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书架

2021-08-10 04:05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拿破仑

书架主人

衢州第一中学占 龙

《拿破仑传》

作 者: [德] 埃米尔·路德维希

译 者: 梁锡江/龚艳/周何法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读个片段解解馋

但是,从这些小事中反映出来的自由精神到底有多大呢?从当晚他和一个心腹的谈话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不,德克雷,我出生得太晚了,世上已没有什么伟业可以成就……我承认自己开创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与前辈伟人们相较,简直有天壤之别!比如说亚历山大大帝,当他征服亚洲之后,他宣称自己是朱庇特之子。除了他的母亲、亚里士多德以及少数几个雅典学者外,整个东方都相信了。但如果我宣称自己是上帝之子,连卖鱼妇都会嘲笑我!再也没有什么伟业留给我去做了。”

这些话是在加冕仪式几个小时后说的,说得既简单又真实。直到此刻人们才明白,为什么他一直向往东方,而且以后还会继续向往。他生来就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却也为此所累。他总是永不停滞地奋斗,永不满足。他已看到人们是多么心悦诚服地效忠于这个依靠智谋和功勋而掌权的人。他是最强大的人,伏尔泰、卢梭的启迪于他又有何益!他了解民众天性的弱点,也看透了领导者的腐败,他又怎会希望民主!他认为生活中还值得做的只有:扩大他的统治,使自己声名远扬,不至于在世界史上只占半页篇幅(几年前他就表示,不愿在世界史上只占半页篇幅),为头上金光闪闪的月桂花环牺牲生活,放弃享受和清闲,永不停息。

那几天,有人呈上帝国玉玺的草案,他看了一眼玉玺上那头静卧的狮子,用笔将它划去,并亲手在旁边写道:“要一只飞翔的雄鹰。”

作者通过精到的笔触、翔实的史料与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使本书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他将笔墨着重于真实的历史进程之上,撇开不确切、不可信的传说和“逸事”,力图还原一个完整的、生动的拿破仑,同时也还原一段恢宏的、波澜壮阔的法国乃至欧洲历史。

荒野雄狮

在本书中,作者并没有将情节描绘仅仅停留在历史故事的表面,而是进入人物内心,通过独白和对话来推动历史情节发展,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全然跳出固有印象,更加有血有肉的真实拿破仑形象。

很难想象,拿破仑这样一位为法国人所敬仰传颂的人物,最初并不是法国人,甚至他曾经以反法斗士自居,试图领导自己家乡科西嘉岛上的人共同抵抗法国人的统治;更难想象,他在土伦之战中大放异彩,年仅24岁被提拔为准将,最终又被命运选中,率领偏师穿越阿尔卑斯山脉杀入意大利腹地,从此开启自己近乎无敌的军事生涯。同时,他还拥有着一场世界历史上最华丽的战败,以及最神秘的离别。

或许这一切的不平凡,在他出生时正组织游击战的父母给予他名字的那一刻就已注定——Napoléon,荒野雄狮。

真实的人

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关于拿破仑的知识,在本书中被压缩至最低限度;而学校里没有讲到的内容,在本书中则做了详细的描写。法国传记作家热衷于拿破仑的秘史,本书则并不局限于此,而是更多着力于再现拿破仑在公、私两方面的完整形象,再现他作为人的一面。同一天内的国家大事和儿女情长,往往在同一页里加以叙述,因为它们来源相同且相互影响;何况,内心的纷乱对重大计划的影响,往往超过任何谋略。

在对他生平的“素描”中,作者力图把握他内心的种种状态,因为这些状态自然而然地促成他的崛起,并最终导致他身陷圣赫勒拿岛的结局。不断地探索拿破仑的内心世界,从他内心的情感出发解释他的决断与顾虑、行为与痛苦、幻想与计算——这条情感的长链既是描述的手段,也是描述的目的。

拿破仑用其一生写就的悲剧可谓千年不遇,理应再现给读者。一个人凭借自信与勇气、激情与想象、勤奋与意志,究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拿破仑给出了答案。

这首由命运创作的史诗,耽于幻想的人无从领会,只有热爱真实的人才能一窥究竟。

书架主人

台州第一中学戴亦心

《水问》

作 者: 简 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读个片段解解馋

如果生命是个钟摆,至少我们还可以画一道漂亮的振幅去发觉生存的喜悦。如果世界是个垂暮的老者,至少我们还有新泣的初婴,去预约未来的美丽。如果在这座永远不破的城堡里,安排一方僵硬的空间是无法避免的话,我相信,也有那么一间暖房,被慷慨地允许着去开一朵朵向阳的微笑。在这幢被冷落的建筑里,纵然黑暗是不停地渗透,而黑暗之中,一个个展翅的小天使也不停地降临,他们带着阳光的气息。他们代表明天,明天的明天。

那晚,走在长廊的脚步不再那么沉重,捏着一枚硬币想去找红色电话。

很静,这个时刻应该属于睡眠,应该做日出的梦。由远而近,突然响起轮子的声音,很单调、缓慢地。声音愈来愈大,响在黑夜冰冷的磨石地板上,透着一种无法理解的诉说。一个佝偻着的工友推着车,迎面而来,我不经心地望了一眼,推车上盖着布,而布很坦白地透露出一个小小的安静的人形。推车远了,很疲惫的声音,朝着那个最边缘的方向。这个时刻应该属于睡眠,应该做日出的梦。明天的太阳会是什么样子?每个临睡的小天使都会这样问他们的母亲。一个小小的安静的人形。

我有着被欺骗之后的疲惫。

独自凭窗站着,心里很乱,又像掏空了似的。窗外是喷水池,水花仍在林葉间穿梭,微弱的灯光中,有着安详的宁静。水声泠泠,像夜曲。没有鸟啼,没有喧哗,只有泠泠水声,只有我的心跳,只有黑暗。

把紧握的拳松开,那枚硬币在掌心中淌汗。黑暗中,币之洁光牵起我最内心的一丝企盼。忍不住庄严地站好,对着喷泉,我要许愿:

上天,我从来不信你。但此刻,我求你。如果安排这只巨兽,是为了发泄你的愤怒,我相信,这巨兽体内也暗藏了你的仁慈。如今,我站在池畔,当它是你最温柔的心脏,许一个最奢求的心愿。把微笑还给曾经哭泣的人,把健康还给受苦的人,把生命还给热爱生命的人。当这枚硬币投下,我期待听到你的心声对我慷慨允诺:让阳光,回到阳光不到的国度。

用文字构筑的奇妙小世界,这里,有生活的热情与幻想。

人是一滴有问号之姿的水。未知的自然、生命與宇宙,都随自身的悲欢离合无息无止地变更。不断地去探索世界,又不断地去构筑世界。在《水问》里,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岁月吩咐秋风拿扫帚泼洒雨水刷洗青春。回音翳入亘古苍茫的穹苍……读时好似品茶,服帖温润,色泽清浅,眼前的世界有如茶叶一般缓缓舒展开来。若不是对散文与生活抱有极高的热情与奇想,作者怎能创造出如此绝妙的篇章,怎能构筑出如此引人的世间?

是破茧成蝶、成长的诗篇。

《水问》共有六卷,始于《花诰》,终于《化音》,从头读下来,可以看到作者丝丝密密地织茧,最后化蛹成蝶。《水问》是简媜的第一本书,流淌着她四年的大学历程。她的文字亦随她自身成长。从晨光熹微到星月满怀,从怜一草一木到悲悯世间万物,她的格局越来越大,却又没有丢失那份“用心索求美好,以心感受痛厄”的初心。读她的文字,不觉得有华丽的堆砌,因为她的文章不仅是自然流淌,而且蕴含着哲思,而在《水问》中,尤其体现为成长的哲思。如“何必为花谢而悲!那是一种完成”“何尝不是生命之歌?蝉声”“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读《水问》,能看到粼粼的水波,是绚丽,是清朗,是风吹湖水残荷微凉,亦是夏天肆意清新的影子和桑田之上的沧海。读到尾页最后一句的“我是不是可以问你,下辈子可不可以再道途相遇”,我已热泪盈眶。

是学徒,亦是捕梦人。

简媜自序说,愿意尊重《水问》为个人的“断代史”。而浪淘尽梦不断,简媜寻找文学的那份初心依旧滚烫。在书中,她说:“希望能够静下来,老老实实地把生活一本一幅慢慢地看,用我的心细细品尝,并把那愉悦、感动的心情,一字一句、勤劳不倦地做成生活之细笔。”她自述,愿意用余生坚守文学。将“笔的血输入稿纸的田”,记录下每一刻的感动,“直至走到行兴自消之处,才算圆满”。在她的每本书中,都可窥见她对文学的执着。如在《四月裂帛》中,简媜深情告白:“恒常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试图以文学的悬崖瓦解宿命的悬崖。”而在她后来的书中,文笔也更加成熟大气,又字字珠玑,引人驻足,令人难以忘怀。在人生的马拉松赛道上,人人都是捕梦人。哪怕悲伤崩溃,也流血奔跑。没人逃得过时间之蹄而不苍老,但追求真与善、美与圣的步伐,不应停下。像简媜那样,看清世俗后依然保持赤诚,保持热气腾腾的天真。

品味《水问》,能收获宽慰、感动与鼓舞。

猜你喜欢
拿破仑
下期预告 拿破仑:折腾的前半生
“拿破仑大军”
拿破仑美言惑敌
通识少年·拿破仑
拿破仑一世和他的战争
拿破仑赐地
拿破仑的军事立法活动
拿破仑的流放、监禁及其死后
拿破仑和他的士兵们
论拿破仑对外战争性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