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流课堂的校本实践

2021-08-02 03:27王薇徐明晖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6期

王薇 徐明晖

【摘 要】“福流”指当人们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时获得的物我两忘、酣畅淋漓的心理体验。“福流课堂”是一种让“福流”润泽课堂的课堂样态,旨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师生幸福涌动。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在“福流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福流教育”的理念,并不断开展实践探索。

【关键词】福流;福流课堂;福流教育;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0-0007-03

【作者简介】1.王薇,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南京,210004)副校长,高级教师;2.徐明晖,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南京,210004)教师,高级教师。

一、“福流”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福流”是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概念,源于英文单词“FLOW”,也译为“心流”,指个体将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福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说:“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降临了,福流就产生了。当人们在活动中产生福流时,他们会享受并高效地完成所做的事情。”

教育教学实践中,福流产生的条件包括:(1)技能与挑战相平衡。想要获得福流体验,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技能要与面临的任务难度相匹配,任务难度可以稍微高于现有能力,是那种“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2)每一步都设立明确的目标。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活动,想要达到福流状态,就必须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引,目标是动力产生的源泉,激励人们把它变成现实。(3)及时给出行动反馈。有了及时的反馈,就可以知道自己当下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任务完成到了哪一步,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 “福流课堂”的实践探索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舞台,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阵地。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对福流教育的追求和践行,从打造“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福流课堂开始。

(一)福流课堂的心理基础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动用大脑的高级功能,激活前额叶脑区。如果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害怕、紧张、抗拒的,他的前额叶脑区就无法正常启动工作。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克服害怕、恐懼与紧张的情绪,达到安全、放松、有趣的状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常参与学习过程,才有可能体验福流。所以,福流课堂建设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感受。

首先是从害怕到不怕:教师要想办法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紧张、抗拒等情绪会妨碍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潜力,阻碍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其次是从不怕到轻松: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初步接触学习目标,理解一些学科基础知识,获得初步的成功体验。再次是从轻松到自由发言:随着对学科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学生放松下来,以正常的学习者的身份来思考问题、参与对话,推动课堂进一步深入,这时学生开始体验成就感和参与分享合作的快乐。最后是从自由发言到集体心流:学生处于一个宽容、友好、活跃的课堂里,任何新思路、新想法都可以自由表达,个人的智慧链接生成集体智慧,人人高度专注,都能感受到自己对知识、对课堂的主导,都能获得愉悦的感受,这时福流便产生了。

(二)福流课堂的特征

1.课堂环境更安全。

福流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互动的机会,创造一个安全、尊重、赞赏、共振的课堂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做起来,对集体智慧有贡献。

2.课堂参与更积极。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福流课堂的核心组织形式。福流课堂中的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师生、生生互动情况,教师创造性地组织一个又一个适合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对学生随机生成的“资源”做出判断、整合、开发、提炼,让所有学生达到充分独立、充分合作、充分分享的状态。

3.学生学习更高效。

福流课堂启动的是团体动力与集体智慧,学生不是一个人在学习,而是融入班集体,和同学、老师一起学习。这是一种师生全部智慧在线并激荡后的学习,类似同步协作编辑的超链接文本模式,产生的学习效能超乎想象。

(三)福流课堂的课堂样态

福流课堂的操作环节包括:明确任务、自主学习、互助合作、总结提炼和检测反馈。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已初步形成了福流课堂的课堂样态。

第一环节:学生汇报。

首先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预习或完成作业的,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这时不仅能看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还能看到他们付出的努力与独特新颖的思路等,教师应做出及时反馈,给予关注和肯定。分享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错误、困难、知识漏洞等,能自动吸引其他学生参与讨论,自然生成一个个可讨论、有张力的真实学习情境。这时,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明确具体的。

第二环节:质疑补充。

所有的学生都做过预习,自然会有不同的思路与解法,而且这些问题的难度与学生现有的学科能力水平相匹配,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所以,在质疑补充环节,一人抛砖引玉,众人各抒己见。这样一个集聚众人智慧,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环境,是高效的学习环境,学习成果集中了所有学生的聪明才智,每个人都感到欣喜和满足。

第三环节:互助合作。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掌握知识较快,有的学生知识漏洞比较多,教师可让已懂已会的学生去指导那些还不会的同学,通过同级别的对话、提问,消除大多数知识盲点。互助合作增强了助人学生的自豪感,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之间情感交往的需求,消除了高中学生可能出现的过度竞争与压力防御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相互认可与欣赏,利于福流状态的产生。

第四环节:总结提炼。

在前几个环节中,学生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充分融合,这有利于教师立足全班观察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科水平。最后教师根据学情鼓励学生做全面总结,形成共识,在此过程中加以点拨,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以更高水平、更综合全面的方式汇总凝练。这时,学生专注于学习的过程和阶段性学习目标的达成,满足于克服一个个困难、解出一道道题目所获得的内心愉悦。

第五环节:检测反馈。

最后,再次回到作业反馈,学会面对新的题目,举一反三。在练习相近相似题的过程中,学生活化自己的解题心得,从而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所需的智力技能。及时的反馈让学生和教师感到知识掌握可控有效,带来极好的体验,整个课堂福流涌动。

三、从“福流课堂”走向“福流教育”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关于“福流课堂”的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对有效学习以及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经历了对话教学、高效课堂、滚动教学、多元叙事教学法、长善教育等阶段后,学校在学生观、教学观、成才观等方面逐步形成一致的认识。2020年,在心理学“福流”概念的启发下,学校提出打造“福流课堂”,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目前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被极大地激发;教师们积累了对话、长善、激励等教育技巧;课堂呈现出师生情感交融、积极主动、轻松高效的景象,教学质量提升、师生共同成长;班集体和谐有序,师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提升。

2021年,学校又提出“福流教育”的理念,旨在创设“幸福在流动”的教育生态,让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满足、快乐、投入、意义四个维度的幸福感,成为和谐校园里的“幸福人”。下一步将通过福流年级组、福流教研组的操作示范等,加强福流教师团队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五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结合办学目标提出了“明德、启智、健体、尚美、悦劳”的教育主张,未来将继续推行“福流课堂”的深入实践,同时以课程和活动为抓手,将福流教育渗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五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