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智慧”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101种可能

2021-08-05 08:01陆云泉
教育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书院学院智慧

陆云泉

创新人才培养,关乎国家未来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源泉。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人才成长的黄金期是青少年时期,正好是在学校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国家未来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指明了学校育人方式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育人方式改革需要紧扣创新的时代脉搏,关注当下、放眼未来。随着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到来,人们进入一个具有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的“乌卡时代”(VUCA)。教育并非真空地带,和社会、经济、政治一样,面临着科技、国际社会动荡、社会根本性变化等三大挑战。止步不前的固化思维,无法教育出拥有应对不确定未来“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在学校育人方式改革上,北京一零一中从“生态”和“智慧”两大关键词破题,基于整个人生长度和整体生命宽度的学校教育,着眼新技术运用与智慧化教学手段的教学质量提升,探索“生态·智慧教育”带来创新人才培养的多样未来与无限可能。

“生态·智慧”理念引领:打造适宜生命成长的校园

“生态”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尊重生命、尊重个人成长规律、尊重教育规律。“智慧”是一种教育手段,其核心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精准支持。“生态”与“智慧”并重,应是未来学校实现优质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生态·智慧”教育是绿色、开放、舒适、宜人的,尊重生命和人成长规律的教育。学生的成长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片片不同、自带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同时,教会学生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让教育与生活相通。智慧不同于智力,是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括感知、知识、记忆、分析、包容、决定等。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解答具体题目的能力,还有更高层次的分析问题、审辩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协作能力、谈判能力、领导力和决策能力等。

在“生态·智慧”理念下,北京一零一中学架构了“4H课程”:头脑(Head),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批判思维、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灵(Heart),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灵就是学生的品德,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洞察分享、合作包容和处理冲突的能力;双手(Hand),即劳动教育和实践探究,重视学生的劳动能力,特别是重视给予能力;健康(Health),包括身体的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健康。

在生态智慧教育中,学校和课堂可以成为四个场域:生活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成长,成长永远是自己的事,教师无法替代,教师需要做的是给学生的成长提供适合的气候、环境、土壤、阳光以及养分,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思维场,课堂有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情感场,课堂有利于学生情感世界,在自由和谐的氛围当中陶冶和美化。这也是人工智能为什么无法替代教师,因为教育的过程一定是教师跟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与碰撞;生命场,校园对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课堂的缘起和归宿都是生命的健康成长。

“生态·智慧”教育重视目标追求。教育是人生命活动的过程,课堂是适宜生命成长的良心生态系统,让生命得以自由生长与和谐发展。生态智慧课堂的目标是构建生态成长和智慧生成的场域。尊重每个生命的成长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三层八维”课程结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引领

2020年1月,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选拔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且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以解决国家未来发展中将面临的“卡脖子”等技术难题。而“强基计划”又特别强调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优秀人才的培养,撬动了高质量教育教学的改革。

在“强基计划”背景下,需要建立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2020年,一零一中有幸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国家示范校,更应担当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奠基工作。

一零一中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未来卓越的担当人才,坚持“基础宽厚、勇于创新、个性健康、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活、生长,让教育回归生命,让学习自然发生;让教育更有情怀,学生拥有自己的小追求,懂有品位的生活;构建良好的生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生长。

基于这样的理念,一零一中学以学习为中心,构建“三层八维”的课程结构。其中,“三层”指的是基础能力、拓展融通、实践创新;“八维”则是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进行了八个维度的整合。“三层八维”的课程结构初步建设形成三层金字塔型,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性科学课程体系。依托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研究,一零一中学在8大领域中,构建了32个不同的系列,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

“生态·智慧”学校还应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系统推进,最终呈现“五育并举”到“五育相融”再到“五育互育”的实践探索。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上看待“体美劳”,就是要“面向全体、全面落实”。以前有些学校会通过特色社团来“争光”,以此证明学校“全面发展”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应该摒弃。因为要做到“面向全体、全面落实”,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必须融入整个课程当中,融入学校生活当中。

还要打破“一进课程就是考试导向”的惯性思维,体育对于品格的锤炼,美育对于审美品位的提升,以及劳动教育对于积极人格的引导,这些都是在深刻持久的体验中获得的,而不是考试能够简单衡量的。

加强“五育并举”,积极探索新时代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形式,探索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有效评价办法。将学生从相对单一的学科学习引导向更广博的知识拓展与能力锻造,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才能实现教育理念的提升。

三大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在“强基计划”背景下,要建立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仅有理念或只谈具体做法,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过程所有的“优化”,基于课程。但光有课程,没有实施主体是不行的。我们需要设立机制、搭建平台,让学校成为一个百花齊放的校园、一个开放的实验室,既关注全体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提升,也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让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满足、多元化的成长。

猜你喜欢
书院学院智慧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西行学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