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系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课程中音准训练的研究

2021-08-09 20:23梁春兰
学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

梁春兰

摘 要: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探索并实践的新体系教学法,是以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和教学实际为依据总结出的一种方法论。本文首先论述了此种教学方法的特点,认为其具有主客观结合的教学理念、全面性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多元化教学实施路径三个主要特征,并且其从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的角度结合新体系教学的实践论述了音准训练的路径。

关键词:新体系教学法;小学低段;音准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84

音乐课程教学作为小学审美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专家和一线音乐教师致力于对音乐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对学生客观情况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音乐教学先进理论探索出了诸多的教育教学方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领域中的深刻变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现行音乐教育的发展。新体系教学法中的某些观点和方法对于小学低段音乐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从音准训练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体系教学法的特点

(一)主客观结合的教学理念

新体系教学法在教学理念上具有主客观结合的特点,所谓主观性,指的是在对教学理念的总结过程中,以我国现阶段音乐教学为基础,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双基”(基本音乐情感体验和基础音乐活动经验)进行探索,着重从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的角度进行总结,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所谓客观性,指的是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体系、柯达伊体系、奥尔夫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从这三种教育体系中求得可借鉴的成分与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进行融合,从而提出了“育人为本”“以用为本”“情感体验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全面的音乐素质培养

音乐素质指的是以音乐为中心的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的能力和修养,音乐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音乐素质的形成,小学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达到音乐素质培养目的的重要时期。新体系教学法认为,在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方面要体现出全面性,主要表现在感受和表演两个方面,其中在感受上以感知音乐要素、体验音乐情感为主,达到自主掌握的目标;在表演方面,注重音乐操作技巧、音乐情感表达的综合表现。从这一角度看,新体系教学法符合当前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标的要求,在体现出全面性的同时又强调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三)多元化教学实施路径

新体系教学法在方法应用上综合了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和柯达伊的教学特点,通过体态律动、手势指示等语言表现要素辅助音乐教学,同时又提出了自我情感体验与表现的教学途径,因此在教学实施路径上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音乐核心素养的角度结合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通过感受和表演的基本路径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从需要认知上增强学生的音乐意识;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听、唱、演的结合,不同类型的音乐课堂都需要建立在循序渐进的强化训练和快乐训练中,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三是注重以表演为先的音乐能力培养,新体系教学法要求从表演的角度展开教学,从情感表达中获取对音乐的感知,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音乐操作技能的作用。

二、小学低段学生音准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学低段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中的1-2年级,这一学生群体在入学之前接受的是学前教育,从音乐素质培育的角度看,学前教育注重从表演的角度增强学生的音乐自信心和满足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欲望,而很少关注学生的音准培养,这就导致了在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中容易出现音准问题,究其造成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音乐素质基础薄弱,这种情况在城区小学和农村小学均有着明顯的体现,由于在学前教育阶段各地区教学水平、教学设施以及教师能力的不平衡性,导致在音乐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因此很多学生进入小学后,对音高、音阶等有关音准方面的知识认识不足,虽然他们在示范和伴奏的引领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音准问题,如果缺少必要条件的引领,则难以把握好音准。二是教师缺乏音准教学意识。当前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上主要体现在节奏方面,即在音乐教学中过多地运用律动游戏解决学生的节奏问题,所以忽略了对音准的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或者思想就是对音准教学意识的缺乏,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歌唱教学还是欣赏教学,应当突出对音准教学的实践。三是音准教学方法偏离实际。很多教师在意识到学生音准问题的前提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钢琴或者电子琴予以解决,用跟唱的形式对学生音准进行纠正,此种方法只是能够解决当时学生存在的音准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看,此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只是对乐器音高的模仿,自身并没有建立起音高的结构,所以这种方法与跟着示范、伴奏进行歌唱的效果一样。这就说明,在低段音乐教学中,学生之所以没有把握好音准,主要的原因在于音准教学方法的偏离,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新体系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音准训练的路径

(一)感受体验音高变化的过程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对音乐音响进行感受和体验是进行音乐实践的基础,音乐同时又是一种时间的艺术,音乐中的线条随着时间的进行而展开。音高作为音乐线条的组成部分,它通过高低的变化运动而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系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对音乐中音高进行的特点进行感知,可以逐渐地建构学生对音准的认知。在低段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感受和体验的作用,这也是新体系教学法在实施音准教学方面最为基本的理念。在具体的实践上,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干预。一是先对学生进行旋律概念的教学,使之熟悉旋律是线条化的进行,每个音犹如一个点,正是由于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而形成旋律,这也是对音乐最为基本的阐释;二是无论在欣赏教学还是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从听觉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领,运用提问法、探究法等方法对音高变化过程进行关注,以便学生对音高引起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
从学生学习的视角谈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