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讨

2021-08-06 20:18吴碧君
文教资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施建议因材施教大学英语

吴碧君

摘   要: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无法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体现因材施教和教育公平的新型英语教学组织方式应运而生。本文从背景介绍催生分级教学、克拉申输入假说和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阐述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探讨分级教学对于落实因材施教、体现教育公平的意义,从试题编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角度为分级教学提供实施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分级教育   因材施教   实施建议

一、背景介绍

自二十一世纪初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来,高等教育已经转为大众教育,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在校人数相应激增,并且呈现出差异性和多层次性。因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较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进一步重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应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应给予英语水平和起点不同的学生同等重视。基于此,全国高校陆续试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对适合的其他英语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在坚持分类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基础上,吸引许多高校的关注,逐渐发展为使用高校较多,取得教学效果较为理想的大学英语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比如,在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的《中国人民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原则上分为大学英语2级、大学英语3级、大学英语4级三个级别”,入学伊始,外国语学院统一组织新生进行分级考试,根据学生分级考试成绩,给出学生英语学习的起点建议。学生可以根据评分建议选择相应级别的课程,同时保留被建议学习更高级课程的学生选择低级课程的权利。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分析和批判大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著名教育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创造性地重新界定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学习者同时具备两种不同的发展水平,一是学生已有的能力发展水平,二是在见识更广、能力更强的学习同伴和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可能达到的潜在能力水平。最近发展区指的是这两种不同能力水平之间的区域。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需从学生已有的水平出发,通过合作式学习、支架式教学等方法设计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层次在最近发展区的作用下从现有的能力水平发展到下一阶段的潜在发展水平,实现挖掘学生潜能的目标,并且在学生达到原来潜在水平的基础上,再次设计跳跃到下一阶段的教学,创造一个相较于第一阶段更高层次的最近发展区,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和提升,以此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学生的能力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在分层教学的环境下,全班易于形成一个相似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师设计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为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提供重要的条件,促进具有相似英语水平的学生共同从现有水平向潜在水平转化,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

(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克拉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了有关二语习得的假说,并于1985年出版的《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一书中正式概括为输入假说理论。输入假說理论的大框架下涵盖五个假说: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秩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器假说。其中,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器假说是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直接理论指导。首先,克拉申在语言输入假说中明确指出单纯的语言输入对二语学习者而言是不足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性的输入”,即略高于二语学习者已有的二语学习水平的语言输入,也被称作“i+1”——学习者当前已有的二语发展水平称为i,稍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学习材料和语言输入称为1,二语学习成功发生的重要条件是保证学习者能获得“i+1”语言输入。克拉申认为,教师应积极探索并确定学生现有的二语水平i,更准确地给学生提供含有i+1的语言材料。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能与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水平不均的现状相适应和兼容。学生可以以学期开始时的英语水平分级考试结果为依据选修与自己英语水平相匹配的英语课程,由同一水平学生组成的班级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提供适合他们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教师能更有效率和针对性地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其次,情感过滤器假说认为情感过滤器在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情感过滤器共有三个核心因素——动机、自尊心和焦虑程度。当学生具备较强的二语学习动机,较低的学习自尊心,即不害怕在学习过程中犯错和较低的焦虑程度时,将有助于二语的习得,并且克拉申认为,焦虑程度的最佳状态是等于零。因此,在分层教学中,当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不大时,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激励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削弱情感过滤器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意义

(一)分级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真实落地。

在我国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先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有差异的教育,实现使他们扬长避短、学有所成的教育目标。

在中国,由于班级规模较大,学生基数大,地区差别明显等原因,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并未真正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贯彻实施。此外,在语言学中受结构主义思想和在心理学中受行为主义思想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教学大多还是关注语言形式和机械练习、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尽管关注到学生的差别也缺乏相应的条件进行个别辅导,学生中心课堂难以落实。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均得到关注和尊重。分级教学的实施使教师有条件有机会有环境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接受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使用有区别的教学方法,不同水平起点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课程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二)分级教学有利于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保障教育公平。

在传统不分级的教学模式下,为了照顾层次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会偏向选择难度居中的材料,造成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使用——学习水平高的学生没有得到最合适的教学资源,水平较低的学生不能真正发挥所获教育资源的作用,造成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无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无异于浪费教学资源和剥夺学生的教学资源,使教育有失公平。教育公平的原则要求在学生个体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教育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拥有平等享用教学资源的权利和机会。

分层教学的模式体现了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又因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处于同一英语水平的学生充分享受适合的教学资源,促使其同步发展,促进课堂教育公平,并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三)分级教学促进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近年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模态教学模式已成为外语教育界推崇和倡导的英语教学模式之一。多模态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声音、图片、音乐、视频等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形成感官刺激,使学生的不同感官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与外部环境实现良好互动。在传统不进行分级教学的自然班里,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听、说、读、写、看等技能各不相同,教师为了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在选择多模态教学形式上会有所舍弃,只关注传统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教师认为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模态,不但阻碍学生多感官的学习参与,还抑制教师教学技能和理念的更新。

多模态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更积极地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此外,在多模态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借助多媒体设备和丰富多样的资源呈现方式,锻炼学生处理多模态语篇的能力,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分级测试试题编制科学化。

段雷宇(2012)曾指出,不合理的、机械的、简单的试题命制和评价标准无法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催生一定的不和谐因子。实施分级教学的第一步是确定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编制分级测试的试题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保证试题编制的科学性,是保证整个分级教学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学校应以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课程大纲为出发点,综合测量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应该生成的英语能力和英语素养。在具体试题编制过程中,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标准确立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的理念,要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比如考试内容应尽量覆盖全面,题型可以丰富多样,但要充分考虑英语语言在真实语境中的具体使用情况。此外,还要确定英语水平分级的评价标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客观性,为此,命题必须遵循语言测试的基本原理,确保分级测试试题的效度和信度,保证考试结果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

(二)分级教学目标层次化。

在传统不分班的自然班级教学中,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往往采取舍弃“两头”而取中间的方法,因此班上水平较高的学生会觉得教学目标过于简单,相应地,水平较低的学生会觉得教学目标难度较大,可见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并不能真正带动学生,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分级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改变这种传统的思路,当面对一个学生水平相似的班级时,教师要以分级测试的考试结果为依据,为整班学生综合设定与他们水平相近的最低教学目标,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为学生设计略高于现有能力水平的最高教学目标。学生在体现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加清晰的判断和认知。其次,为了发挥分级教学在因材施教教育原则落实中的最大效用,教师还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三)分级教学内容创新化。

分级教学的实施使水平相当的学生能在同一个班级里一起学习,与此同时,学生经过分级考试后被分到不同的班级,会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向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督促教师必须坚持提高教学能力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创新性开发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思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水平的结合点,并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和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选用不同形式的英语材料,如小说、戏剧、电影等,并与大学英语课本融合,设计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角色扮演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多感官学习参与,以此实现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开发。

(四)分级教学评价真实化。

真实性评价是指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任务与学习过程中有意义、有价值的重要经历有关,埃伦·韦伯在《怎样评价学生才有效》一书中指出真实性评价的任务特征体现在关注情境、整体、元认知、灵活性及与所教课程紧密相关等五个方面,给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综合运用成长记录袋、随堂记录卡、小组评价、课堂观察等评价方式,探索能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方式,使其在运用各种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并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结语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遵循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一种顺应教学改革的成功实践。分級教学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学生而言,个性差异和需求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分级教学模式下,能在与自己现有水平相适配的教学中获取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内容。分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从前期试题编制的科学性,多层次地设计教学目标,到中期的坚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实施过程中坚持真实性的评价方式等方面保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可持续性实施,紧靠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实施初衷。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Longman,1985.

[2]Keith Johnson.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段雷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面面观[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03):149-151.

[6]汪琴.建构型“三位一体”英语教学策略及评价[J].教学与管理,2012(18):135-136.

[7]姜蓓蓓,吴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策略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3(25):63,54.

[8]中国人民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管理办法(试行)[EB/OL]. http: //sf.ruc.edu.cn/bkswz/info/1133/1131.htm.

[9]埃伦,韦伯.怎样评价学生才有效——促进学习的多元化评价策略[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10]胡晶.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3):36-38,55.

猜你喜欢
实施建议因材施教大学英语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关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课程改革及实施的建议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实现高中地理三维目标的几点建议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