这个团队才能是战斗力最强、最团结的队伍。”页岩油项目组钻井办公室主任李治君说。

这种模范作用下,加上他随和沉稳的性格,项目组员工不论年纪大小都管李楷叫“楷哥”;这种带头作用下,试油办公室里人人加班加点地干,黄蓬刚收获了“黄金刚”的称号,赵友兴被称为“赵铁人”……

忘我工作,李楷的办公室里除了各种资料、专业书籍,就是为加班准备的茶叶、咖啡、方便面……难得透露着一点温情的是两台电脑显示屏间摆着的一张一家三口的合影。

“这张照片陪我度过了许多不眠的夜晚。”李楷说,“对工作,我是问心无愧的。但对父母媳妇孩子,我亏欠得太多了。因为工作太忙,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了。”

结婚时,没休几天婚假,他就赶往靖边指挥他研发的有机解堵复合酸化技术现场试验去了;女儿出生时,他正忙于研究水生多糖压裂液,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等孩子再大一些,晚上他回家太晚,孩子已经睡了,早上孩子又早早地上学去了。大部分的日子里,父女俩都没有多少时间共处。

2018年7月,为了增进员工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交流,页岩油项目组将员工的孩子接来反向探亲。李楷的女儿也来了。

那时正是生产黄金时间。他白天在现场盯着施工,晚上回办公室加班写材料、处理其他工作。孩子在项目组一周多时间,他几乎没有时间管。

“大家都很忙,没时间陪孩子。项目组派了综合办公室员工李鹏带着孩子们玩、吃饭。李楷的闺女跟他处得特别好,后来还把他叫成了‘干爸’。”刘晓芳说起这事有点忍俊不禁。

当探亲结束,李楷的妻子来接孩子回家时,女儿忍不住向妈妈告状:“我是过来陪爸爸的,但爸爸一天天地见不着!”妻子也没有办法——当天李楷又去现场了,他们夫妻也没能见上面。

天道酬勤。2017年获得长庆油田第九届“优秀青年”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长庆油田优秀管理(技术)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一个个荣誉标志着对李楷工作的认可。

如今的他,工作依然繁忙,干劲依然满满:“这么些年来,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很多好领导和好同事。那些成果和荣誉绝不是我个人的功劳,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始终心怀感恩。往后我会时刻鞭策自己,珍惜荣誉,不负韶华,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更好的成绩回报油田、奉献社会!”

猜你喜欢
长庆油田压裂液项目组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大庆油田不返排压裂液技术研究及应用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可在线施工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物压裂液
胍胶压裂液与EM30压裂液的对比研究
煤层气井新型清洁压裂液研究与应用分析
长庆油田的环保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