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生发展方式,再造育人新生态

2021-08-05 08:01孙先亮
教育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育

孙先亮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高等教育的预备阶段。高中时期的学生,自主发展意识逐步增强,思维更加灵活和开放,想象力和好奇心更加突显,独特个性日益彰显,身心的发展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这决定了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机遇期和关键期,但也同样是挑战期。因此,给学生适宜的环境,信任并解放学生,让天性自由绽放,就成了高中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我始终认为教育从未改变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世界,而不是留在今天的世界。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报告提出未来学生应学习的四个内容:全球公民技能、创新和创造力技能、技术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教育的责任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不断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质疑与批判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高中教育如果想对学生和未来社会有所贡献,就应当站在未来教育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视角,立足人才培养的大视野和大格局,树立未来人才观。要站在学生以及终身发展的角度,始终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内在潜质和发展需要,树立基于学生需要的发展观。为此,必须颠覆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真正确立现代教育理念,为人才培养提供持续的动力和精神支撑。一是尊重学生。教育不应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意志表达和知识灌输,而是从学生的人格尊严、发展潜质、优势智能、发展需要出发,找到实现教育与学生发展同频共振、提升教育价值、提高教育效能的方向和路径。二是激发学生。没有动机,就没有学习,也就没有教育;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力量,最终源于学生自身,虽然好的教育环境和优秀的教育者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是却永远无法取代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动机与动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校教育就需要构建良好的教育文化生态,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地内生出发展的理想和信念,产生发展的动机和“由内而外”的动力;就需要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制度和机制,引导和调动起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能量和兴趣,驱动自我实现符合社会人发展要求的素质发展,实现“由外而内”的成长动力;就需要创造实践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的现实场景,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激发出自身的最大潜力,实现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是发展学生。尊重是前提,激发是过程,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学生的发展,就是以为学生创造价值作为衡量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标准,构建起完整的课程体系,建立多元的发展渠道,让每个学生的独特的优势智能在学校环境中获得挖掘和成长的机会,努力为每个学生未来给社会贡献价值奠定基础。

建立在科学的目标追求和理念厘定的基础上,高中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实现学生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再造符合并激发学生发展的环境、平台、资源、文化等。

自主发展,激活学生发展的自身动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其自身发展的能量和动力从根本上只能依靠自身来推动。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多元智能的生命体。这些都启示教育:学生自身是一个能量的集合体,教育要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创造条件不断激活学生的“能量球”,保持学生自身能量的恒久激发;学生的发展中,虽然会受到教育、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其自身的因素决定了发展基本趋势。传统教育中,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以严格控制和约束为基本方式的管理,让学生很难有自由意志表达的机会,更不可能有自主发展的条件。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孩子才真正掌握通向自己内心世界的钥匙”“解放学生,给学生以自由”。教育改变的真正目的不是为对抗传统的教育,而是要给学生创造最好的、可以实现自主发展的环境。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变化,自主性、开放性、个性化、互动性等已经成为时代的特点,改变传统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 。为此,学校必须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环境中,涵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伦理的观念;在自创社团、自主研究中,培养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在社会实践中自主锻造各项社会能力和素养。我相信:只有学生才是自己发展的最好动力和资源。

个性发展,引发学生发展的源源活力

个性发展方式,是教育为学生发展所提供的教育生态,包括认同并尊重学生个性潜质、理解和包容学生独特品质、引导和激发个性发展兴趣、支持并成就学生优势智能。学生生命个体存在着差异性以及发展的独特性,其学校生活的激情与活力以及未来发展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不是在学校教育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受工业化时代的影响,教育也形成了标准化、统一性、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和文化,使得学校教育失去了对学生作为人的认知和尊重,所以统一的班级授课、统一的课程内容、统一的作业、统一的评价标准,其结果就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潜质,造成了学生校园生活的激情缺失、热情不足,学生消极被动地适应学校的要求和规定,既不能表达个性,更不可能张扬个性。

在高中阶段,学生不管是认知能力还是人生体验都有了较高层次的基础。学生开始以独特的视角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彰显自己才能的愿望愈加强烈,并且也期待融入社会和世界,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心智发展的必然。环境对于他们的极大吸引力,引发了他们深度探究未知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学校应当顺应这种天性的自然发展,从管理、文化、资源、评价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支持:形成开放管理制度与机制,以底线思维为边界,在守住道德、法纪、安全和健康底线的基础上,开放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营造个性发展的文化氛围,形成推崇个性发展的精神环境,树立学生个性发展的荣誉感和意识,让学生的自主选择成为常态,让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强化资源建设,在充分调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学术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创建符合兴趣发展和领导力素养提升的社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看结果看过程、不看成绩看优势、不比别人比自己,让每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不断激发和树立个性发展的信念和信心。总之,个性发展方式,最终会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状态。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