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聚乙二醇及摩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

2021-08-11 14:08连娇燕陈颢予蒋成鹏王宝林徐晓红
医学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布拉聚乙二醇酵母菌

连娇燕,陈颢予,蒋成鹏,王宝林,周 丽,徐晓红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消化感染科,甘肃 兰州 730060)

便秘(constipation)是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研究报道,全世界有3%的儿童受到便秘的影响,在某些地区高达30%[1,2]。儿童便秘大部分是功能性便秘,指的是除外消化系统及全身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因素相关的便秘,多见于学龄前期的儿童及幼儿,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易感性、低社会经济地位、每日纤维摄入量不足、液体摄入量不足等。功能性便秘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表现为大便次数的减少、排便困难、腹痛、排便时哭闹、大便失禁等一系列症状,不仅影响儿童的消化系统功能,还危害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3]。因此早期合理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便秘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除了改变饮食及生活方式,严格规律的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其中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温和的渗透性缓泻剂广泛应用于便秘的治疗,但单一的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医推拿手段广泛用于临床,而摩腹更是被广泛用于便秘的治疗,这为儿童便秘的治疗拓宽了思路。布拉氏酵母菌散(亿活)作为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的真菌性益生菌,可暂时定植于肠道,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及肠道功能,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类疾病的良好用药。但是国内关于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聚乙二醇及摩腹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聚乙二醇及摩腹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消化感染科收治的124 例功能性便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 例,女61 例,年龄1~12 岁,平均年龄(6.58±0.2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2 例。对照组中男32 例,女30 例,年龄2~12 岁,平均年龄(5.12±0.67)岁,病程6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2.00±5.45)个月。实验组男31 例,女31 例,年龄1~12 岁平均年龄(6.95±2.37)岁,病程3 个月~4 年,平均病程(16.00±7.3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FC 罗马Ⅳ标准[4,5];②年龄1~12 岁;③用药前24 h 未用过泻药、抗生素、胃动力药、益生菌、中药。排除标准:①肛门、直肠局部的器质性病变及先天性肠道异常;②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食物过敏引起的便秘和其他伴有便秘的疾病。

1.3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具体如下:①饮食:每天保证除牛奶以外充足的水量摄入,增加水果、生蔬、麦麸、全麦面包、谷物的摄入;②运动:家属协助制定规律的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③排便训练:每天在规定的时间训练患儿排便,时间选择一般在早晨睡醒后和晚餐后1 h 左右,每次训练10 min,每天坚持训练2 次。

1.3.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和摩腹疗法治疗。每天早餐前口服聚乙二醇(江西恒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031,规格:A 包:氯化钾0.74 g,碳酸氢钠1.68 g;B 包:氯化钠1.46 g,硫酸钠5.68 g,C 包:聚乙二醇4000 60 g),用量1.5 g/(kg·d),口服6 d,之后再维持治疗至2 个月,用量0.5 g/(kg·d)。同时使用摩腹疗法,家长坐于患儿一侧,掌摩法于患儿的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治疗,持续时间约为5 min,另按揉双侧阳池、足三里各3 min,2 次/d。

1.3.2 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配合聚乙二醇和摩腹疗法进行治疗,聚乙二醇用量和摩腹疗法同对照组,布拉氏酵母菌散(BIOCODEX,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00086,规格:0.25 g<菌粉>/袋)选择在早饭以及晚饭后使用温水吞服,年龄3 岁以上1 袋/次,2 次/d;3 岁以下婴幼儿,1 袋/次,1 次/d,连续治疗2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大便性状评分。治疗效率:①临床控制:便秘、腹胀、哭闹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每天排成形软便1 次,排便困难、哭闹症状消失;③有效:间隔1~2 天排便1 次,排便困难、哭闹症状改善;④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⑤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腹痛、呕吐、腹泻、腹胀等。大便性状评估采用Bristol 粪便分型标准:Ⅰ型(1 分):粪便为颗粒硬球状;Ⅱ型(2 分):粪便表面凹凸,香肠状;Ⅲ型(3 分):粪便表面有裂痕,且为香肠状;Ⅳ型(4 分):粪便表面光滑,形状像蛇或香肠一样;Ⅴ型(4 分):柔软块状,断边光滑;Ⅵ型(5 分):糊状大便,粗边蓬松块;Ⅶ型(5 分):无固体状,水状。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和(%)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1 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3,P>0.05);治疗2 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实验组腹胀、哭闹/便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便秘、排便困难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腹痛、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2.4 两组大便性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1 月后大便性状评分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个月后实验组大便性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大便性状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大便性状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儿童便秘通常是功能性或特发性的,与疼痛或不愉快的大便事件后的行为抑制有关。粪便在结肠和直肠内堆积,导致水的吸收,从而积累硬的粪便物质。这种大便张力牵拉乙状结肠和直肠,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肠充盈时的“需要离开”的感觉会随着慢性粪便负荷对直肠的持续拉伸而减弱。治疗需要首先消除硬便,然后保持持续的软便。一个支持性的和长期的治疗需要几个月[6]。

临床上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主要是将非药物和药物干预结合来达到治疗目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正确的教育、饮食和运动、排便训练、生物反馈及中医理疗;药物治疗包括泻剂、灌肠剂和栓剂、微生态制剂。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去除粪便嵌塞、维持治疗、停药[4]。而聚乙二醇是去除粪便嵌塞、维持治疗的一线药物[1]。聚乙二醇符合结肠生理功能,易溶于水而形成粘性胶浆润滑肠壁,从而软化肠道内粪便并促进其排出,温和无刺激,不影响肠粘膜的完整性,能迅速缓解便秘症状,长期使用无明显耐药性,并且无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不良并发症[7]。布拉氏酵母菌属于人体正常的有益菌群,可降低肠粘膜通透性,促进肠上皮细胞分化、成熟,重建肠粘膜屏障功能,保障肠蠕动,促使食物残渣的排泄,进而缓解便秘[8-10]。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聚乙二醇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同时辅以中医理疗的摩腹疗法,促进患儿的康复。摩腹作为中医推拿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手法,顺肠蠕动方向摩揉腹部后可直接加强肠蠕动,激活患者便感;柔和有力的手法刺激可通过反射调节产生抑制中枢的效果,副交感神经随之兴奋,交感神经抑制,最终增加降结肠、直肠蠕动频率,肛门内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排便随之变得更加轻松;摩腹也可明显改变腹压,增强直肠复合运动,反射性引起肛门内括约肌松弛,有助于粪便顺利排出[11]。

本研究中,治疗1 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儿腹胀及哭闹/便痛消失天数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聚乙二醇及摩腹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在维持治疗2 个月后,其有临床效率进一步提升,有效改善患儿腹痛、哭闹/便痛症状,腹泻、呕吐、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降低。

综上所述,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聚乙二醇辅以摩腹疗法的联合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可行,足量足疗程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布拉聚乙二醇酵母菌
陶瓷助剂聚乙二醇分子结构及热变性研究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吉米问答秀
安安琪琪的故事16不拉肚就靠“布拉杜”
阿布拉卡达布拉!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物学活性验证
让面包变“胖”的酵母菌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聚乙二醇嵌段长碳链二酸共聚物的合成与酶降解研究
蜂蜜中耐高渗透压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