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助力脱贫攻坚实践路径研究
——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例

2021-08-06 11:13张浩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艺术类助力

张浩天

(长沙师范学院 湖南·长沙 410100)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有意愿、有能力、有责任用实际行动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根据我校服务社会实际,我觉得艺术类大学生通过“艺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艺术教育、民间艺术传承和特色经济建设等四个维度来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很有必要且完全可行。

1 艺术类大学生助力脱贫攻坚必要性分析

从国家层面看,农村“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了,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解决这些问题仍需要全党全国全社会大力支持和参与,艺术类大学生助力脱贫攻坚正当其时。

从高校层面看,通过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助力脱贫攻坚实践,既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推动了常规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腿走路”;既全面培养了学生,又将科研项目扎实落地,更突出了服务社会的职能。可见,高校助力脱贫攻坚于国于己皆有利,是为“双赢”。

从学生层面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这是艺术类学生成长成才最好的“战场”之一。

从农村层面看,艺术类大学生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艺术教育、民间艺术传承和特色经济建设等,既富了农民的“口袋”,又富了农民的“脑袋”,还“美化”了乡村人居环境,让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助力脱贫攻坚实践路径研究

辰溪县罗子山瑶族乡玉溪村是我校对口扶贫村,目前,该村已经脱贫摘帽,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仍然任重道远。在校地合作的基础上,我校艺术类大学生曾连续三年走进该村,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持续开展“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正在探讨艺术类大学生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践路径。

2.1 墙绘艺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我校艺术类大学生助力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集中在通过墙绘艺术项目来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上。具体做法是,我校艺术类大学生以画笔、颜料等为创作工具,以农村中小学校建筑、农村文化墙、民居墙壁等为创作媒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风侠正能量漫画(我院老师原创正能量艺术作品)和民间艺术等为主要内容来创设乡村环境,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图1)。

图1:墙绘艺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图片来自网络)

在做好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我校艺术类大学生多次在罗子山瑶族乡实施墙绘艺术项目,如在该乡政府围墙上绘制了主题鲜明的“百米文化长廊”,在学校里绘制了交通宣传墙、体育特色墙,在玉溪村部创设了特色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这些美丽的墙绘艺术既美化了乡村,又构建新农村人文艺术氛围,还成为农村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一个窗口,从环境美化和文化品位方面助力了美丽乡村建设。

墙绘艺术项目效果反响良好,但我们做得还不够,尤其是在创造性表达、创新性转化农耕文化和乡土文化面做得还不够“走心”,以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深入挖掘、传承与创新。

2.2 艺术支教助力农村艺术教育

罗子山瑶族乡学校配套有美术室,设备齐全,这对开展农村艺术支教非常有利。2018年,为了搞好艺术支教工作,我校提前一个月精挑细选组建好了暑期“三下乡”团队,备足了颜料、画材等材料,团队成员在专任老师指导下集体备课、撰写教案、建资料库,并开展了“人人过关”磨课,做好了安全培训,主要开展了剪纸、折纸、绘画、漫画、书法、陶瓷等艺术支教活动,给当地的小朋友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我校与罗子山瑶族乡学校是教育部美育浸润计划首批试点学校,自2020年正式启动以来,两校结对帮扶,共享美育资源,取得了初步的浸润成效。我校艺术类学生分批次随项目赴罗子山瑶族乡学校顶岗实习,将实习和项目实施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模式使艺术支教的教学师资、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资源有了较好的保障,教学成效明显。

目前,我校除了持续推动美育浸润计划常规项目实施外(图2),还将农村美术师资培训纳入该计划,将采用长期线上培训、短期集训以及随岗研修等等三种方式来进行师资培训工作,探索建立高效支持农村中小学美育协同发展机制,这将更加有力地保证农村艺术教育的实施及效果。

图2:美育活动启动仪式

2.3 艺术创作助力民间艺术保护

民间艺术是民族的瑰宝,是散在民间的艺术宝库。我校艺术类学生助力民间艺术保护主要通过开展民间艺术调研、民间艺术再创作、民间艺术传承和建立在线民间艺术资源库等步骤来组织实施。

我校组织艺术类学生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美育浸润计划在辰溪县罗子山瑶族乡开展民间艺术调研工作,引导当地中小学生发现、关注当地瑶族特色民居、瑶族传统手工艺等民间艺术形式,并带领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写生、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感悟当地特色民间艺术;同时,通过在当地举办民间艺术创作展和师生民间艺术习作展等形式吸引当地村民、更多中小学生关注和欣赏当地民间艺术,激发其民间艺术保护热情,进而引导其进行民间艺术创作,并帮助其习得民间艺术技能,夯实当地民间艺术传承基础。

目前,我校多名专任教师带领艺术类大学生团队奔赴湖南湘西州各地区收集、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并通过临摹、摄影、摄像等艺术再创作的手段建立电子资源,致力于民间艺术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他们在传承的基础尝试创新,在创新中谋划民间艺术的产业化的可能性。

2.4 艺术设计助力特色经济建设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特色经济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我校艺术类大学生通过包装设计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穿上“花衣服”,通过广告设计、视频录制来宣传与推广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穿上“云衣裳”,为乡村特色经济插上“两翼”助其“展翅高飞”。

2018年暑期,我校艺术类学生便响应学校号召奔赴罗子山瑶族乡玉溪村开展了特色农产品调研工作,并初步选定了稻香鱼、大米、柑橘等为该村特色农产品,并对其进行包装设计、宣传与推广。截至目前,罗子山瑶族乡玉溪村拥有稻香鱼、玉溪大米、玉溪黄牛肉、玉溪柑橘等多个包装精美的特色农产品,在艺术设计的助力下,乡村特色经济建设步入正轨。

近两年,我校艺术类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全国多个地区农村开展特色农产品调研、包装设计、宣传与推广,艺术设计助力农村特色经济建设得到当地农民的肯定和赞赏。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校艺术类大学生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通过“艺术+”助力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农村艺术教育、民间艺术传承和特色经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又收获了个人成长。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艺术类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艺术类专访心得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