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深入展實力 形式新穎考反應 第二屆澳門中學生 歷史知識競賽圓滿舉行

2021-07-30 06:48子祈
澳门月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比賽學校歷史

子祈

由澳門基金會及其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澳門歷史教育學會合辦之“第二屆澳門中學生歷史知識競賽”(下稱:知識競賽)初中組及高中組準決賽及決賽已於5月8日假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順利舉行,賽事共吸引本澳31所學校、共144支隊伍報名參加。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表示,樂見知識競賽獲得本地學校的響應及參與,他指出,了解自身地區、國家及世界歷史,有助增進青少年對國家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澳門從殖民統治走來,更需要了解好自己的歷史,知道自己是國家的一部分。形成正確的國家認同及民族認同,有助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及地區的良好社會政治基礎。”出席活動及頒獎禮的嘉賓還包括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部長徐婷、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新聞和公共外交部主任鄭新友等。

決賽前,大會於4月10日假鏡平學校進行初賽,接近600人參與。初賽以小組方式進行,每隊在限時15分鐘內完成50道選擇題,既考驗了參賽學生日常歷史知識及其熟練程度,亦考驗了各隊的團隊合作精神。根據筆試成績,篩選出初、高中組共32支隊伍晉身準決賽。今屆賽制設計同樣不設題庫,考核內容涵蓋中國歷史文化、澳門歷史、澳門世遺知識等內容。形式方面突破傳統,設綜合題、視頻題、圖片題、實地考察題、語音題等多種新穎題型,考驗參賽者綜合素質和能力,強調歷史素養不僅通過閱讀和背誦得來,還應多從日常生活中積累。

5月8日決賽當天,初、高中組晉級隊伍在必答題及搶答題環節施展渾身解數,台下的師生亦充滿緊張氣氛,經過多番激烈競逐,戰果塵埃落定,鏡平學校(中學部)的“曾母暗沙的光”隊奪得初中組冠軍,亞軍及季軍分別為鏡平中學“適度學習益腦”隊和坊眾學校“澳坊D隊”。高中組冠軍由菜農子弟學校的“菜農一隊”奪得,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以史為鑒組”和鏡平中學(中學部)的“有志之士”隊分別奪得亞軍和季軍。

考核多維度分析力

“今屆比賽我們冀加強考驗參賽者的歷史知識應用技巧─鑑賞分析、整合組織和審辨思維。”負責出題組事務的澳門歷史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杜志豪稱,有了首屆知識競賽經驗,今屆考題設計更見豐富,涉及的文物種類更廣泛,跨越的時空朝代更長,考題不再是直觀性回答,而是鑑別文獻/文物歷史背景、整合歷史事件的因果影響才作答的綜合題型,當中亮點為今屆首次新增項目:高中組決賽“特別題”。杜志豪指,該環節利用文物原件影像製成印刷品,要求參賽者在限時內解讀文物上展示的歷史線索,活用課本上學過的歷史知識,推敲文物的歷史背景、引申的歷史事件及其後續發展等,再向評審作詳細陳述。

“特別題”引用的文物種類為書畫、出版物、古地圖等史料,跨越的時空由北宋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選題上有何考量?杜志豪表示,乾隆皇帝十全武功、凡爾賽條約、五四運動、國共合作等皆是中國史及世界史上著名的歷史事件,亦是澳門學生在課堂上必會接觸的知識,他指,選材時的重要考量之一,就是文物上呈現的歷史線索須具有延伸性,讓學生在文物上解讀歷史背景外,又能順藤摸瓜推敲背後的因果脈絡,“我記得‘特別題最後一題題目是《孫中山命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的特任狀》,屬廣州國民政府時期的文物,負責簡介的同學表現十分出色,能分析文物所屬年代,講述孫文、蔣介石及陸軍軍官學校的歷史背景,並列舉多項有關國共合作的歷史信息,最後還觀察到文物的保存狀態。由此可見,‘特別題有助考驗學生鑑賞文物歷史線索(認知)、連結時空因果(判斷),完整介紹說明(組織)等多個維度,這就是歷史技能的應用。”

書本上的歷史課題,透過實地考察能更加深刻。今屆比賽設有實地考察題:“感受時光中的人與事——細味歷史中的風順堂”,參賽者要走進風順堂區內世遺景點、特色街巷、歷史建築物,發掘和考察城區背後的歷史故事。杜志豪表示,澳門史亦是重要的考核內容,不過本地相關教材類型分散,題型取材有一定挑戰,幸有澳門記憶這類史料平台,有助出題組的資料搜集,“例如福隆新街的相關題目,我們事先參考了澳門基金會的‘澳門記憶平台,當中提供不少相關的史料圖像及資料索引,再結合歷史教育學會成員(現職教師、文博機構人士、歷史專欄作家)集結的各方資訊,讓出題組的考證工作更加準確。”

以歷史立己樹人

擔任比賽評審之一的前澳門博物館館長、廣東省文史館館員陳迎憲於賽後表示,不論台上台下的氣氛相當熱烈,晉身決賽的學校實力平均,亦有學校多於一隊成功擠身決賽,反映校方對歷史培養的重視。準決賽中,隊伍的分數相當貼近,尤其進入搶答環節更是鬥得難分難解,多次出現同分情況,陳迎憲在台下也感受到他們爭勝的決心,“高中組菜農子弟學校‘菜農二隊令我很深刻,他們在上半場分數落後,但在搶答題時急起直追,搶了不少分數,雖然最後落敗,但精神可嘉。”陳迎憲亦留意到,整體表現上,學生在古地圖分析方面有待加強,但高中組決賽“特別題”卻沒有令他們卻步,“那是整個比賽的精華部分,雖然他們事前沒有準備,但仍有隊伍在此環節全取滿分,例如介紹《1937年中國及日本地圖》的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能清晰地說出日本侵華前整個東亞局勢,另一組取得高分的培道中學演講技巧亦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歷史科嚴謹性強,要熟記各年份人物名稱等難免枯燥乏味,陳迎憲認為,學習歷史方法多,最重要是啟發學習興趣,“歷史是樹人科目,當你能用史觀去分析問題,對任何一個學科都很有幫助,課餘時學生可綜合地參觀展覽、聽講座、鑑賞文物等,透過課外活動累積本土知識,從視聽角度引起興趣。”他表示,近年教育團體及政府部門也著力推動文史資訊普及,如澳門基金會的“澳門記憶”文史網站以及澳門檔案館及圖書館亦在構建一些重要文獻的電子檔案平臺,都對本土歷史研究有很大幫助,希望當局繼續強化相關工作。

全面展示歷史素養

“第二屆澳門中學生歷史知識競賽”不但有助歷史文化的傳播與推動,亦為愛好歷史科的青少年提供全面展示其歷史素養的舞台。從組隊參賽、連夜溫習備戰到踏上舞台的自信一刻,他們走出課室縱覽這文化之城,從歷史長河放眼世界,這些幼苗定必對澳門歷史文化這寶貴財產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與感悟。以下是冠軍隊伍的賽後感想分享:

隊員朱益楷:“每學期老師通常只安排到一次實地考察,我認為不足以累積史地知識,我會多花時間到博物館、展覽等,也會透過互聯網閱覽世界史相關的文獻影片,吸收更多知識量。為了迎戰比賽,我每星期多花了十小時閱讀課外資料,當我累積的史料知識愈多,能多方面理解分析,愈發現歷史是十分有趣的學科。”

隊員李志權:“我認為比賽中最重要是心態,要時刻提醒自己放鬆和保持自信心。比賽中最深刻的是在必答題環節時失利,隊員間互相鼓勵,短時間內調整心態,彼此合作,取長補短,例如圈圖題環節是我們意料之外的題型,隊員之間仍保持信任和支持,克服心理壓力,迎難而上。”

隊員梁凱歌:“以前我對歷史科不感興趣,但身邊的朋友卻十分享受學習歷史的過程,最後我也被感染了,發現到歷史知識的趣味之處。我和隊員們曾參加其他常識問答比賽,從不同難度的比賽中累積經驗,心態和知識量也有所成長,相信這是我們獲勝的原因。”

老師李結仁:“學生在課本中累積很多理論知識,但應變能力卻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參加知識競賽正是鍛鍊他們協作解難能力的最好機會。歷史科是愛國教育的核心環節,是重要的文化載體,例如學習1840年起的中國近代史,認識國家從跌跌宕宕中走到富強的過程,學生深入學習中外歷史,才會對國家有所知、有所感。”

隊員張偉志:“高一那年我曾參與‘第一屆澳門中學生歷史知識競賽,當時缺乏參賽經驗,沒有訂定溫習策略,最終沒有奪標,今屆再次參賽,累積了更多知識,自信心強了,反應力也提升。參加比賽後,我驚嘆如此細小的城市,竟蘊藏十分豐富的歷史故事,細閱世遺建築背後的歷史,認識上世紀人們的生活面貌。”

隊員許永鴻:“說到參賽心得,我認為是多閱讀課外書,涉獵中外歷史知識,並按隊員所擅長的範疇分工合作,還要克服自己的緊張心情。課餘除了參加歷史考察活動,我亦特別鍾情軍政史,歷代軍事偉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例如劉邦每次失敗時都從經驗中自我改進,最終反敗為勝,成為史上首位‘布衣天子。”

隊員王佳瑩:“從小母親教導我‘讀史使人明智,我認為學習歷史的方法不是背誦而是理解,從了解事件發生過程到因果判斷,能訓練我們的邏輯分析能力。現在國家愈來愈強大,亦面臨不同局勢環境,我們學好歷史,能學會從歷史背景分析當下局勢,用我們的知識貢獻國家。”

隊員黃馨瑤:“我作為後備隊員,在臺下觀賽時心情是緊張刺激,在必答題環節我隊表現稍微落後,搶答題環節其他隊伍的分數亦步步進逼。整個比賽中我最深刻是決賽特別題,當收到通知有這環節時我曾擔心隊員們是否能應付,其實是我太低估他們的實力,結果所有隊員在特別題中表現出色,全取滿分。”

老師梁健聰:“以往我所接觸的知識比賽,題目設計都較顯淺,但‘澳門中學生歷史知識競賽除考核知識量,亦考驗學生知識的熟練深度及思維速度,例如比賽中出現的文獻排序,真正考驗到他們的應用能力及心理狀態,能反映學生歷史知識水平。這類競賽模式很值得推廣,期待未來能延伸至大灣區,加強不同地區的交流學習。”

猜你喜欢
比賽學校歷史
Mr. Flowers And The Boys
秋季运动会
一段小小的历史!
一段小小的历史!
一鸣惊人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要脸干什么,不是还有你们吗
来吧,与大作家跨时空PK吧!
足球比赛“排兵”里的布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