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技能型人才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探索

2021-08-09 07:25徐一兰刘唐兴李益锋陈光尧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技能型种业专业技能

徐一兰,刘唐兴,李益锋,陈光尧

(1.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2.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1)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1-2]。2015年12月,我国将发展现代种业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国务院确定的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建立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不断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1-2]。在国内种业迅猛发展和国外种业巨头的强势渗透下,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被提到了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地位。

高职院校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然而该专业的部分毕业生存在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和动手能力弱等问题,因而折射出高职院校种业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际割裂、知识与能力脱节、教学与产业脱节的现实困境[4-5]。笔者在深入调查并分析种子企业对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典型工作岗位和任务、专业核心能力及核心课程需求取向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院校种业技能型人才的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方式,对于培养符合种子企业需求的种业技能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种企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的需求取向调研

调研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经营、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省内外30 余家种企,调研内容主要为种子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与能力、主要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核心能力和核心课程等方面的需求取向,最终形成种子企业对该专业学生的需求取向表。

1.1 职业素养与能力

职业素养与能力主要涉及了种子企业对专业毕业生的团队合作、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敬业精神、解决问题、发展潜力、独立工作、组织协调、人际交往、创新能力、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科研能力、外语能力等14 个方面的需求取向,其中团队合作、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敬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需求占比居高,达到了70%以上。

1.2 主要工作岗位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涵盖技术、管理、科研、营销4 个类别。种子企业对专业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的需求表现为技术类>营销类>科研类>管理类,其中技术类和营销类两个岗位需求占比分别为76%和83%,是种子企业招聘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

1.3 专业核心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主要涉及了种子企业对专业毕业生的种子新品种市场推广、农作物种子田间去杂去劣、农作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农作物种子贮藏加工、农作物品种比较试验及数据统计分析、农作物种子生产花期预测与调控、农作物去雄及质量检查、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鉴定能力等8 个方面的需求取向,其中种子新品种市场推广、农作物种子田间去杂去劣和农作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3 种能力的需求占比居高,达到了80%以上,为最受种子企业关注的专业核心能力。

1.4 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涉及了种子企业对专业毕业生的种子市场营销、主要作物田间管理、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田防杂保纯、种子田收获、种子加工、病虫草防治、播种前整地等8 个任务的需求取向,其中种子市场营销和主要作物田间管理占比分别为89%和82%,为种子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1.5 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调研了种子企业对专业所开设课程的需求取向,调研涉及了《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市场营销》、《植物保护技术》、《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种子质量检测技术》、《西甜瓜制种技术》和《蔬菜制种技术》等8 门课程。结果显示,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和农作物栽培技术两门课程需求占比均达100%;市场营销、植物保护技术和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3 门课程需求占比均为82%;种子质量检测技术需求占比为73%;西甜瓜制种技术和蔬菜制种技术需求占比均为27%。表明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市场营销、植物保护技术、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和种子质量检测技术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图1 种企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的需求取向

2 高职院校种业技能型人才的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探索

高职院校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方向是培养适应种子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而需依托校企合作,根据种子企业的需求取向来定位种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校企合作是企业资源与高职院校资源充分利用,互惠共赢的重要机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主要是指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6]。2019 年国家出台的《职教二十条》中提到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和种子企业两个平台,培养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是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2.1 依托种企,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2.1.1 岗位工作能力的界定岗位工作能力即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成功转换角色,成为专业技能岗位人才后,取得持续发展的能力。调研结果显示,“技术类”和“营销类”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的主要工作岗位,“种子新品种市场推广”、“农作物种子田间去杂去劣”和“农作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为专业核心能力,“种子市场营销”和“主要作物田间管理”为典型工作任务。基于该专业学生的主要工作岗位、专业核心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深化校企合作,利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这里所指的顶岗实习既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实践课程,一般在校企合作企业完成。

2.1.2 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方法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主体是种子企业。既然该专业学生的最终流向是种企,那么种子企业必然责无旁贷地竭尽所能去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首先,种子企业需设置规范化的顶岗实习任务标准,对顶岗实习的目的、内容、培养目标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制定考核方案,考查学生对主要技术的掌握程度[7]。其次,种子企业需采用师傅现场指导学生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岗位技能培养期限[8]。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既可以帮助种企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又能不断强化并实践其从事主要岗位的相应技能。最后,种企根据顶岗实习任务标准和考核方案实施考核,完成对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评价,给出评价结论,未达既定要求的学生,需安排补训并通过考核后才算顶岗实习成绩合格。通过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掌握了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训练了岗位工作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解决问题、人际交往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获得感和归属感得到提升,敬业精神得到深化。

2.2 依托校内专业技能任务式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2.1 校内专业技能任务式培养的界定校内专业技能任务式培养是在校内实践性生产基地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可理解为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调研结果显示,“农作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作物田间管理”为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和《种子质量检测技术》等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核心课程,在校内实践性生产基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实施任务驱动式培养,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2.2 校内专业技能任务式培养方法在校内实践性生产基地培养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首先,高职院校应明确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于校内专业技能培养的具体教学安排中,这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前提与基础。其次,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团队或教研室(以下称专业教学团队)在制定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时,应将专业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核心课程有机融合,利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少数课时讲授理论知识,70%以上的课时移至田间生产过程,依托作物栽培管理或种子生产的实践来巩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第三,专业教学团队应制定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在作物栽培或种子生产各环节的操作能力和病虫草害防控能力,以及任务田块的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情况考核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来界定考核是否通过,否则需等下一年度再次完成相应任务。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校内技能任务式培养可采用专业教师田间集中授课和课后指导的方式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将教学试验田划为若干种植区,本专业或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种植区,每小组选举推荐一名组长,具体负责课后与专业教师就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事谊进行联系。各小组在给定种植区进行季节性作物的栽培与管理或种子生产,包括播种前整地施基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种子田的防杂保纯、种子田的收获等任务;收获后进行种子质量检验、种子加工等任务。在完成所有任务后,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评定课程成绩。

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任务中,落实到田间生产的实践操作各环节,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随之提升,任务的积极参与和完成后的成就感使他们的潜力被逐渐挖掘出来。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融会贯通,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2.3 依托全程育人思路,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2.3.1 职业素养与能力的界定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人们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升的能力,因人们长期从事或欲从事某一专业劳动而促进人的能力向高度专业化方向发展。调研结果显示,团队合作、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敬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种企重点关注学生的5种职业素养与能力。

2.3.2 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育方法要培养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第一,需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他们形成切合实际、符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内化他们的职业素养,将职业素养的种子着床于他们的心田。第二,需树立全程育人的理念,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育深入贯穿至学生教育教学的全程,包括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企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和校内专业技能培养等过程。

企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和校内专业技能培养过程均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政教育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辅导员、班主任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陪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他们引导学生崇尚品德,铸造意志,一旦学生的思想偏离正轨,能够及时纠正并帮助他们引回正道,他们在学生成长成材、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劳动教育,2019 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9],这充分表明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劳动品质做出了新的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上进行了升华。

职业素养与能力需各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全程中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逐步渗透,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和“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品质,增强学生抵御风险、爱国爱校、正直高尚的民族气概。于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而言,更要培养他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职业初衷与操守。

3 高职院校种业技能型人才的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展望

3.1 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需多平台全面配合

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结合种企的人才需求规格,提升农作物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种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任务,任重而道远。种业技能型人才是发展现代种业的生力军,其培养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多个平台的鼎力支持和配合[10-11]。种子企业既是育人主体之一,也是种业人才的输入单位,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种子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种企的职责,也是促进种企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需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与措施来促进种子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积极响应[12],同时还需积极搭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纽带,起到顶层决策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输出单位,应建立与工学交替相适应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12],遵循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特性和种业技能性人才成长的规律,同时高职院校与种子企业间应双向沟通、共同探讨育人机制与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正积极响应国务院和教育部倡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13-14],该模式明确了高职院校和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对于提高企业育人积极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5]。借鉴某些专业的成功经验,考虑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必将是高职院校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3.2 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问题

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要达到可持续发展,需注重以下两点:第一,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以种子企业为主,专业技能培养以高职院校为主,而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育则需深入贯穿至教育教学培养的全程。将以上3 条途径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才能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专业认同感,保持持久的专业热情与能力,在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时,能够守住初心。第二,在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种子企业和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同等重要,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的重要性,而忽视另一方发挥的积极作用。如果种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岗位,那只能说明高职院校培养了一名名能工巧匠;如果种业人才培养仅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将导致知识与岗位工作之间的脱节。

高职院校和种子企业通过全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对种业发展、种业工作岗位的认同感,从而打消学生的“离农意识”,最终达到“企业用得上、学生留得下”的目的[10,15]。如此方能使种业人才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抵御住各种风险与挑战,在自己的岗位上成就一番伟业。

3.3 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需结合企业元素和专业生产实践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在种业优化升级的基础上,核心课程体系需嵌入企业文化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企业元素,满足企业动态需求[14]。其次,基于种子企业对专业核心课程的需求取向,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市场营销》《植物保护技术》《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种子质量检测技术》等多门工学结合课程,并制定符合种企需求的课程标准与技能要求。此外,校企双方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合作开发《水稻制种技术》等实用教材,实现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零距离对接。

4 结 语

在充分调研代表性种子企业需求取向的基础上,探讨了种业技能型人才的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方式。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主要依托种子企业。在种子企业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敬业精神得到深化,扎根农业和种业的意识增强,从而能够长久地驻扎在“农业和种业”的岗位,成为专业精英和行业的佼佼者。学生的专业技能任务式培养主要依托校内实践性生产基地来实施。依托田间生产各操作环节的直观培养方式,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同步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育需贯穿至学生教育教学的全程,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逐步渗透,有效提高职业素养,帮助他们取得可持续性发展。

把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培养、校内专业技能任务式培养和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育3 个方面有机融合,是大力提升高职院校种业技能型人才岗位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这些论点仅停留在探索阶段,需细化斟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助推种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技能型种业专业技能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