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效果及对呼吸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8-04 14:27李影刘大朋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胸腺国药准字肺结核

李影 刘大朋

复治菌阳肺结核是一种重型传染疾病,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加上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导致结核分枝杆菌的变异不断增加,其耐药性持续增强,也使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发病率呈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1]。就目前来说,针对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仍以化疗为首选,常见如2 hZEs/7HE 常规方案,目的是为了促进病灶吸收,减轻患者盗汗、低热以及乏力等临床症状,但疗效尚不理想,因此,临床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2,3]。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免疫细胞在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会分泌释放出过量的促炎性因子,造成免疫清除失败,恶化病情,故有学者提出,对于复治菌阳肺结核的患者,给予免疫调节剂改善其免疫功能,可有效提升疾病治疗效果,而胸腺五肽正是一种典型的免疫调节剂,是临床治疗免疫力过低患者最常用的辅助药物,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但将其用于复治菌阳肺结核辅助治疗的疗效则尚待更多研究确定[4]。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本院接收的94 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研究了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采用胸腺五肽辅助治的疗效及对其呼吸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94 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7 例。参照组男25 例,女22 例;年龄36~65 岁,平均年龄(48.19±5.61)岁;病程2~ 10 年,平均病程(5.14±1.62)年。研究组男27 例,女20 例;年龄34~64 岁,平均年龄(48.26±5.51)岁;病程3~11 年,平均病程(5.23±1.9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授权。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痰涂片镜检抗酸杆菌显示阳性[5,6];经胸部X 线检查可见活动性病灶;均为复治患者,即抗结核药物使用≥1 个月;半年内未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患者及(或)家属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合并重度心脏病或心肌损害者;肝功严重损伤者;合并糖尿病或重度贫血者;精神、认知异常,无法正常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2 hZEs/7HE 方案治疗,强化期:口服异烟肼(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50,规格:0.1 g×100 片),0.3 g/ 次,1 次/d;口服吡嗪酰胺(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1020876,规格:0.25 g/片),1.5 g/次,1 次/d;口服乙胺丁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49,规格:0.25 g×100 片),0.75 g/次,1 次/d;利福平(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725,规格:5 ml∶0.3 g)静脉滴注,用法:取药 0.6 g 加入到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回音必集团江西东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6020315,规格:200 ml∶10 g)200 ml 中静脉滴注,1 次/d;持续用药 3 个月;巩固期:0.3 g 异烟肼、0.6 g 利福平、0.75 g乙胺丁醇,1 次/d,持续用药6 个月。

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胸腺五肽(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237,规格:1 ml∶10 mg)治疗,方法:取药1 mg 加入到浓度为0.9%的250 ml 氯化钠溶液当中静脉滴注,1 次/d,持续用药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的痰菌转阴率,判定标准:持续2 个月痰结核菌涂片显示阴性,即判定为痰菌转阴。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的呼吸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以及FEV1/FVC;检测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8+及CD4+/CD8+。方法:于空腹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以3000 r/min 速度离心,持续15 min,取上清液,于-70℃冰箱保存,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CD3+、CD8+进行检测,采用AttuneNxT 型流式细胞仪[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对CD4+/CD8+值进行计算,所有试剂、试剂盒均由青旗(上海)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检验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3、6 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57.45%、91.49%,均高于参照组的36.17%、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呼吸功能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FEV1%、FVC%及FEV1/FVC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EV1%、FVC%及FEV1/FVC 分别为(86.29±10.16)%、(89.24±8.16)%、(74.59±4.39)%,均高于参照组的(75.21±9.21)%、(80.31±8.31)%、(68.33± 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功能变化对比(,%)

表2 两组呼吸功能变化对比(,%)

注:与参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72.03±4.29)%、(39.17±4.55)%、(1.34± 0.27),均高于参照组的(60.24±5.09)%、(25.89±4.01)%、(0.8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表3 两组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注:与参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3 讨论

复治菌阳肺结核主要由结核杆菌引发,而细胞免疫是菌类繁殖与活动的主要控制力量,故此,结核菌在侵入人类机体之后,发病与否或者病情轻重,并非只由结核菌数目与毒性决定,与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也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尤其是T 辅助细胞的CD3+、CD4+、CD8+,当中的CD3+细胞是一种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以将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充分反映出来,CD8+细胞则是一种具有抑制性的T细胞标记;CD4+细胞是一种辅助于T细胞的表面标记,当人类机体CD4+/CD8+出现异常时,则表现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而在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报道中均发现,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与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后,其免疫功能有了明显改善,CD4+、CD4+/CD8+均呈现上升状态,免疫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患者的病情也随之转归[7-10]。胸腺五肽是一种典型的免疫调节剂,是当前临床用于治疗肺结核的一种常用药物,是胸腺分泌物当中胸腺生成素Ⅱ最为有效的部分,该药物进入患者机体后,可以诱导T 细胞进行分化,加速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发育与成熟,并增强其活化功能,同时还能对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进行合理调节,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之内,以此达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目的[11,12]。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兰小华[13]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再以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在改善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更为显著。

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3、6 个月 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57.45%、91.49%,均高于参照组的36.17%、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EV1%、FVC%及FEV1/FVC 分别为(86.29±10.16)%、(89.24±8.16)%、(74.59±4.39)%,均高于参照组的(75.21±9.21)%、(80.31±8.31)%、(68.33± 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蒋进述等[1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均表明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再以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改善其发热、呼吸困难以及咳嗽、咳痰、胸痛等临床症状,对于患者的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胸腺五肽与化疗药物联用后,大大提升了化疗药物的杀灭结核杆菌能力,还能有效阻碍结核杆菌增殖,提升痰菌转阴率,在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同时,有效促进机体的结核杆菌清除,而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表明胸腺五肽辅助化疗药物方案安全性较高,推广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常规化疗基础上,以胸腺五肽辅助治疗菌阳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可明显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吸呼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胸腺国药准字肺结核
更正声明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胸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更 正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