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院校文献检索课程探索与研究
——以四川音乐学院为例

2021-08-06 11:1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检索院校

吕 婧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 四川·成都 610021)

0 引言

198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之后各个地区高校逐渐开展文献检索课程,而现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模式也由过去传统的工具书检索及数据库检索为主向更广泛的途径发展。四川音乐学院2007年开始持续开设音乐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依托于本学科的特点,“音乐文献检索”又可称为“音乐信息检索”。是指从文献群中查找特定需要的音乐文献信息的全部活动过程,故亦称音乐信息检索。不仅包含音乐文献的获取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包含对音乐信息的检索能力,它包括音乐信息意识、音乐信息获取能力、音乐信息伦理道德等内容。音乐文献由于其专业性强、分类多,涉及语种庞杂、具有大量声像文献等特点,系统掌握检索技术不易,另外由于音乐院校的专业特点,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程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有些音乐院校没有开设此课程,有些音乐院校为本科的选修课,这就导致音乐学院中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才具备信息检索意识。

目前文献检索课程在十一所音乐院校开设情况也参差不齐,列表显示文献检索课程在各音乐院校开设现状:(见表1)。

表1

十一所音乐院校的本科培养方案,基本每所学校都对理论专业的学生提出要掌握文献检索基本理论方法。例如中国音乐学院对音乐学理论方向和音乐科技方向学生的培养要求包括“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星海音乐学院对大多数学生(包括表演专业院系)如: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 、艺术管理系、作曲系、乐器工程系、音乐教育系、民族声乐系、舞蹈学院的本科培养方案都包含有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哈尔滨音乐学院要求音乐学系学生熟练运用文献检索与阅读、田野调查、口述史采访等基本研究方法,逐步掌握读书笔记、调查报告、书(乐)评、文献综述四种文体的写作规范,能确定研究方向,能够独立撰写专题论文和毕业论文。这些都离不开对文献检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文献检索课程仍然没有在音乐院校的大学校园内普及开来,经过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院校重视程度不够

音乐院校由于其专业性质,普遍认为使用文献检索较多的院系为音乐学系、作曲系、音乐教育系等涉及音乐理论为主的院系,而表演专业的学习目标以专业表演为主,因此常忽视文献检索课程的开设。虽然各音乐院校的本科学生培养方案里都对学生的音乐文献检索能力有所要求,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十一所音乐院校中,只有不足一半的院校开设有文献检索课程,几乎所有院校都是将文献检索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只有音乐学系这类音乐理论专业会稍微重视一些。例如西安音乐学院曾将此课程设为91级-96级学生大四时的全校必修课,后来过度为音乐学系必修课,最后改为全校选修课。音乐学系则开设了针对本专业学生的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上海音乐学院则只是音乐学系对本系的本科生开设了音乐文献研读与研习课程。四川音乐学院1993年胡杨吉老师撰写了论文《音乐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基本构想》,2002年图书馆郭小林馆长和胡扬吉老师合著了《音乐文献学与音乐文献检索》,提出了音乐文献检索的概念,之后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就开始探索进行音乐文献检索的教学。开设的音乐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为学期选修课,从2007年开始进行不间断上课,上课人数为15人-90人不等,无论选修人数多少,都保证课程持续进行,受众群体虽然为全校本科生,在最初几年的选课学生中,理论专业学生所占比率大于表演专业,近些年,表演专业的学生选课率呈逐年提高趋势,通过多年文献检索课程的积累证明,具备音乐文献检索素养对表演专业学生同样重要。因此,音乐院校应该对文献检索课程引起足够重视,文献检索课程就是同学们学习提高的重要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学院只有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培训,才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其学习完善自身和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 师资力量不够,教师需要是交叉学科人才

一方面,音乐文献检索是交叉学科,需要教授的老师既懂音乐专业知识又要了解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知识,三者有效结合才能使音乐文献检索课程达到优质的效果。对外语的掌握也是多多益善。如果单纯按照情报学或图书馆学模式进行教学,与学生专业结合不紧密,学生难产生兴趣,难体会到文献检索的奇妙之处。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够,当学生有疑难求助老师时,不能及时解答给予帮助。语种掌握的少,在教学以及检索过程中就会受限。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四川音乐学院下增设了美术专业,设计专业,学习文献检索学生专业的增加要求授课老师也要不断补充相关专业知识,才能根据学生专业情况把文献检索课程教好。而音乐院校中要么是音乐专业人才,要么是图书馆专业人才,要想找到知识比较全面又具有爱心责任心的老师比较困难,因此有些院校就不再针对全部学生开设这门课程。

另一方面,音乐院校即便有这类师资,由于音乐文献检索不是专业课程,历来对音乐文献检索课程认识的误区,在大多数院校只是辅助的选修课,常被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老师们不愿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备课、授课。因为教学效果不能像其他专业课一样,马上通过演出等渠道获得荣誉,只是“润物细无声”,即便是大大助力于学生的学习、写作、创新、科研,但教授这类课程的老师在辛苦工作后,很容易缺乏价值认同感。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院校就试用、购买一些信息素养相关数据库,里面会有一些教授检索技巧的小视频,讲授一些知识点和案例。学校希望学生通过这些数据库或者网络相关课程自行学习。这样的数据库只可作为补充,或对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的院系临时弥补,这样的学习也很难让学生的信息检索知识系统化。很多学生,如果没有信息意识根本就不会主动去学习这类知识。

3 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文献检索的错误认知

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需要写论文时才会用到文献检索,尤其是表演专业同学,认为花费时间学习文献检索用途不大。由于认知偏差,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缺乏这类工具型知识,主动去了解并学习文献检索的人仍然较少。2020年疫情期间西安音乐学院就针对研究生导师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学位论文写作的关系》的培训,研究生导师们具备正确的思想理念,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具备文献意识、信息意识。很多同学在本科学习期间并没有接触过文献检索相关内容,读研究生期间需要写论文,临时抱佛脚,在网络上找各种方法帖,从网课上找文献检索相关课程学习,解决一时燃眉之急,并不能让自己的文献检索知识系统化,对其专业的帮助也极其有限。因此,文献检索课程应该从大学阶段开始,贯穿至研究生,这样才能助力于学术使学习之路更畅通。2018年四川音乐学院开始针对社科学院研究生开设有《文献检索》必修课程,对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发现知识盲点,查找管理文献,撰写论文等方面效果显著。目前由于教室紧缺还没有对研究生全体学生开设相关课程。

表演系同学在琴房和排练室的训练时间较多,认识缺失让很多学生认为,他们所接触的文献检索用途就是找乐谱、查文章,当有需求时求助图书馆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解决。岂不知,文献检索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习了文献检索知识就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文献检索相关课程可以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无形中增强了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拓宽视野起到积极作用。

在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开设的音乐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中,很多同学在学习文献检索的过程中思路打开,获得学习的灵感和启发,有的同学在文献检索中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点,考研究生会更换专业,考取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同学通过文献检索又自学了打谱、计算机编程;有的同学通过文献检索学习了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语种;有的同学通过文献检索找到了国外的导师和进修学校;有的同学通过文献检索,搜集形成了一套自己专业书籍和乐谱的云盘库,方便自己使用还给其他同学提供资料支援。这些都是同学们学习文献检索课程后的收益。行动来源于思想,只有正确的思想认知做指导,认识到文献检索能力的重要性,才能有意识去补充、加强这方面能力。

4 在教授文献检索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专业同学由于数学基础差、思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相对较薄弱,因此在授课中,纯理论内容很难被学生吸收消化。四川音乐学院由于本部校区面积有限教室紧缺,最近的疫情导致文献检索课程改成网络授课,网络授课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教学效果打折扣。解决办法是在第一次课时就要给学生讲明文献检索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好文献检索对自身的帮助,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由被动学习改成学生主动学习。在上网课的同时,80%的同学主动要求能在上课时间见到老师,有问题可以随时当面咨询,因此创造条件利用图书馆的空间优势,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自习室功能,给学生上课,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面对面的课程,同学们都觉着效果更好,不仅注意力集中效率高,还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事倍功半。因为每一次检索任务都是经验的积累,当检索遇到瓶颈时,如果老师在旁边及时引导,则可以让学生马上尝试转换思路,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没有实践,或者老师没有及时指导,学生多数很难知道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检索技能。通过每次的检索实践,可以让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当学生检索任务失败或者效果不好时,教师需要帮学生分析检索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检索逻辑式不正确?检索词不够准确?检索词范围过窄?检索思路固化?乐谱检索时,是否使用原文?是否局限于某一种途径的检索?每次信息检索实践的总结是培养学生检索意识的关键步骤,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提升检索技能,而且让音乐信息检索的意识在学生头脑中扎根。

(3)对学生因材施教,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小班上文献检索课程效果更好。经过多年上课经验发现,选修课人数越少效果越显著。在同学们没有信息意识的时候,需要老师针对个人情况进行辅导效果好。但由于学校教室师资等实际情况,选课人数难免会达到上限,当上课人数超过40人时,效果则会有所折扣,为避免这种情况,当上课人数众多时,则需要在班级中分组进行授课、实践,每个小组选出两个组长,当个别学生在上课时走神有忽略掉的知识点时,团队其他成员可以帮助补充,实践时检索思路也会有所碰撞,在团队实践中不仅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丰富检索思路,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5 音乐院校中文献检索的配套课程开设不足

在音乐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必然涉及计算机、逻辑、多语种等内容,而大部分音乐院校并没有相关配套课程,这些内容即便是以选修课方式开设,也对同学的帮助会很大。当学生们在学习音乐文献检索课程产生兴趣时,会主动探求学习计算机编程知识、外语、逻辑学等相关知识,而学校没有此类课程,学生只能从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去学习,没有外力的约束和促进,很容易拖沓,本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兴趣过去后不再问津。如果有相关配套课程,对学生的整体素养会有协同提高。效果比过去按部就班教授技术要好很多。学生以用为主的学习主动探求自己知识盲点,学习了哲学逻辑学更容易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一些检索知识有选择性吸收利用。并逐渐归纳形成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检索知识,在遇到困难时就不会轻言放弃,而是想方设法去找解决方案。

四川音乐学院自从开设音乐文献检索课程以来,经常会有同学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想补充哲学、逻辑学、计算机等科目的知识,因此有些学生就会去附近院校川大旁听相关课程,网络课程只能作为入门或者补充,如果音乐院校也开设了相关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就业也增加了更多的选择性。

了解了音乐院校目前文献检索课程开设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各院校引起足够重视,有意引进相关师资,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激发学生兴趣,院校开设好相关配套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科研,对增强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加强学院的发展都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检索院校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