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出品高考模拟专项训练之 作文19题佳作选登(八)

2021-08-10 04:05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危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危机是一个紧要关头、一个转折点。遭遇危机往往并非个人和社会欢迎的事,但危机也可能意味着挑战,也可能意味着一个新的机会。

作为新时代学子,你对“危机”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审题指导 ●

本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或社会遭遇危机时应该如何面对这一重要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抗危机意识和能力。

审题时要关注“危机”的定义和影响。一般而言,危机是一个紧要关头、一个转折点,是一种长间隔、极罕见、戏剧性的剧变。从个人与社会发展角度看,遭遇危机也是难免的。它非同寻常,有时候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对个人和整个人类社会影响深远。对个人而言,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如处理不当,终其一生会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危机可使一种文明没落,使一个国家解体,使一个时代终结。但从直面危机、积极应对的角度看,危机也可以是一种机遇,一种对定式的突破。

写作时需要对“危机”的定义、形式、影响进行必要的阐释,还需要提出应对危机的具体办法。立意时,可以从危机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来思考;可以从化解危机的视角看,以积极的态度提出对策;也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对不同危机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命题: 海亮艺术中学 李帅彪

临危不惧,迎难而上

[文] 海亮艺术中学306班 孙 宇

所谓危机,是指危险和机遇。危机往往是一个紧要关头,稍有不慎,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但是,危机也常常意味着转折和机遇,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危险与机遇,机遇与危险,此消彼长,相互转化。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计其数的危机,而这些危机往往是具有阶段性的。少年时,会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被各种兴趣班胁迫而欲罢不能;青年时,会因万人争过“独木桥”而不得不孤注一掷、奋力一搏;中年时,需要顶着房贷车贷、养老抚幼、职场竞争等压力负重前行;人到暮年,往往会被新病顽疾、亲友离世、独守空巢等问题困扰。

辛弃疾曾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些不如意,其实是人生的常态,因为人的一生总会被大大小小的危机充斥。只不过,大的危机危害大、后患无穷,如家庭破裂、公司破产等,容易将人逼入困境,孤立无援,手足无措。

面对危机,有不少人消极被动,被彻底打败,从此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有的人则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迎难而上,东山再起。

因降罪抄家,习惯于锦衣玉食的曹雪芹过上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贫生活。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批删十载”,完成了惊世之作——《红楼梦》;双腿残废,被尿毒症折磨,“职业生病”的史铁生,不断叩问生命,笔耕不辍,最终在文坛上跌跌撞撞地闯出一条生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经历多次危机,失业、负债、离婚、亲信背叛、芯片断供等,正是他能够“顺风顺水时充满危机意识,身陷绝境之后又表现出无药可救的乐观”,华为才能在如磐风雨中,不断壮大,屹立不倒。

从古至今,不屈服于危机的人不计其数。他们无法拒绝危机,最终选择和危机相处,迎难而上,或把危机化成了一笔精神财富,或把危机变成了一种千载难逢的机遇。《岛上书店》中有一句经典语录:“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不仅个人,社会也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危机的挑战,要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整个世界,各国纷纷封城罢市。我们国家积极防控,众志成城,迅速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了百姓生命安全。但是由于某些国家防控疫情不力,输入性病例时有出现,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疫苗接种就显得特别重要。但这需要每个人担负责任,积极接种,共同营造疫情防护屏障,防患于未然。另外,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也要相互协作,共同抗疫,而不能推诿责任,无所作为。

木心曾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在逆全球化潮流泛起的当下,我们需要去撞破这生命的隔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去开创一个广大光明的新世界。

塔尔莱特·赫里姆曾说:“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该驶去哪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只有明确了人生的方向,我们才能准备好出发的行囊,才能一次次在山重水復时不迷失心中的方向,才能在一次次危机中迎难而上。

点评:本文采用“层进式”结构,先揭示“危机”内涵,再分析“危机”的特点和危害,最后提出应对“危机”的具体对策,脉络清晰,很有条理性。另外,引用老子、辛弃疾等的名言,对比直面应对危机的不同态度及结果,列举曹雪芹、史铁生、任正非的典型事例,选材精当,论证有力,方法灵活。再者,在文章第二和第八自然段,紧扣作文题的任务,角色体现较为明显,对人生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对当下抗疫责任也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指导老师: 李帅彪)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 海亮艺术中学108班 徐蕴涵

“危机”与“机会”虽然只相差一字,这两个词的含义却迥然不同。这不禁让我们感叹古人造字组词的良苦用心,“山重水复”处,自有“柳暗花明”时。将危机转化为机会,需要立足当下,“置之死地而后生”。

加缪在《鼠疫》中曾说:“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比绝望处境本身还要糟糕。”身处绝境,应该冷静沉着,尽可能利用现有因素,积极应对,寻找突破口。

巨鹿之战,项羽面对劲敌,破釜沉舟,主动陷入绝境,激发了士卒必胜的信念和超绝的勇气,以一当十,击败秦军,扭转了战局。

三国时期,兵力薄弱的曹操对战兵力雄厚的袁绍,在这场近乎以卵击石的战斗中,袁绍却出人意料地败给了曹操,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曹操得了神兵相助;有人说曹操的谋士比袁绍强;有人说曹操的军队好,训练有素,骁勇善战。但实际上,机智的曹操自知兵力薄弱,不能硬拼,所以他只有找机会险中求胜。在危机中,曹操把握住了胜利的契机,抓住袁绍军队的弱点,一举击败袁绍。

越王勾践更是用他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会。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以能复国?是因为亡国的耻辱和生死一线的危机使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将危机转化为机会。

其实,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也不乏在危机中寻找机会的人。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的舰船枪炮惊醒了中国人,“西学东渐”运动开始轰轰烈烈地展开。从马礼逊、林则徐、魏源、曾国藩、严复等,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到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这些有远见卓识、责任担当的知识分子纷纷著书立说,前赴后继,传播西学,整合传统文化,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在当代中国,我们通过自力更生,突破西方技术封锁,实现弯道超越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我们研发出了华龙一号、国产航母、五代机、北斗导航卫星、空间站,而这些都是西方国家认为我们不可能研制出来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创造出了西方所没有的东西,如世界级龙门吊、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世界最大半潜船、世界最大挖泥船等。

历史经验告诫人们,一个缺少忧患意识的民族,不可能走得长远;一个缺少反思意识的民族,很难有美好的明天;一个缺少自强不息精神的民族,更不可能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危”与“机”没有必然联系,要真正地化“危”为“机”、化“险”为“夷”,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超人的毅力。

机会总是藏在危机之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把握,去转“危”为“机”、化“险”为“夷”。

点评:本文采用并列结构,以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事例,论述了转化危机的方法,看到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家国情怀等中国精神的当代价值。论证有引证论证和对比论证,但主要还是运用例证论证的方法,选例典型,叙例富于变化。另外,本文观点明确,集中在论述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会上,笔力集中。在任务落实上,虽然体现了时代性,但是“学子”身份体现尚有不足。

(指导老师: 李帅彪)

猜你喜欢
危机
《吐痰危机》
危机来临
中年你危机了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未来可能吃不到巧克力
我只看到了危机
“三好生”评选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危机来袭/等
你离“黄牙危机”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