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21-08-04 14:27沈玉婕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丹红丁苯注射液

沈玉婕

脑梗死作为脑卒中类型之一,呈现出高残疾率、高发病率以及高死亡率特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血管内溶栓方法获得广泛运用,但是因为溶栓时间窗较短,从而导致诸多患者在到达医院后,溶栓时间已错过[1]。对此,于其他环节对脑梗死患者展开对应治疗存在显著意义[2]。丁苯酞注射液作为脑梗死新型治疗药物的一种,其能够通过建立侧支循环对神经凋亡进行抑制,将自由基清除,从而获得脑梗死治疗效果[3]。丹红注射液应用于脑梗死治疗期间可获得显著效果,其可以充分抑制血小板聚集,对血管内皮加以保护,并可获得抗细胞调亡效果[4]。本次研究将本院2019 年5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0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探析分别采用丁苯酞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以及采用丹红注射液完成疾病治疗的可行性,以实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有效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5 月~2020 年4 月 收治的10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及单一用药组,每组50 例。联合用药 组:女22 例,男28 例;年龄52~82 岁,平均 年龄(65.39±5.59)岁;发病时间5~27 h,平均发病时间(15.02±4.08)h。单一用药组:女23 例,男27 例;年龄53~83 岁,平均年龄(65.42±5.87)岁;发病时间5~27 h,平均发病时间(15.12±3.99)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急性脑梗死获得有效证实;②无丁苯酞注射液以及丹红注射液用药禁忌证。

1.2.2 排除标准 ①具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②具有混合性脑卒中的患者;③具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调脂、抵抗血小板聚集以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单一用药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丹红注射液3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 次/d;联合用药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丹红注射液应用方法同单一用药组,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 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据NIHSS 评分结果判定疗效,治愈:91%≤NIHSS 评分降低≤100%;显著进步:46%≤NIHSS 评分降低≤90%;进步:18%≤NIHSS 评分降低≤45%;无效:NIHSS 评分降低≤17%;恶化:NIHSS 评分增加≥18%[5]。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1.4.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OD、VEGF、MDA水平 两组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9 ml 肘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OD、VEGF、MDA 水平。

1.4.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NIHSS 评分 采用BI 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越高,对应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优[6]。采用NIHSS 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越高,对应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00%高于单一用药组的6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OD、VEGF、MDA 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OD、VEGF、MDA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SOD、VEGF 水平高于单一用药组,MDA 水平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OD、VEGF、MDA 水平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OD、VEGF、MDA 水平对比 ()

注:与单一用药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NIHS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BI 评分高于单一用药组,NIHSS 评分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NIHSS 评分对比 (,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NIHSS 评分对比 (,分)

注:与单一用药组治疗后对比,aP<0.05

3 讨论

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广泛运用早期溶栓方法,但是在实施溶栓治疗过程中,其禁忌证以及适应证较为严格,尤其对时间窗的严格限制,并且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8]。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其病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周围缺血半暗带以及中心坏死区,缺血半暗带出现侧支循环,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血流供应,则可以对缺血半暗带进行挽救,神经细胞可能存活,并且恢复其功能。但患者脑梗死后会呈现出系列瀑布式缺血级联反应,尤其以自由基反应较为常见。脑组织在出现缺氧现象后,会使自身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表现出诸多氧自由基生成现象,对神经细胞膜功能以及结构造成破坏[9]。MDA 作为脂质过氧化终产物,其可以直接反映机体过氧化程度,并且可以间接反映氧自由基对组织细胞产生的损伤程度以及生成情况;SOD 作为人体氧自由基清除酶的一种,其属于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清除机体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其直接阻断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VEGF 作为重要生长因子,其于体内可对血管新生加以诱导,属于血管再生标志性指标,对内皮细胞上VEGF 受体进行选择性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迁移以及增殖现象,从而对血管生成进行诱导。丁苯酞注射液对于血管新生可以有效促进,并且于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应激以及抗血栓形成等方面可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使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提高;丹红注射液可获得通脉舒络以及活血化瘀效果,其组成成分主要包括红花以及丹参,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以及抗凝血等诸多效果。

丹红注射液成分中丹参具有降低血管阻力、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清除氧自由基效果,红花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活血化瘀、提高血浆纤溶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流以及预防微血栓形成等效果;两种成分并用,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血液流变性,针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积极。丁苯酞可以轻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可以有效加快局部血流微循环速度,扩张血管直径,调控能量代谢、保护线粒体以及抗氧化应激能力等。其对于神经元细胞能够进行充分保护,对患者神经功能实施修复[10,11]。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将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增强,使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最终获得上述理想的治疗效果,充分证明丁苯酞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显著增强,并且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损伤程度,促进血管新生,使自由基反应获得减轻,最终实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有效预后。

猜你喜欢
丹红丁苯注射液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