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背影

2021-08-02 02:46张子影
党史纵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洪都试飞员空军

张子影

◆ 从某种程度上说,试飞员的高度,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防工业以及航空工业的高度

像鸟儿一样拥有一双翅膀,自由地翱翔天空,这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这个梦想,在1903年12月17日这一天实现了。来自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一对兄弟——哥哥威尔伯·莱特和弟弟奥维尔·莱特,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小镇,将一架飞行器送上了天空。飞行器飞行了12秒,航程约36.5米,时速10.9公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动力操纵机械飞行成功,莱特兄弟与他们的飞行器“飞行者一号”就此名垂青史。1909年9月22日,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又一次将人类飞天梦想变成了现实。在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机场上空,祖籍广东恩平的中国人冯如驾驶着自制的飞机飞上了蓝天。这一天,距莱特兄弟的首飞仅隔了6年。它向世人宣告:对飞天梦的探索,中国人的脚步也毫不迟缓。

通往梦想的征途从来不是平坦的。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参加飞行表演时因飞机坠毁伤重不治,不幸逝世,时年仅29岁。史料记载,临终前,病床上浑身是血的冯如留下遗言,声音断续却字字清晰:“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也。”

飞机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发明创举之一,由飞行器而诞生的航空革命以及由此衍生的航空航天业,如此重大且迅猛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可能是始发明者远没有预料到的。飞机诞生一百多年来,体量从微型到巨型、飞行速度从亚音速到高超音速、飞行高度从贴地到外层空间、航程从几十米到跨越大洋、飞机驾驶方式从有人到无人……人类对天空的向往和追求就这样一次次突破思考的界限并将痕迹烙印在无垠的天空中。今天,航空工业已经成为大国经济的力矩,一个国家航空工业的水平标志着其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其经济发展的程度,影响着其国家安全,而飞机便是航空工业的直接产品。

要想把飞机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最终融合锻造成在天空飞行的巨鸟,必须依靠飞行者勇于实践的精神加上积极作为的行动——试飞。正是通过一次次的试飞实践,那些天才的灵感、奇妙的设想、宏伟的蓝图和各种千变万化的零部件,才能真正化为飞翔的翅膀。

“飞机在正式使用前进行试验性飞行,用来检查飞机的设备和验证飞机的性能。”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试飞”的定义。没有试飞,再好的设计也不能真正变为合格的装备。莱特兄弟驾驶自制飞机迈出了有人驾驶动力飞行的第一步,开创了航空科技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开创了动力飞机试飞试验的先河。莱特兄弟与冯如是第一批飞行者,同样也是第一批试飞人。

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上,中国空军试飞员承担了90%以上航空装备的试飞任务,几乎所有的军用、民用飞机都是经过空军试飞员试飞后才能列装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试飞员的高度,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防工业以及航空工业的高度;试飞队伍的技术和素质水平,就是大国国力角逐最具象的参数。

本文便将带领广大读者走近中国试飞员这一略显神秘的群体。

第一章 他们标志一个时代

谁是新中国第一个试飞员?

试飞员是从空军飞行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空军飞行员的历史,则要从东北这块黑土地说起。

1946年3月,抗日战争烽火刚熄不久,人民空军第一所航校便在吉林通化成立。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次年,朝鲜战争的战火便燃烧到我国的鸭绿江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受到了严重威胁。唇亡齿寒,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别无选择,毅然投入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战争的硝烟将诞生不到一年的人民空军推上了空战的舞台。喜讯很快传来,国内的报纸上巨大的标题写着:人民空军健儿强,首次接战显荣光。

在国内民众的一片欢呼声中,空军领导却正在焦虑地思考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朝鲜前线空战日趋激烈频繁,一方面战场需要大量的飞机投入作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数量的战损战伤飞机被从战场上撤换下来。由于当时生产和制造新飞机既没有条件更没有时间,所以必须对战伤飞机立即进行修复。修复工作主要由位于沈阳的东北第五修理厂进行。同一时期,我国从苏联引进了大批飞机散件,也需要抓紧实施组装。被修复的飞机和重新组装的飞机都必须经过试飞,这就迫切需要有专业试飞员。但此时的东北五厂不要说试飞员,就连飞行员都没有。

笔者一直在寻找早期的试飞历史记录,希望由此发现关于新中国“第一个试飞员”的资料。

随着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建立,1951年4月,空军把东北五厂移交给了航空工业局。6月27日,五厂改名为“国营112厂”(这就是后来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由于战事紧张,这一时期,组装和修復飞机的试飞任务,由航空工业局委托空军在部队中抽调飞行员来完成。第一批待修的飞机进厂时间是1951年9月21日,出厂时间为同年11月6日,这是笔者见到的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关于“试飞”的文字。可以确认的是,在1951年9月后,来自作战部队的飞行员们已经作为试飞员投入试飞修复飞机的工作了。

历史的烟云尘封了太多的往事,我们如今已经无法查到那些离开作战部队成为修复飞机试飞员的飞行员们的名单了。我们只知道,那段时间,他们齐心协力,试飞了大批组装和维修出厂的飞机,保证了抗美援朝前线的迫切需求。当年的老同志曾回忆说,起初接到命令时,这些满腔热血、决心杀敌立功的空军飞行员是不愿意离开战场去搞试飞工作的,毕竟试飞这个概念对年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是在经过一番介绍和说明后,这些可爱的年轻人打起背包就来到了112厂:试飞可以让受损的飞机恢复战斗力,能为战友们提供更多的消灭侵略者的装备——这项工作足以令人振奋。

以下材料来自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即原来的国营洪都机械厂(320厂):

1951年

4月10日,受命迁厂、建厂。

华东空军工程部南京第22厂(配件厂)厂长×××,于4月10日参加了空军司令部与重工业部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关于空军所辖工厂移交航空工业局的会议,接受了有关工厂移交和迁厂、建厂的指示。会后,即派该厂副厂长××到南昌勘察厂址。

4月23日,工厂诞生。

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将空军所辖工厂,包括人员、设备、资材全部移交航空工业管理局。航空工业管理局于4月23日通知南京空军22厂(移交后工厂代号为512厂)迁南昌,在南昌的原国民党“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旧址上新建飞机制造厂,工厂代号定为321厂(1953年2月,工厂改名为国营320厂)。

9月21日,开始修理飞机。

当工厂恢复性修建工作尚未全部竣工(时),9月21日空军待修的第一批飞机就进厂了。送修的首批8架雅克-18型飞机和苏联专家、总工程师、技术人员等的办公室都挤在刚修复的31号大机棚内。在这样(的)条件下,工厂以南京空军第21厂(移交后工厂代号为511厂)支援的25名搞过飞机修理的工人为主,依靠苏联专家在现场热忱耐心的指导,传授技艺和解决疑难问题,8架雅克-18型飞机于11月6日修好,12月初全部试飞合格交部队验收出厂,为飞机修理打响了第一炮。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在刚刚创立的洪都机械厂中,也有来自空军的飞行员执行了试飞任务。可惜的是,这些飞行员也没有留下姓名。

1952年3月,空军下达命令:在沈阳112厂组建空军试飞组。

这是第一次有正式任命的试飞员编制,虽然只有区区3个人,但标志着新中国空军第一支试飞队伍的建立。3名空军飞行员几乎是在没有任何试飞条件和试飞经验的情况下,凭着不惜一死的“拼命三郎”精神,开始了新中国的试飞史——据统计,他们在9个月的时间里,把总数高达473架战伤飞机飞上蓝天、送回战场。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下来、披着硝烟的空军飞行员,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自学成才的试飞员。

当时的试飞组组长名叫刘光泽。

试飞新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架飞机

历史有时候是很有戏剧性的。虽然人民空军的第一支试飞部队是在沈阳组建的,但在真正意义上把中国人自己生产制造的飞机飞上天空的,却不是这支试飞部队,而是在南昌洪都机械厂的驻厂空军试飞员。在洪都机械厂的厂史资料清晰地记录了这样一条信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把中国人自己生产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上天的,是中国空军的试飞员,名叫段祥禄。

对于上了年纪的洪都人来说,1954年是令他们激动的一年。春天刚过完,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来到南昌,视察了兴建才3年的洪都机械厂。满面笑容的朱德摸着那些坚硬锃亮的机械,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这位从红军时期开始穿着草鞋走过中国革命整个历程的总司令深深地懂得,国家和军队的强盛,将不再只是小米加步枪。他满怀希冀与深情地为洪都厂题词:

发扬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国防,保卫祖国。

总司令的关注极大地鼓舞了洪都人。数月后,喜讯传来,我国第一架自行制造的飞机出厂了。

正午的阳光明亮而温情,在北京西郊某干休所花木扶疏的小花园里,步履有些蹒跚的段祥禄老人注视着明净的天空,沉浸在深情的回忆中,他仿佛又看到1954年7月的那些热火朝天的日子。

当时的洪都机械厂,飞行保障的设施以及保障人员的业务水平都极其有限,只有一块草地机场、一部电台、一块“T”字布和两杆红、白色的指挥小旗。每到飞行日,段祥禄既要检查跑道,又要检查塔台,还得检查飞机、研究气象、下达飞行计划,里里外外一把手,天上地下一人抓,而那时的段祥录才22岁。他飞行时连地面指挥员也没有,只能让不懂飞行的工厂干部临时顶替一下。一个飞行日往往要同时飞几个机型,任务量大且内容复杂,正是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试飞训练,将他锤炼成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试飞员。

以下文字摘自《洪都机械厂厂史》:

7月3日,试飞员段祥禄和刁家平驾驶(雅克-18)零批02架飞机首次升空试飞,(至)7月11日完成全部试飞课目,共计飞行13小时16分钟、14个起落,试飞结果表明飞机的性能完全符合设计技术指标。

7月26日,在试飞站隆重举行了“国营320厂第一架飞机制造成功庆祝大会”,二机部赵尔陆部长、江西省邵式平主席和白栋材副书记,部、局,人民解放军空、海军领导等参加了大会。赵尔陆部长主持大会并为第一架飞机起飞进行了剪彩。飞行结束之后,赵尔陆部长、邵式平主席、白栋材副书记讲话,吴继周厂长代表工厂全体职工发了言,厂工会主席周维代表全体职工,宣读了向毛泽东主席报告第一架飞机试制成功的报捷电。

第一架国产飞机顺利升空,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8月1日,毛泽东亲笔签发了给洪都机械厂全体职工的嘉勉电,全文如下:

第二机械工业部转国营320厂全体职工同志们:

7月26日报告阅悉。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國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掌握技术和提高质量,保证完成正式生产的任务。

毛泽东

1954年8月1日

8月26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批准同意雅克-18飞机(后改称初教-5)投入批量生产,320厂在1954年完成首批10架生产任务并做好了投入批量生产的准备工作,于1955年正式转入批量生产。

初教-5自1954年仿制成功转入成批生产后,为中国空军建设提供了装备。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部队认为数量已满足要求,初教-5遂于1958年10月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后停产。

完成试飞之后,段祥禄返回了空军部队。他因为首次将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上蓝天,而被誉为新中国“蓝天探险第一人”。

1957年7月,沈阳112厂设计室开始设计一种活塞式初级教练机,定名为“初教-1”,并很快完成了初期设计。1958年初,主管航空工业生产的二机部四局领导考虑到112厂设计室还在同时设计喷气式的“歼教-1”教练机,便决定将初教-1的后续研发工作转交给320厂继续进行。为了迅速完成任务指标,320厂进行了全厂总动员。经过72天的日夜奋战,8月27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架初级教练机“红专502”(后改称“初教-6”)原型机,完成了设计、生产准备、零件生产、初装、总装和起落架落震试验、静力试验任务,成功飞向祖国的蓝天。

这架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初级教练机,首飞试飞员是:吕茂繁、何银喜。

9月,两架原型机飞往北京,向中央、部、局领导作了汇报表演。初教-6在我国空军中服役超过60个年头,为空军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飞行员。

首飞自行设计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

1965年6月4日,这也是一个必须记录进中国试飞史册的日子。這一天,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强-5原型机,在江西樟树机场首次升空。

吴国良是当年强-5飞机的试飞主管,对于强-5首飞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他向笔者回忆了那段往事:

按惯例新机首飞前要进行预起飞,也就是高速滑行抬前轮后终止滑行,目的是检查飞机起飞时操纵系统的工作情况。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百事待兴,基础设施建设与科研同时从头进行,南昌飞机厂(由洪都机械厂发展而来)当时甚至连一条合适的试飞跑道都没有,首飞只能改在附近的樟树机场进行。但这里的跑道条件仍旧不太理想,跑道长度不够,飞机起飞速度达不到,起飞高度达不到,预起飞的风险很大。

硬件条件就是如此,还要不要实施预起飞?厂里组织科研部门集思广益。国家的科研工作不能等,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不能等!他们把意见上报空军,当时主管装备的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在听取了技术人员的建议、又现场观看了歼-5飞机的预起飞后,大胆拍板:强-5飞机不做预起飞,直接首飞。

首飞小组的试飞员们齐刷刷地站在曹里怀面前说:“报告首长,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我不要口号,我要结果。”站在跑道边,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曹里怀平静地说,“你们好好准备,把困难和问题想清楚,想透,准备好了,就放心大胆地飞,有什么问题,我担着。”

1965年6月4日,樟树机场细雨霏霏,跑道被冲刷得光亮异常。中午时分,一颗绿色信号弹穿过蒙蒙雨幕,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大的弧线后向下坠落,停机坪上随即响起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

这天承担首飞任务的试飞员是拓凤鸣,他平稳地将飞机滑行到起飞线前。随着指挥员邸宝善在指挥塔里下达“同意起飞”命令,强-5飞机开始徐徐滑动、加速。当高速滑行到跑道中段时,飞机拔地而起,迅速拉起爬升,转眼间升入云天。强-5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一圈后,开始降低高度,在跑道上安全降落,最后平稳地停在了起飞线旁。

飞机还未停稳,机场上已是欢呼盈沸,走下飞机的拓凤鸣与设计师紧紧拥抱,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现场的所有人都欣喜呐喊,振臂欢呼,庆祝强-5飞机首飞成功!

吴国良对当年的试飞员团队印象特别深刻。首飞试飞员拓凤鸣虽然文化程度并不很高,但艺高胆大。强-5是在苏联米格-19战斗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研制的,由于改动很大,首飞的风险很高。拓凤鸣在试飞小组中原先是居于第二梯队的,但由于他对强-5充满信心,又有强烈的求飞欲望,首飞之际,领导临时换将,将他换到第一梯队,实施首飞。当天首飞的指挥员邸宝善是空军从十一航校挑选的,有着丰富的组织试飞的经验,严谨而细致。每次飞行员上机前,邸宝善都要检查飞行员的准备质量,一丝不苟。在这个坚强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试飞任务终于胜利完成。

1968年9月23日,经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强-5飞机开始批量生产,70年代初开始列装部队。自服役以来,强-5一直是中国空军的主力对地攻击机。(待续)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洪都试飞员空军
岁末话“空军”
鼠国要上天之假人试飞员
李克强考察航空工业洪都
民用飞机试飞员评述研究
眷看洪都
转型升级 砥砺“洪都心”
打造中航工业学习样板
从试飞工程师视角浅谈试飞安全
科学酷职业之试飞员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