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43例疗效观察

2021-08-06 17:48龚海蓉韩爱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龚海蓉 韩爱民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RA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独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观察组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儿童RAP療效较好。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醒脾养儿颗粒;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1-010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Methods 86 children with ra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fidobacterium quadruple viable bacteria alo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Xingpi Yanger granule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quadruple viable bacteria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Xingpi Yanger granule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etralogy on rap in children is obvious.

Keywords: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ifidobacterium Tetralogy; Xingpi Yanger Granule; Functional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是患儿以腹痛为主诉就诊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部剧烈疼痛。常规治疗多以解痉药物对症处理,但效果不理想,且易反复,给患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为探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从中医辨证治疗角度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RAP,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86例RA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5~13岁,平均 (7.8±2.6)岁;病程3.5~17个月,平均(8.9±3.2)个月。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14岁,平均(7.2±3.5)岁;病程4~16个月,平均(8.5±2.5)个月。两组发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6年修订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2] 。诊断前至少2个月症状符合以下所有条件,且每个月至少发生4次腹痛:①发作性或持续性腹痛,不完全与生理事件相关(如进食、月经期);②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功能性消化不良(FD)或腹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③经过适当评估,腹痛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独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S20060010),用法用量:1~6岁每次2片,每日3次;6~12岁每次3片,每日3次。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醒脾养儿颗粒(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20025415),用法用量:1~2岁每次服用4 g,每日2次;3~6岁每次服用4 g,每日3次;7岁以上每次6~8 g,每日2次,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用法同上);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指导患儿建立良好的饮食及排便习惯,腹痛剧烈时适当予以解痉药物。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研究方案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疗效标准[3] 显效:治疗2周后患儿无腹痛,且3个月内病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腹痛症状或体征较前减轻;无效:腹痛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16%,观察组为79.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腹痛是儿童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的患儿属于功能性腹痛。RAP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以反复发作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该病是一种非器质性病变,易反复发作,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常常困扰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4]。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并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目前RAP的诊断多采用罗马标准进行分类。在2006年由罗马委员会制定了罗马Ⅲ诊断标准,将RAP归为儿童和青少年腹痛相关性功能性胃肠病(FGID)。罗马专家委员会对相关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2016年正式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儿童FGID罗马Ⅳ标准[2]。RAP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病程往往超过3个月,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痉挛性或绞痛性腹痛,且与进食、排便无明显关系。

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文献报道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儿童胃肠动力功能紊乱;家庭、遗传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5]。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着生物-社会-心理模式。功能性胃肠病又称为脑-肠互动异常,进一步强调了脑肠轴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内脏敏感性升高是RAP的标志之一[6]。临床上患儿大多以脐周内脏性疼痛为主,多于晨起发作,轻症可自行缓解,重者可伴有出汗、面色苍白、呕吐、腹泻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病是小儿肝郁脾虚、受寒,饮食不节,乳食积滞,经脉失调等原因导致[7]。中医学认为寒邪、积食、气滞等均为其致病之因。中医传统内治疗法所求之理大多以温通之理为要,现代医家国家级名老中医陈宝义教授提出治疗该病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理气健脾、消食导滞,行气止痛等[8]。此外中医特色外治疗法也颇有疗效,如外用贴敷、针、灸疗法等。黄兰英曾报道温中止痛方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取得良好的疗效[9]。

因此中医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治疗RAP中的作用已得到临床认可。但因传统汤药制剂服用不方便及口感等原因,在临床推广中有一定局限性。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适合儿童服用的中成药制剂,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思路。醒脾养儿颗粒是儿科临床常用的健脾类中成药,其成份包括山栀茶、蜘蛛香、一点红、毛大丁草等,其主要功效为醒脾开胃、固肠止泻、养血安神等。其中山栀茶具有消肿解毒功效;蜘蛛香可止小儿泄泻下痢等症状;毛大丁草具有利水、行气、活血等功效;一点红主治小儿气血虚弱、萎黄消瘦。目前醒脾养儿颗粒主要应用于由小儿脾虚所引起的厌食、腹泻、盗汗等症状[10]。有研究[11]表明,醒脾养儿颗粒能解除肠痉挛性收缩,具有较好解痉止痛作用[12]。

脑肠轴是儿童RAP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之一,即肠道和脑之间存在双向调节作用[12]。有研究[13]表明肠道微生物参与脑肠轴的功能,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受体和神经肽,如5-羟色胺,阿片受体等也参与RAP的发病机制。王英等[14]研究表明肠道益生菌能有效改善功能性腹痛患者的腹痛癥状及精神心理状态,认为其机制在于益生菌抑制肠道上皮的收缩而减轻对肠道扩张的敏感性,从而缓解患者腹痛症状。同时益生菌通过参与应激反应的调节,调节神经递质,降低炎性反应,达到改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作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复方制剂的肠道益生菌,其主要成分为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15]。其作用机理包括:蜡样芽孢杆菌可以创造厌氧环境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肠道有益活菌的繁殖;双歧杆菌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达到保护肠道粘膜的正常功能;除了维持肠道菌群的基本作用之外,还有参与维生素的合成、增强免疫功能的功能[16]。临床广泛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消化不良、迁延性腹泻等辅助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RAP疗效满意,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观察例数有限,且缺少对患儿远期疗效观察,有待以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宝西.儿童功能性腹痛[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7):484-486.

[2]BENNINGA M A, NURKO S,FAURE C,et al.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1):4-1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5-26.

[4]许春娣.小儿再发性腹痛的基础与诊断思维[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7):558-560.

[5] 王忠厚.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2):5130-5131.

[6]黄迪,李敏,高翔羽.儿童功能性胃肠病诊治进展[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7,7(6):261-269.

[7]王轻轻,张晓林,李梦云,等.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9,34(3):58-61.

[8]付美芳,刘虹,杨蒴.陈宝义教授治疗小儿腹痛六法[J].陕西中医,2013,34(9):96-97.

[9]黄兰英.温中止痛方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3):340-341.

[10]马韩铮,王雪峰.醒脾养儿颗粒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2):27-31.

[11]封丹,刘丽.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1):118-120.

[12]陈立亚,刘畅,汪芳裕.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及脑-肠轴关系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5):491-495.

[13]田明明,沈锡中,董玲.肠道菌群对脑-肠轴功能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5):352-354.

[14]王英,郭鑫,宁春红,等.培菲康对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综合征患者腹痛症状以及精神心理作用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7):108-111.

[15]樊正年.普乐拜尔[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0):809-810.

[16]周日刚.肠道微生态制剂的药理作用与辅助治疗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用药安全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6,9(8):62-63.

(收稿日期:2020-11-11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