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职阶段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2021-08-06 11:12黄建威李毓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工业软件

黄建威 李毓楠

(东莞理工学校 广东·东莞 523000)

1 中职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研究现状

1.1 关于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源于英文“Industrialdesign”,是指在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对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一直被认为是门槛较高的设计门类,故而,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教学主要集中在高校和高职院校中进行。在中职学校中开设工业设计专业并不多见。然而,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式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协同设计模式的不断发展,加上3D打印技术的出现,工业设计教育的入门门槛实质上正在被拓宽和降低。从发展的趋势上看,中职阶段开设工业设计专业十分可期。

1.2 研究现状

我们在《中国知网》上输入“中职”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构建研究”两个关键词进行了网上搜索。与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文献有458篇。我们对这批文献进行了略读和甄别,发现其中属于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构建研究范畴的论文只有58篇,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3篇,期刊文章51篇,会议记录3篇。我们对所有文献进行了下载和阅读,总结如下:

(1)所有论文的论述主体都是大学或高职,没有一篇是专门针对中职阶段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文献。

(2)在这批文献中,“校企合作”和“工作室教学”这两个词汇,被许多文献以不同的理解和方式反复提及,应当是当前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普遍认可的通用路径。

2 我校现行设计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2.1 分类整理

我们查阅了我校设计类专业近五年的教学大纲,发现其专业课程结构都比较类似。我们以2014年平面媒体印制专业(平面设计)方向教学大纲里的课程安排表为例,对其中的专业课程设置部分进行了整理,将其分成了专业基础课,软件课和综合设计课三大类,并对其进行了剖析。

2.2 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剖析

2.2.1 专业基础课

(1)素描与色彩。

素描色彩是传统西方架上绘画的基础课程,是艺术类高考术科的考试内容。素描与色彩的训练非常需要时间,而合共200节的课时量实际上并不足以支撑起有效的写实绘画基础教学。

但即使这门课程加时加量,有效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而言,其实际意义也不大。我们这样说不是否定素描色彩教学本身的意义,而是站在教学目的性这个角度来审视问题。很明显,中职学生绘画能力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艺考,也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一种能够有效服务于设计类工作的技能。因而,我们必须根据这个目的性,为学生寻找另外一种学习绘画的动力,方式和路径。

(2)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统称三大构成,它们一直被视为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过往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个认识需要重新讨论。事实上,随着我国各层次设计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构成课程之于设计的基础意义设计界正不断遭受质疑。质疑之一,便是认为这些课程由于缺乏明确的设计指向,非常容易在教学中流于形式,脱离设计活动的实际,滑向形而上学的境地。

2.2.2 软件课

附件四的软件课包括,PS、AI、ID、CAD、3Dmax和Sketchup。在课时安排上,除了CAD外,其他所有软件课程都是安排每周四节,72个课时,并且都是在单一学期内完成教学。这样的课程设置看起来似乎丰富而紧凑,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1)设计是什么?

设计是一种行业的名称,是一种把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更具体的定义,或如设计师Victor Papanek所言:

第一步:理解用户的期望、需要、动机,并理解业务、技术和行业上的需求和限制。

第二步:将这些所知道的东西转化为对产品的规划(或者产品本身),使得产品的形式、内容和行为变得有用、能用,令人向往,并且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

这些定义可以适用于设计的所有领域,尽管不同领域的关注点从形式、内容到行为上均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设计绝对不是没有目标,随心所欲的艺术表达。没有限制,没有设计。

(2)设计软件是什么?

从功用上说,设计软件和纸与笔同类,都是帮助设计师实现构思,完成设计的工具。但从功能上说,设计软件更加强大,有着任何其它表现手段所能比拟的辅助设计功能。因而,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熟练掌握至少一套常用设计软件,对于任何一名设计师而言都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设计师对作品构思的有效表达,关系到他们设计能力和设计眼界的培养和提升。

(3)学习设计软件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设计软件的本质不是学习知识,是学习技能。学习知识需要循序渐进,但学习技能往往不必如此。举例:在制作图1的效果图时,学生并不需要完整了解AI软件的所有工具和功能,而只需熟练掌握曲线和网格两个工具的应用窍门,再配合自己的设计草图、色彩构思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就能完成工作任务。

图1:硅胶奶瓶套贴胶设计工作室李同学设计作品

(4)设计软件的学习规律是什么?

设计软件的学习规律是“反复实践”和“协同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个别专门研究设计软件的专家或者发烧友之外,几乎所有设计软件的应用者都没有兴趣,也没有必要去学习工作需求以外的设计软件。不是因为多么难学,而是因为没有应用需求的软件学习遗忘太快。设计软件的学习是一个从认识,到应用,到有效应用,到灵活应用的过程。没有反复,没有灵活。

图2为例:我们要通过3Dmax建模,AI贴图,Vray渲染器渲染,才能完成这一效果图的制作。设计软件间的协同应用是实际设计工作的常态,在教学时必须着重强调。

图2:工作室协助企业制作圣马龙品牌产品效果图

在回答完上述四个问题之后,附件四中软件课的存在问题一目了然。每周独立四节,每学期各自完成单一软件教学的课程设置,既缺乏对设计本质的理解,又缺乏对“反复实践”和“协同应用”规律的认识,因而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效果。

2.2.3 综合设计课

综合设计课包括了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和手绘室内效果图七门课程。存在的问题是“重复”。VI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和图形创意的学习内容都是各自相互包含,显然重复。

但存在的最大问题还不在于所有上述,而是在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松散独立,互不关联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设计类专业而言极其有害。它让学生对专业丧失起码的视野和认识,最终可能让专业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3 关于中职阶段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的思考

根据前面的学习和剖析,我们于2017年2月,在校园创办了工业产品设计工作室。2017年3月至9月,我们与东莞市某硅胶制品有限公司合作,组织一批学生为该公司设计产品外观,并进行了两次不同思路的教学实验。这次工作室项目教学实践的过程并不轻松。虽然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其中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3.1 关于学生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有一点艺术兴趣和天赋,但多年以来,东莞中职的设计类专业对报考学生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结果是每一届中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但对绘画毫无兴趣,对设计更是一无所知,他们只是因为低分才来到这个专业。这样的班级结构使得设计教学从一开始就难以开展。对于拓展工业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而言,如何设法改善生源素质是一个最值得深入思考的基础问题。

3.2 关于企业

东莞的制造业全球闻名,企业数量众多,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最新统计数据资料显示,东莞拥有中小微企业约15.5万户,占全市企业数的99.8%。在企业如此聚集的城市中寻求校企合作项目显然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如何与企业维持共赢与长久的合作关系。

3.3 关于工作室

工业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互的知识体系,学科基础复杂而庞大,学习难度其实非常大。我们把企业项目直接引入校园工作室,是在为中职学生寻找一条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捷径。通过对企业设计项目的引入,我们可以将庞大的工业设计知识体系,有损压缩成对某类产品的设计,然后把培养学生具有对某类产品的设计能力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种压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内容归纳,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天然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4 构建中职阶段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中职阶段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4.1 培养目标

立足东莞本土,培养满足东莞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面向生产一线,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产品模型制作能力,工业设计常用软件综合应用能力,和协同设计意识和能力的技能应用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4.2 课程内容和结构理念

根据这个培养目标,我们设计了课程表,内容如表1所示:

表1:中职阶段工业设计专业专业课程设置表

表1包含了我们两个方面的构思:

(1)明确目标,搭建框架,待得时机,实践完善。中职阶段的学制是三年。在这段时间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从专业启蒙到入门的一段成长。虽然,之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一切依然只是初探。因而,我把表1设计成一个课程结构框架,并期待能在这个框架之下,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思路,完善课程内容和内涵。

(2)一套软件,两种技能,深入学习,综合应用。以中职的学制和中职学生的专业起点,过于丰富的专业课程门类设置其实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培养;“直接简约,扎实深入”才是育才之道。因而,表1的设计并不复杂,可以概括为“一套软件,两种技能;深入学习,综合应用”。

“一套软件”指的是学习一套工业设计专业通用软件,内容包括PS,AI,CAD,3D四项。“两种技能”指的是设计手绘技能和模型制作技能。“深入学习,”是指设置充沛的学习时间,保证学习的连贯性,着力强调各软件之间的重复实践和协同应用。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教学化处理的设计项目和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实践综合应用,让学以致用成为工作室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内在需求。

4.3 课时安排

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建议专业课要集中排课,以确保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和连贯性。排课模式可如表2所示。

表2: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下的中职阶段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安排样式

4.4 评价机制

4.4.1 专业基础评估机制

学生在入学之后,必须先接受一年的设计手绘,设计辅助软件和物件制作三大专业基础课程训练;我们必须为此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为学生把好基础关。

4.4.2 作品评价机制

在专业教学范围内强化作品评价导向,设立作品评价机制。

4.4.3 企业评价机制

制订工作室的企业反馈应对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与企业互动,丰富企业评价机制的形式和内涵。

4.4.4 毕业设计评价机制

毕业设计内容包含了产品调研和毕业设计创作两大部分,贯穿三年级两个学期。最终的呈现形式是每年组织一次学生毕业设计汇报展。这次展览,可以视为学生三年专业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汇报,是我们评价学生的依据,更是教学效果的一次集中检阅。

5 结语

以简单扎实的技能教学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教学为模式的中职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构建,是一条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思路。希望本文研究能够有助于中职阶段工业设计专业的设立,在中职教育这片园地上,发展壮大,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实现梦想。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工业软件
禅宗软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软件对对碰
工业人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工业4.0”之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