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如何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2021-08-05 02:32兰草
当代农村财经 2021年5期
关键词:绿色资源生态

兰草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乡村农业绿色发展目前现状如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怎么解决?如何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如何让财政更好地去助力乡村的绿色发展?如何在激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的同时确保乡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污染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学科带头人朱立志。朱立志详细分析了我国乡村农业绿色发展目前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就财政如何助力乡村绿色发展,朱立志提出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建立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针对如何在激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的同时确保乡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朱立志认为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要构建乡村振兴多维服务平台和创建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基地。

《当代农村财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您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做什么?

朱立志:我国要想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乡村振兴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的广大乡村仍然问题很多,抓住关键,纲举目张,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我国的乡村要想摆脱困境,振翅腾飞,繁荣兴旺,必须打造两个翅膀:特色翅膀和绿色翅膀,这样才能飞得高、飞得远,顺利实现乡村振兴。总体来说,特色要突出“特色风貌、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服务、特色自然生态景观”,绿色要充分呈现乡村元素和让村庄、农田、池塘、水面、荷花、林木、花草、水牛、小桥、流水等元素创意融合,向世人呈现美丽的乡村画卷。

具体来讲,“特色翅膀”就是根据当地的特色禀赋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特色小镇。只有根据当地的特色禀赋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才具有强大的发展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是首位。要想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特色产业必须先行。

要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集群,即不融合的互不相关的一二三产业拼凑在一起是不行的,而且这个融合的有机整体必须根子在以当地的土壤、水体、气候等自然禀赋为基础的一产,也就是说其他产业都与一产紧密相关,如农业全产业链上的加工、物流、市场以及当地的文化、旅游等。

农业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后,会产生产业集聚效应,给农村地区带来新的巨大的盈利空间。

如何打造好“绿色翅膀”?首先必须深刻领会我们国家的绿色发展战略思想。只有深刻领会了我们国家绿色发展的战略思想,才能让“绿色翅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与特色翅膀相协调,让乡村真正实现腾飞。绿色需要从资源、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去理解:既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要考虑资源承载力,不能突破特定的资源上限;既要避免环境污染对我们的不利影响,还要考虑环境容量,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既要不断提升生态服务功能,还要考虑生态阈值,尽快恢复并保护生态系统。

《当代农村财经》:去年7月份,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上提出,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建立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从这一角度来看,财政如何去助力乡村的绿色发展?

朱立志:绿色发展方案的实施呈现很强的正外部性,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完善绿色金融供给系统,建立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引导行为者重视绿色发展,有利于实施绿色发展方案,使用生态型投入品,在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有效减少污染,保护乡村生态系统。

以沼气项目为例,要让其维持运转,首先必须弄清楚单位沼气的价值平衡点。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成本、运行成本以及资金机会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单位供气生产成本。例如,在成都市,供气800户(从单位供气投资、单户运营成本、单位供气成本分析来看最经济的规模)的沼气项目,每立方米沼气的价值平衡點是2.83元,比实际价格高1.63元。因此,要使沼气项目维持运营,必须有1.63元/ m3的价值量注入,这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沼渣、沼液作为种植业肥料产生的收益来弥补。当然,如果考虑沼气项目生态环境方面的正效应,政府财政补贴对应的价值量还应高于现行市场体系中的价格差额。

《当代农村财经》:乡村绿色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基本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朱立志:自1978年我国率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当前我国乡村绿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农业自然禀赋基础薄弱,各种污染加大了农业产地恶化,自然禀赋数量短缺和质量不足:一方面,我国农业技术在整体上与生态循环模式相偏离,不注重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偏重化学投入品,而且品种及数量不当,高效生态投入品推广面积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收入待遇普遍较低,留不住人才和针对基层人才的培训力度不够等一些原因,导致一些地方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不足,对绿色发展缺少关注,有的农村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此外,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难以保证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规范化和品质的标准化,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强。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乡村绿色发展就存在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比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

资源问题:从耕地资源来看,我国耕地普遍存在有机质减少、团粒结构退化现象。从生物资源来看,由于不注重利用当地特有生物品种,农业上优良生物资源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从水资源来看,单一农作物种植不能形成多维生态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加上水利设施和管理上的不足,造成了农业用水缺口越来越大。

环境问题:现在,有些地区被大量使用的化学投入品破坏了当地产地的环境,因此造成了水土气生立体污染。在水体方面,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在土壤方面,耕作层和犁底层被污染;在气体方面,产生了有毒气体和温室气体;在生物方面,作物体及其果实以及地下和地上的生物群体也受到污染侵害。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由于不重视农业有机剩余物的循环增值利用,形成了农业上最不该有的生物污染源:畜禽粪便和秸秆污染。

生态问题:大规模单一种植模式和轻视农田林网建设以及过度除草对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利影响,不仅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使得生物群落之间的相生相克功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率。此外,单一种植还加剧了土壤肥力的下降。当然,传统的间作套种会给机械化操作带来困难,但可以通过一定宽度的带状种植和轮作予以变通解决。

主要解决方案:

走绿色发展之路,即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绿色发展,是可持续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必经之路。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从这个层面来考虑,我国农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全面实行生态转型,走一条现代生态农业“质”与“量”兼顾的高效生态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高效生态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应该是,一方面,将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治理保护和生态平衡修复融入到农业产业发展当中;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空间和光能的利用率、多层次利用物质和能量、增加生物质生产量、达到高效综合利用自然禀赋的效果,要合理选择农业生态系统构成内容。此外,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中,要把种植、养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所具有的互补、调节、促进功能,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当代农村财经》:如何在激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的同时确保乡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朱立志: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推上新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其中之一就是生态振兴,我理解的生态振兴,就是要实现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培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创建生态文明生活方式,实现山清水秀城乡共美美好愿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与生态产品消费的需要。

有人说,激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和确保乡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矛盾的,但我认为这两者是可以兼顾的,并且在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兼顾,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

不过,考虑到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果要同时兼顾激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和确保鄉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两个目标,可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会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双重压力,因此,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先多方面统筹谋划。

一是要构建乡村振兴多维服务平台。多维服务平台可作为各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抓手,可化解两大农业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化解市场风险要推进订单农业发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的销售难和价格波动问题,健全交易市场,促进农业平稳发展;化解自然风险要开展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服务以及农资配送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化解自然风险必须开展保险服务,为农业振兴保驾护航。此外,在这个平台上还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项目融资问题。

二是创建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的核心内容是产业创新,要打造动静脉产业集群:对常规产品生产的动脉产业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打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形成静脉产业,并进一步促进动脉产业的发展,形成高盈利动静脉产业联合体。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直走不出困境,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没有形成高盈利循环增值模式。目前,这方面的各具特色的价值增长点已经不断涌现,把这些价值增长点串成多维循环体系,必然会产生较大的盈利空间。

《当代农村财经》:您理想中的乡村绿色发展是什么样的?

朱立志: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十四五”时期一项重大的目标任务。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这样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在许多人心里,乡愁是每个人心中难以忘却的情怀。回归田园,也是越来越多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人的梦想。

我理想中的乡村绿色发展应是山美水清地肥,生态良性循环,资源环境有效保护,产业可持续发展,产品质优安全,村民健康幸福。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任职期间,我承接过很多个与“生态农业”有关的重点课题研究,我到过很多农村调研,深刻体会到,只有走现代生态农业“质”与“量”兼顾的高效绿色生态道路,才能真正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我和我们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研究员共同提出的“中医农业”就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重要发展路径之一,目前在各地已建立了示范基地。

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就是要保护自然资源,通过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等,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协调多元主体,充分挖掘乡村的农耕文化和康养资源,提供绿水青山供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教育亲子、养生养老,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有机统一。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开展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我期待,未来,广大投入乡村建设的建设者们能将乡村建设成人民向往的宜居休闲花园、生态文明花园、健康养生花园,让绿色成为乡村发展最美的底色,让诗画田园能够承载和延续乡愁记忆。

本专题策划:李丽君

猜你喜欢
绿色资源生态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追踪绿色的秘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盱眙生态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