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基于“焦点解决”重塑教师儿童观的行动研究

2021-08-06 11:12徐梦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焦点观念岗位

王 珂 徐梦鸽

(宁波市绿梅幼儿园 浙江·宁波 315020)

在学前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各地逐渐建立独特、完整、个性的园本课程的当下,在学前教育者开始反思学前教育的价值和目标的今天,我们发现,在教师的实践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教育的不确定性,教师在支持课改的同时也面临着观念与操作的冲击。课程游戏化、个别化学习、项目行动在幼儿园成为一种常态,它们的最大特征就是遵循幼儿需求、尊重幼儿兴趣点、基于幼儿的提问来展开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转变观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向以儿童为主的“学”去转变。这背后的逻辑是,我们能看见孩子的能力并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到,从而成为一名“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教师。

1 辨识:基于儿童立场解读教师的儿童观

要想转变教师观念,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引领课程实践力,我们必须了解老师们对于幼儿的认知的现状,抓住老师们观念的问题核心,才能真正改变观念,扭转局势。

1.1 办“吐槽大会”,追溯原有观念

在课程的实施前期,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们的抱怨,“孩子们对这根本不感兴趣”,“这对他们而言太难了!”既然有那么多的不满和迷茫,不如就来办一场“吐槽大会”,走进老师们的内心,听听他们对课程实施的痛点。

吐槽人:教师A 教龄:25年

吐槽实录:其实我觉得项目行动这种模式根本很难实施,让孩子做课程的主人,这个想法是对的,可是现实中,孩子的能力根本达不到的。

吐槽人:教师B 教龄:5年

吐槽实录:在我们班开展“我的小豆芽”的项目活动时,我们两位老师做了许多前期的预设,但是幼儿的想法很天马行空,根本不按照我们预设的路径开展,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吐槽人:教师C 教龄:13年

吐槽实录:我觉得现在的课程改革对幼儿来说是有难度的,但其实对老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因为我们既要尊重幼儿的需求,又需要加入教师的预设和引领,有时候我分不清孩子们的真需求和假需求,真兴趣和假兴趣。

1.2 理问题核心,撬动观念支点

根据老师们的吐槽内容以及平时对老师们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老教师们经常出现守旧的思想,新教师们则纷纷无从下手,大家总会不自觉的走回“老路”——忽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强调教师的预设指导性。我们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剖析,可以发现其实问题就聚焦在老师的观念上,而非老师或儿童的能力上。

2 关注:基于儿童立场优化教师教育行为

所谓“焦点解决”即是强调以寻找解决之道为辅导的重点,而这解决之道是已经存在的方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打破自己教育中的思维定式,发现无所不在的赞美素材,以重新构建的眼光找到幼儿的难能可贵之处。特别重要的是,当教师用信任、赞许面对幼儿时,幼儿必然更加信任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影响;当教师赞美幼儿时,幼儿会更愿意接受自己的优点与成功经验的存在,孩子的自尊自信也会得到提升,因而就更愿意来面对挑战,更热爱探索。焦点解决连接了师幼间的心灵,架起了更有效的关系桥梁,它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情感沟通。我们发现焦点解决的积极正向和简洁高效,是解决教师理念问题,改变教师观念行动的最有效方法。

2.1 同质共振——专题研讨知不足

老师们往往很难意识到自身观念的不足,所以我们首先通过专题研讨的形式,让老师们从他人的案例、自身的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1.1 案例中,转变儿童观

通过案例能够让老师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案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帮助大家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师行为和儿童观。

通过不同类型的案例研讨,老师们更加强烈的感受到站在幼儿角度思考问题是多么重要,也更加坚定的认为应该转变自己的儿童观。

2.1.2 故事中,反思践行力

通过他人的案例对自身儿童观有了一定感悟之后,我们开展学习故事的分享会。“学习故事”既是一种评价儿童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结构性观察和记录,能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能用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同时,它也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老师们通过学习故事说一说自己在实践当中做得好与不足的方面,大家互相监督学习。

2.1.3 打卡中,坚定信任感

为了强化老师们对幼儿的信任,我们开展线上打卡的活动,以一周为单位循环开展,老师们每日打卡分享自己的做法和心得。

2.2 以小见大——日常关注落实处

2.2.1 “惊喜”时刻

焦点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善于去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发现幼儿无处不在的赞美点,所以在一日生活中用美的眼光去看到幼儿的“惊喜”时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和笔,一旦看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记录,稍后再整理成文。

2.2.2 “点赞”时光

除了进行日常“惊喜时刻”的记录,我们还有“点赞”时光。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点,也许有的孩子擅长交际、有的孩子却擅长安静专注;有的孩子有礼貌,有的孩子是默默关心……老师们应该看到每位幼儿的闪光点,我们用勋章的形式鼓励幼儿,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才能在活动中有更强的参与力。

图1:教室内的勋章板块设置

2.2.3 寻找“微光”

除了要看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我们更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点滴变化和进步,看到身边同事身上的“微光”,我们用“勋章园丁”的评选方式来展示“微光”教师。在互评的过程中既能审视自身的变化,又能观察他人的变化,从而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2.3 退位赋能——小小岗位显成效

在经过一系列的焦点师训活动后,老师们获得了能量,更加信任幼儿。这时候我们发现幼儿园里出现了许多能干又负责的幼儿身影,他们会主动帮助弟弟妹妹们,看到地上的垃圾会主动捡起来……更多的幼儿成了“岗位”中的小能手,孩子也因为老师儿童观的转变和退位赋能而变得闪闪发光了。

2.3.1 竞争上岗我能行

在岗位的上岗前,许多幼儿表现出了比以往更强烈的竞争欲望和自信心,他们争着想要尝试承担岗位工作。于是新的机制应运而生,幼儿开始参加“小小竞聘会”,自由选择、竞争上岗。

2.3.2 坚守岗位显责任

在幼儿在岗期间,大部分的幼儿都表现出坚守岗位、不放松、不偷懒的品质,从中映射的是幼儿认为自己是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的,并且不能放弃,要在岗位中尽到该有的责任。通过“岗位”游戏,幼儿的自信心、责任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3.3 生生互动又赋能

在岗位轮换周期的最后一天,为了让更多的能力有差异的幼儿成为岗位小能手,我们开办“岗位培训班”。幼儿传授在岗经验给小伙伴们,做起了“小师傅”,带起了“小徒弟”,特别认真,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做怎么说,老师们感到特别欣慰。

3 实现——基于儿童立场推动教师的观念重塑

3.1 从“为了幼儿”到“基于幼儿”的转变

无论我们在教育岗位上做什么工作,都不能单凭感性和经验,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思考。教师经常基于自身的固化经验来为幼儿开展活动,缺乏思考幼儿真正的兴趣和需求。通过“焦点解决”的系列研修,老师们会将幼儿园的课程和一日生活都建立在“基于幼儿”的基础上,他们会关注儿童的迷惘、困惑之时,关注儿童表现出好奇心和求知欲之机,关注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过程中知识点冲突、矛盾之处……老师们开始深信,只有更好地理解儿童,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

3.2 从“看见幼儿”到“看懂幼儿”的转变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引导和支持,幼儿敏感又脆弱的心灵需要成人的包容、理解和鼓励。我们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给幼儿空间和机会,在一步步的失败和成功中自我发展和完善。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是在看懂、相信幼儿的每一个决定中,是在理解幼儿的每一个选择中,是在走进幼儿的每一个瞬间中,教师领悟到与幼儿心灵的共鸣,认识到这样的同频震动不仅让幼儿获得新生,更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展翅飞舞。

通过焦点的师训活动,教师看见了自己和幼儿的变化,原来我们不只要相信幼儿,更要相信自己。当这种想法在心中滋生,就会有无穷的能量共同进步。而同时幼儿在教师的认可和赞美中更乐于去表现自己、表达自己,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师和幼儿共生共长,他们变得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这就是焦点带给我们的通往幸福的途径。

猜你喜欢
焦点观念岗位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健康观念治疗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焦点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