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

2021-08-09 08:46李沛燃
炎黄地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潮剧戏服潮汕

黄? 李沛燃

广东潮剧是流行于广东省与台湾地区讲潮汕方言地区的地方戏曲,经历了440多年的发展,在此期间受到了地域、文化、民俗、语言及其他戏曲艺术的影响,形成了用潮汕方言来演唱、有着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的地方剧种——潮剧。潮剧不仅是潮汕文化上千年重要的传承载体,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汕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潮剧也成为了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2006年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遗产编号Ⅳ-4,2012年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东潮剧是一种有着44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传统地方的戏曲剧种,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步演化而来的,盛行于我国广东省东部的潮汕,福建南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上海等地区以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讲潮汕方言的华侨华裔聚居地区。作为地方戏曲艺术,潮剧有着鲜明的地方特点,无论是语言、唱腔还是表演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广东潮剧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戏曲中的所提到的南方戏文,也就是南戏,是12世纪初叶在我国浙江温州率先发展起来的。在宋元年间,二百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南戏流传的领域向长江流域及其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直至南戏流传进入潮汕地区后,潮州的艺人开始用潮州方言演唱。因為潮汕方言的发音声调与其不同,使原来流传的南戏的曲调在此发生了变化。在转化为潮汕方言的同时也吸收了潮州的民间音乐和一些小调等,从而在南戏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声腔——潮腔。戏曲研究专家根据有关史料,认为潮腔早在明中叶以前已盛行。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在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更加多的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在努力坚持把有着440年历史的潮剧整理与传承!不断发扬潮剧的艺术与潮剧的魅力。

广东潮剧的艺术特色

潮剧的语言也是非常有特色的。用潮汕本地的潮汕话来进行表演,让其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潮汕话在潮剧的表演上也常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比如潮剧《京城会》中吕蒙正金榜题名时的台词:青云平步,这正是我手攀丹桂。当中这些对白中都有着有声有色的比喻。所以潮剧的表演者在其表演时,不仅使用其极具特色的潮汕话还加上绘声绘色的比喻,使得整部潮剧拥有非常精彩的表演效果。

在旧社会的潮剧戏剧语言中,由于表演者多数出自童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以对白是偏于粗俗的。而后经过一些文人的编写,语言又变得有些深奥了。在新中国成立后,潮剧社团吸收了新文艺工作者,他们除了学习演绎传统文化外也参与了剧目剧本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潮剧的艺术品位。潮剧语言中所用的潮汕话一般不采用偏僻与难懂的词语,并且在必要时为方便理解会使用一些典故来帮助观众明白剧情,如(图1)《杨子良讨亲》中,在运用潮汕话演唱的过程中也非常有文采,甚至与民歌有些相似。

潮剧是用真声去演唱潮剧的,唱念是用“二四谱”古谱,这是一种非常有独特韵味的唱念方式。潮剧的唱腔清新秀丽悠扬婉转,并且抒情细腻,它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板腔体和曲牌体的联和体制作为它的唱腔,一直保留着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与一唱众合的形式。潮剧唱腔主要应用四种调,包括: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反线调。

轻三六调:以561235构成旋律。没有过多的7和4就给人的听觉感官较为阳光、高兴、活跃。所以通常都是用于表现欢快跳跃的场面和轻松热烈台词,给人一种流畅轻快感。例如:《过江龙》。

重三六调:以57123457构成旋律。通常给人的听觉感官带来的就是用于表现庄穆、沉重、激动的情绪,例如:《昭君怨》,也有一种是给人带来诙谐感的,例如:《红梅头》。这两种的不同是因为对出现的7、4的音调处理,在民乐乐器中除12356外的,4、7都是需要用到技巧来表现,所以曲子中出现4、7可以定义为两种,是否稳定的准确的表达,或不稳定的表达。人声随乐器走,乐器表达的方式也影响对曲目的唱腔表达。正是这个原因就使重三六调,表达出来的有两种风格。

活三五调:以5712457构成旋律,它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调。在对2的处理上,与标准2的音高有所不同,要稍微偏高。所以给人一种分不清悲喜,或悲或喜,呻吟或是含蓄的感觉。这个调除了7、4需要处理还有刚刚提到的2,这是因为其音调和表演的潮语腔调十分密切,因唱词语音升降而产生音调圆活多变。

潮剧的剧目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地方实事或古时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例如《苏六娘》等,这一类剧目的特点就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受众多,传播也就更广泛。一种是来自宋元南戏与元明清的传奇杂剧,如《白兔记》等,此类剧目典雅且用词古朴,较为传统;同时潮剧也是会根据当时的时代环境或者背景来制作一些与时俱进的新剧目,例如《卢沟桥纪实》这一类型抗战题材的剧目,不仅具有它的时代艺术价值,也让观众为之受到鼓舞。

潮剧中有着非常齐全的角色行当,生、旦、净、丑都有,在表演时这些角色的身段技能可以体现出其各自灵活又严谨的特点,非常富有技巧。其中以丑行和花旦的表演最为丰富,非常吸引观众。像生旦戏(图2)《扫窗会》是广受欢迎的歌舞故事的代表作,再像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强大的表演影响力,其中的溜梯功更是独特,这在戏曲界都是别具一格的。而其他的经典流传的潮剧《窦娥冤》《秦香莲》等都是对于潮剧各个角色的精彩演绎。

潮剧中的音乐原本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时,声腔曲调优美,且十分婉转。清朝中期后,潮剧又吸收了板腔体音乐,更加适合抒发人的感情。潮剧中已收录传统的曲牌两百支以上,并且乐曲的数量过千,很有效的反映出我国戏曲声腔的丰富性。

在潮剧的伴乐方面,古乐曲是非常的多,大多是唐宋以来的乐曲,同时也结合潮州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乐曲等。从为潮剧伴奏的乐器来看,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乐器包括以往的月琴、椰胡、唢呐和竹弦等,后来大笛和小笛开始加入,扬琴取代了月琴。到四十年代,有更多的乐器被运用到潮剧中,如大胡、琵琶、二胡(图3)等。

潮剧的舞台特色十分鲜明,每一出潮剧都配有幕景,并且能在幕景中明确地了解当时建筑物的风格,也会有花草树木与石头等的点缀。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变化,潮剧的道具如桌椅等位置与使用也都发生了变化,无论是桌椅还是屏风在放置的位置上都更加固定化。舞台由原来的六柱不断加三,直到目前十二柱,台面竹帘改为彩绣,而且以潮绣工艺图案为装饰。

潮剧的戏服是演员在塑造造型时的基础,潮剧的戏服有其独特的特色。戏服能反映居剧中人物的身份以及等级,其依据要表现人物的特点,服装的样式以及颜色与花纹等是有很大區别的,潮剧中传统的服饰大多以潮绣为基础。

潮剧使用的衣箱规制。潮剧的戏服都是以明代的生活服饰为基础,按其基本式样,归为35类左右,通过图案、色彩的变化,组合成为上百套常用的角色服饰,适应于各个朝代的不同阶级,文武官员、男女老少、贫困或富贵等人物的穿戴。

潮剧的戏服是没有季节之分。潮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区别就是戏服没有季节之分,但是有等级的区别。

广东潮剧艺术特色创新的建议

潮剧的传统演唱方式是真唱,而当前流行的音乐形式是真假结合的方式,这样会使得演员的音色与音域受到限制较少,其演唱也会有更强的吸引力。解放前童伶制中的演唱受到人们欢迎,是因为童伶的嗓音具有其年龄特点,可以演唱到F调的5、6左右,但是当前潮剧表演中,5、6只属于常用音阶的范畴,当前有些潮剧曲谱的最高处甚至可以达到F调的7、1、2,由于演员自身嗓音的的限制,如果使用原声与演唱,则并不能给予观众美的听觉享受,反而像一种噪音,因此就可以采用真假混合演唱的方式,轻松的长处高音,展现出潮剧的艺术特点与魅力。

老旦在剧目中的戏份并不多,并且一些大型的剧目中,老旦角色更是不多,因此这种现状也使得老旦这一行当在潮剧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限制。以往老旦是由老生扮演的,在这种情况下,老生表扮演的老旦关注点是其唱功,在身段方面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在扮演老旦角色时,要全面分析老旦人物的性格与身份特点,从其生活环境特点出发,全面展示出老旦角色的人格与表演要点。

文章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潮剧的艺术特色进行全面阐述,包括语言要使用潮汕话,板腔体和曲牌体的联和体制作为它的唱腔,贴近时代及地方的剧目,各具特色的角色,扬琴、大小笛等乐器,布画幕景舞台,以潮绣为基础的戏服等。并提出了当前时代广东潮剧艺术特色创新的建议,如改良演员唱腔,更新老旦表演方式等,从而希望潮剧从这些方面入手,不断尝试各种形式的创新,使得潮剧这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能在当前实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

猜你喜欢
潮剧戏服潮汕
论“马飞现象”及对当代潮剧音乐创作的启示
南国奇葩——潮剧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梨园
潮汕火锅怎么牛
从卖二手货到获得37座奥斯卡小金人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戏服制作 因为年轻,才有更多的心力 认真做好一件事
潮汕话的发展现状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