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1-08-09 06:24杨晓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9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高校教师

杨晓玲

摘  要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催化剂,能有效促进其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采用国内学者编制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调查218位高校教师,研究发

现: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整体偏高;高校男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高于女性教师;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随着年龄及工龄的增加而上升;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与收入存在似有似无的关联;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随职称发展而变化。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高校教师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9-0032-03

1  问题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他强调“强教必先强师”“教师强才有教育强”,提出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先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让广大教师有更多的认同感、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职业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及职业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指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和对职业相关要素的评价产生的积极情感和满意感。既包含主观的幸福体验,也包含自我实现心理需要的满足;既强调愉悦感和满足感,也强调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

当前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关注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已经从最早的精英化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育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有追求职业幸福的权利和需要。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既关乎自身的职业发展,又关乎高校学生的成长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山西某民办高校教师共218人,其中男性教师97人,女性教师121人;理工科背景教师103人,文科背景教师115人。所有教师均自愿参加调查。

2.2  材料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是由国内学者张玉柱和金盛华编制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59,各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介于0.878~0.938之间。《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共有34个项目,包括学生发展、友好关系、工作满意、工作成就、工作自主、价值实现等六个因素,采用5点计分方式: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2分表示“比较不符合”,3分表示“基本符合”,4分表示“比较符合”,5分表示“非常符合”。全部得分越高,表示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越高。

2.3  程序

运用问卷星问卷调查平台发布《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详细说明问卷填写方式,由某高校教师进行网络填写,平均用时三分钟。

3  结果与分析

回收问卷227份,其中有效问卷218份,有效率为96.04%。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3.1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从表1所示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体水平介于97~170分之间,均值为139分,整体水平偏高。

3.2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在性别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在职业幸福感水平上不存在性别差异,高校男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高于女性教师。

3.3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年龄差异

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的总分在年龄上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在年龄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

其中,年龄在41~50岁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最高,年龄在31~40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次之,年龄在25~30岁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最低。

4  讨论

4.1  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整体偏高

研究结果发现: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整体偏高,有部分教师在《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的得分为每一项的最高分总和。这表明在高校工作,大部分教师能获得满足自身职业认同或职业期待。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重视和社会普遍的尊师重教的风气;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带来的稳定感、安全感,比如高校教学与科研氛围良好,教学秩序井然,师生关系和谐,待遇优厚等。

4.2  高校男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高于女性教师

研究结果发现:高校男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高于女性教师。这一结果似乎与人们认为“教师职业更适合女性”的传统观念不相符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现代社会分工已经超越传统的性别差异及性别观念,即男性在教育领域也是适合的或可以有一番作为。特别的,研究的调查对象均是高学历人才,且不乏理工科背景的高校教师。另一方面,填写问卷的高校教师多集中在35岁左右,正处在生活与工作的发展阶段,同时是社会角色最为丰富的阶段,特别是对于高校女性教师而言,面临生育或哺育、教育子女的客觀现实,因此,在职业领域的发挥及发展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制约。比如,有许多女性高校教师存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因此,以上因素都将导致女性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低于男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

4.3  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随着年龄及工龄的增加而上升

研究结果发现: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呈现出高校教师年龄越大和工龄越长,职业幸福感水平越高的趋势,而这两者之间是同步且一致的,因为年龄越大,一般也就意味着工龄也就越长,反之亦然。究其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龄的增加,意味着高校教育工作经验的阅历会更为丰富。特别是相较于年轻教师而言,年龄与工龄均较大的中老年教师教学经验更为丰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以及对学情的把控能力会更强,也更为得心应手,而且也没有年轻教师刚刚走上讲台时的紧张、局促与不安,经历了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学者的过程。同时,年轻教师还存在申报课题难、发表论文没章法、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压力和个人发展性问题。特别的,还有部分高校年轻教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较低或不稳定,又或者是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不明晰,都会导致低水平的职业幸福感。因此,他们职业幸福感的水平低于年龄及工龄较大的高校教师也就不难理解了。

4.4  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与收入存在似有似无的关联

研究结果发现: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在收入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收入在8~10万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最高,收入在2~4万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次之,收入在4~6万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最低。一方面,这样的结果体现出收入水平可能是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经济问题是国民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也是高校教师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问题。但另一方面,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年收入水平最低即收入在2~4万的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高于收入在4~6万的高校教师,也就是说年收入水平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并没有呈现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水平呈线性增加”的态势。可能的原因是,收入并不是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直接因素,除了收入外,比如学生的尊重与喜爱、学生学业成绩与发展等,都有可能是调节变量。换句话说,高校教师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观感受会调节客观的经济收入对其职业幸福感发展的影响,这一分析在其他相关主题的研究中都可以找到支撑结论。

4.5  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随职称发展而变化

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职称的高校教师其职业幸福感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副高级职称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最高,初级职称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次之,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最低。同样的,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没有呈现出与职称之间的线性关系。可能的原因是,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差异,要综合考虑年龄、工龄、职称、收入、个人成就等方面的因素。同时,年轻教师因为在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方面存在各种困惑和疑问,也是影响职称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科研工作人员意识到职称的评聘不能坚持再“唯论文”论,要切实考虑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及科研潜力,这也为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5  结论

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无论对高校教师自身,还是对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传道受业解惑及参与科研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重任。因此,关注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亟待直面的工作,同时,通过调研、实地走访、了解诉求等方式,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路径和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瑞娟.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要素分析與行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78.

[2]黄莹.扎根理论下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基于84个访谈文本的质性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9-24.

[3]李亚云.心理资本在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125-129.

[4]张玉柱,金盛华.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结构与测量[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5):629-634.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高校教师
从管理学角度探索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基于“自我更新”取向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研究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