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未来已来 成都制造如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2021-07-30 13:35
产城 2021年6期
关键词:碳达峰余热成都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都则提出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力争到2025年,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中和产业综合发展“引领区”、技术创新“策源地”、市场应用“标杆区”,建成以绿色为新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先行区。

绿色发展是制造業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先进生产、宜居生活、优美生态和谐统一的根本途径,也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成都制造业如何抢抓机遇?走在前列?

6月2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成都市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座谈会。与会专家、企业家、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就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所面临的挑战和实施路径进行交流,并围绕产业结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新能源利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双碳”目标下,成都企业前瞻布局绿色低碳发展

座谈会现场,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肖先勇教授分享了一组数据:从生产侧看,煤炭是我国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源,占总排放的76.6%,其次为石油和天然气。

“实现‘双碳目标,成都能源资源丰富,具备较好的能源结构,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把成都的优势转化为竞争力。”肖先勇分析道,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能源结构“高碳”的工业企业产能扩张力度将受到较为严格的碳排放限制,产能退出和压减速度加快。但同时,产业内技术、设施更为先进的企业则有望进一步占据竞争优势,通过实现目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据了解,不少成都工业企业前瞻布局,通过技术改造、流程再造等多种手段,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工业余热资源回收率仅约为30%。”建龙集团副总裁、建龙川锅总经理王亮介绍道,正是从工业余热利用的角度出发,公司已成功开发了国内首台大容量高参数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国内首台与航天气化炉配套的高温高压余热锅炉、首台焦炉高温烟气热回收超高压再热余热锅炉等产品,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装置运行水平。

现在,建龙低碳产业园也正在规划中。“我们将结合厂区周边丰富的风能、光能等资源,加大对周边风电和光电等‘绿电的有限消纳;将企业自建的清洁能源发电与厂区富余的余热、余能资源进行耦合等。”

在钢铁领域,成都企业也将发展方向锁定在了绿色低碳。“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碳排放强度仅为长流程炼钢工艺的五分之一,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鼓励发展的低碳炼钢工艺。”成都市长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发宝在座谈会上介绍,“我们自筹资金18亿元,与德国普锐特冶金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国内第一条世界先进的全线普锐特冶金技术设备短流程标杆生产线。新建产线投运后减排30%以上,节能25%以上,智能化的设备在保证产能的同时减少能耗,这是减量置换的关键。”

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长峰钢铁还在适旅转型方面迈出新步伐。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把厂区打造成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将在厂区匹配钢铁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和教育基地等,是企业在工旅融合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成都“底气”何在?

需求侧的成都工业企业通过模式升级、能效提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供给侧的能源结构转型同样重要。“从能源结构来看,更清洁的能源组合是实现低碳减排的根本。”肖先勇表示,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占比,以电能、氢能、热能大幅度替代煤炭、石油与天然气,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

“得益于成都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特别是对电子信息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近年来成都产业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肖先勇进一步分析道,成都碳排放强度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但着眼未来成都仍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做好能源体系的变革。

“氢能具有来源广泛、安全可控、高效灵活、低碳环保等多种优势,是实现交通运输、工业和电力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之一。”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红艳表示,成都拥有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在发展氢能产业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样在成都布局清洁能源的还有川开电气有限公司和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据川开电气总经理邢志刚介绍,在位于双流西航港园区的川开电气有限公司智能电气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公司去年投资2000万元打造园区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光伏发电、电动车充放电、电储能、水蓄冷空调、智能配电、用水、用气能耗监控等子系统,实现工厂的绿色节能运营。据了解,截至5月,川开工业园光伏总发电量近60万kWh,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00吨,未来川开电气将深耕新能源领域,发挥集成技术服务优势,助力实现低碳发展。此外,成都中建材建设了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

实现“双碳”目标,成都制造业如何走在前列?

“先知者先觉,先觉者先受益。”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这样的座谈会就是为了直面企业问题,引导企业抢抓产业机遇,全面提升成都市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据了解,市经信局还将持续开展座谈和调研,梳理各产业领域的企业名单,摸清成都工业领域的“双碳家底”。

“要让全市经信系统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与公园城市示范区内涵相同、目标一致,两者互为支撑、协同共进。”该负责人表示,要坚持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升新基建新经济为重点,在产业生态化上走在前列;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在生态产业化上走在前列;充分发挥资源要素优势,创新产业生态价值,在发展市场化上走在前列。

(摘编自《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京信网、《成都日报》、《财经》、成都市经信局官方微信等)

猜你喜欢
碳达峰余热成都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铜冶炼多段余热三级叠加高效利用实践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关心下一代 余热写春秋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