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拖动课程在“学会学”微信平台的教学应用

2021-08-06 11:12李黎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网页学会微信

李黎霞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0 引言

近年来,各大行业在互联网的助力下蓬勃发展,因为疫情原因,更是加速了教育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教育行业也逐步由线下向线上发展。各种线上学习资源生动丰富,更容易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网络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越来越方便快捷,通过网络学习知识,提升技能也成为当前社会的流行趋势。电力拖动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集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于一体,是电工考证的必考项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电路知识晦涩难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是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反馈,评价方式也很单调。“学会学”平台依托于微信,无需下载APP,操作简单,可实现随时随地即刻学习,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融合。“课堂教学报告”记录线上学习过程全部数据,教师可分析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因为去年疫情爆发,我校将“学会学”微信平台投入日常教学使用,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该平台的使用更好的辅助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李荣提出使用“学会学”微信平台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通过此平台得到及时的教学反馈,使教学形式多样,有效收集教学成果,实现过程考核的合理化。

1 “学会学”微信平台在电力拖动课程的教学应用

“学会学”微信平台是我校投入日常教学的一款线上学习平台,学生无需下载专门的APP,只要有微信账号即可注册登录,通过扫码进入学校“学会学”公众号平台。教师登录学校“学会学”电脑网页端,完成教学备课,上传教案、PPT、视频、文件等教学资源,针对教学任务,设置不同形式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会学”微信端数字签到,完成考勤,并按时完成课前、课后任务。教学流程见图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图1:教学流程示意图

1.1 课前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登录“学会学”电脑网页端,选择教学备课模块进行备课。在此区域上传本次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及课程计划。在课程结构模块将教学总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再在各小任务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包括设置课堂目标、重难点、课前课中课后活动。以《电力拖动》课程为例(见图2),在课堂类别选择一体课,在课堂目标区域输入该课堂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重难点区域输入本次课程的重难点,上传本次课程的教案和PPT,摒弃了每次上课带优盘和纸质版教案,方便教师云存储,随时取用。然后设置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课前发布视频、文件、课件等学习资料进行课前预习。为了更好的开展实际教学,课中学习活动可以加入“点将”环节进行提问互动,根据需要可酌情添加其他学习活动。课后可设置“一句话问答”“粘贴板”“过关练习”“材料作业”“测验”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图2:课前教学设计

每次课堂的课前活动可以在上课前一天提前发布,并在任课班级QQ群提醒同学们按时完成。

1.2 课中教学过程

教师在电脑网页端或手机微信端查看课表,点击进入当天课程,点击“引用教案”调用已经在课前备好的章节内容,点击“上课”,发送上课“签到码”,学生在微信端完成签到,教师在电脑网页端或微信端查看学生出勤情况。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在备课时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笔者经验可以总结为:“点将”环节可应用于课中提问互动和课前复习回顾提问,教师在微信端或电脑网页端均可点击“发起活动”,系统随机抽取进行点名,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还可以进行五星评价,此过程紧张又刺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同时也避免了教师点名的不公平性。“抢答”环节可应用于课前几分钟的提问互动,课中活动不太建议,防止有些学生自律性太差导致上课玩手机现象,此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句话问答”可根据需要设置在教学过程的任意时刻。教师针对本次课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给定时间完成回答,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展示,然后逐个点评讲解;也可以就某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但也不太建议经常出现在课中,以免某些学生自律性太差借故继续玩手机现象的出现。此活动可提高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过程的即时反馈,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在网页端点击“下课”,结束本次课程。

1.3 课后复习反馈

课后活动可设置“一句话问答”“粘贴板”“过关练习”“材料作业”“测验”等。下课之后教师在微信或网页端平台发布该课课后任务,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一句话问答”活动适用于课堂知识点的总结回顾。“粘贴板”活动可用于教师提出新任务,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将其上传于此。“过关练习”和“测验”活动适用于每次课程之后的知识点测试,不同点在于“过关练习”要求所有题目全做正确才算完成,而“测验”是不管对错只做一次。“材料作业”则是针对某个作业,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上传作业,学生提交的格式可以是图片、视频、音频、文档等。

在网页端平台点击“作业信息”进行线上作业的批阅。

1.4 评价反馈

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电脑网页端查看学生课前、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通过查看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及时调整。点击“课堂报告”可以查看本次课的整体情况,例如出勤率、课前课后活动的参与度,还可以在“教学反思”处,总结记录本次课程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在学生课堂自我评价处查看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堂课的收获情况和对本次课程的建议。若要查看更明细的课堂报告可以点击“课堂教学实施详情”,这里显示了课堂报告的明细。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就有相应的积分,在学生课堂积分情况处查看积分排名及每个学生的积分明细。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实施详情”导出为PDF数据。

2 小结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资源,消除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即刻学习。“学会学”微信平台的教学实践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结论。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使用中要把握度,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不可被技术绑架,单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最终脱离了教学信息化的初衷。又比如学生线上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无法最大化实现线上学习效果。最后,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钻研和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网页学会微信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URL和网页类型的网页信息采集研究
微信
网页制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
微信
10个必知的网页设计术语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