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获得感、幸福感调查结果规律探析*

2021-08-11 08:57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光早王晓东李冬美胡瑛
区域治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调查结果幸福感公平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光早,王晓东,李冬美,胡瑛

近年来,中央多次提到“获得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目标。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获得感调查研究和测度成为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内容。

2020年年底,课题组采用现场和线上两种方式对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四川凉山、甘孜、阿坝三州的农民进行抽样调查,现场采集资料并整理出调查问卷1021份,线上通过手机微信等方式获取远程有效调查问卷1011份,分析农民对脱贫攻坚实施的各项政策的态度和总体获得感,研究农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本文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法比较研究探析获得感、幸福感调查研究的一般规律。

一、获得感较大程度上以实际获得为依据

幸福通常指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幸福感就是人们处于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的感受,个人主观感受特征较浓。获得感在一定程度上以人们的客观获得为依据,经济增长会大幅提升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尽管其边际收益会递减[1]。改善实际获得仍是获得感提升的重要基础,但人们主观公平认知的诱导效应已然突显,改善人们公平认知对实际获得触发获得感具有明显作用[2]。可见,虽然实际获得具有基础性作用,但人的主观感受常随认知的变化而波动,如果个人认为自身遭受不公平对待或他人比自己获得更多,其获得感、幸福感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其获得感幸福感甚至低于获得前的水平。

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且已解决吃穿等基本生存需要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以收入表征的实际获得增加很容易让人们在生活中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收入对居民幸福感具有决定性影响,本课题组在四川民族山区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个观点。近年来农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加且增速较快,甘孜州、阿坝州也是类似的情况。课题组2020年年底在四川三个州的调查包括“您对近几年农村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是否满意”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非常不满意。统计显示1021份现场调查结果为非常满意249份、比较满意417份、一般315份、不太满意37份、非常不满意仅3份。统计显示1011份网络调查结果为非常满意228份、比较满意329份、一般373份、不太满意58份、非常不满意23份。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对政策的实施感到满意,且非常满意占有较大比例,接近四分之一,不太满意及以下的仅有5%,脱贫攻坚实施地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处于较高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支持客观物质获得会很好地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的观点。

二、获得感、幸福感调查结果一般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即高斯分布(Gaussiandistribution),该分布对很多科学研究有重大价值,本课题的获得感调查结果也呈高斯分布。正态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

本课题组8个小组的现场调研均显示,大部分农民对近几年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有较好的评价,满意度较高,获得感、幸福感呈较为明显的正态分布特征,大部分村民在较好和一般的频段,少部分村民认为非常好,仅有极少数认为非常不好。

图1为1021份现场调查问卷的获得感统计模拟,对近几年农村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是否满意?A.非常满意共249份,B.比较满意共417份,C.一般共315份,D.不太满意共37份,E.非常不满意3份。如图所示,调查结果呈正态分布,且满意度较高。

图1 村民满意度

三、获得感、幸福感调查结果纵向上受自身客观获得影响较大

人们纵向获得感的提高,指人们习惯于将当前所得与前一个时间周期的所得作对比,在经济总体形势较好且保持GDP增速6%左右的情况下,人们的纵向获得感无疑是正面和乐观的。经济“发展主义”的理论也认为发展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矛盾问题,大多数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解决也主要依靠经济发展,该理论从侧面支持了纵向获得感提升人们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观点。也有研究认为,人民纵向获得感的提高带来横向获得感的相应提高,由此显示为福利的大幅度改善,可以平抑横向空间维度上某些不平等、不平衡而产生的“相对剥夺感”[4]。

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我国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并且服务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村民的获得看得见、摸得着,获得感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也处于较好水平。在实地调查中,很多村民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生活水平近三四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的贫困户说“一辈子都没想过能住上楼房”。总体来讲,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脱贫攻坚政策实施期间,提升到了很好的水平。

四、横向获得感在一定单位内部具有零和博弈特征

人是社会化生活的动物,总是拿自己跟身边的人对比,也有研究证明,相对获得对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的影响比自身纵向获得感大,横向获得感通常还会占主导地位。

(一)客观物质上的获得对比在一定单位内部有零和博弈特征

零和博弈通俗地解释就是指在博弈的过程中有赢必有输,有输必有赢,赢与输加起来必然等于零。零和博弈属于非合作博弈,是指博弈中甲方的收益必然是乙方的损失,即各博弈方得益之和为零。假定有2个局中人A和B,每个人都有有限数量的策略,他们的偏好结构可以用赢得矩阵表示。简单地说,零和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A得到的将是B失去的,或者A失去的将是B得到的,结果总是等于零。

多个人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比如一个公司有10个人,有10万元钱的利润单位内的人员分配,总和总是一定的,内部10名职工间如果有人得到多一些,则其他人必然分配得少一些。假定10个人都能客观评价自身所得,且获得感、幸福感与获得的金钱分配完全相同的比例相关,则我们可以得出横向获得感、幸福感在单位内部也是零和的。如果10万元均分,每人得到1万元,则每个人横向相对比较为零,但现实中这种情况是鲜见的。

(二)个人获得感、幸福感横向对比上的影响其总和常是负面的

接着上面的例子,因每个人能力水平和付出贡献有差别,平均分配也会造成另一种不公平,所以分配总会依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且不会绝对平均。假如10人当中有2人贡献大且居于主导地位,每人分得3万元,其余8人每人分得0.5万元,则2人具有获得感、幸福感的相对优势,8人产生相对剥夺感,且0.5万元相对于3万元有较大的差距,相对剥夺感会比较强烈,2人的相对优势获得感可能远不能弥补8人的被剥夺感。或另一极端情况,1人全部分得10万元,其余9人所得为零,更能形象地说明相对剥夺感的形成比获得感容易且常占主导。有研究显示,获得感在一定程度上以人们的客观获得为依据,其边际收益会递减[5]。一般情况是员工收入随工作年限、经验贡献程度等逐步增加,且工作经验丰富的处于支配地位。低收入者幸福感受绝对收入的影响显著,高收入者幸福感受相对收入的影响显著。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幸福感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而相对收入并不会随着平均收入的增加而提高[5]。本案例假设处于主导地位的职工经济上也常处于优势地位,他们较多的获得对幸福感的贡献反而较小,而普通弱势地位的职工获得少,相对收入的减少会扩大其剥夺感,幸福感总和倾向于负。

本课题组在进村入户调查时,村民总体纵向获得感都比较好,但问及政策是否公平时,村民绝大多数都表示感谢国家很好的政策,大部分村民都隐晦地表示村组干部政策执行中的优亲厚友(或其他形式的执行不公)是不公平的主要来源,也表明横向对比对纵向获得感增加的负面影响是脱贫攻坚获得感、幸福感减弱的主要因素。现实中,优亲厚友获益的是少数,而大多数人会感觉到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产生了相对剥夺感,是自身获得感受负面影响,跟上文的分析基本吻合,横向的获得感、幸福感总体是在零和及以下的。我们的脱贫攻坚调查表明,国家“为人民服务”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而行政具体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逐步改善和解决。

综合分析纵向绝对收入和横向相对收入时,二者对居民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而且相对收入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绝对收入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目前我国存在的“伊斯特林悖论”问题,即居民绝对收入的提高不一定能显著提高居民幸福感[3。]古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告诫仍具有普世意义,当前我国致力于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应关注和解决公平和公平认知问题。

五、推论及探讨

基于上述横向获得感影响的分析,在乡村振兴及其他国家政策实施中,公平的重要性不亚于经济增长,如何保证政策实施公平公正成为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构建普遍机会公平的社会,同时强化对基层干部“优亲厚友”的监督成为乡村振兴获得感提升的重要内容。

引申来看,在一些单位内部,如机关事业单位等,工资机制已经相对稳定的情形下,单次福利分配中绝对平均的分配方式会比其他方式更好地提升单位职工的整体获得感、幸福感。因为占主导地位、资历较深的单位职工通常经济上也处于优势地位,而处于弱势的年轻人经济状况总体相对较差,按照收入边际效益递减原则,弱者多得社会效益会更好,因此平均的分配方式比其他方式更能提升单位总体获得感。

猜你喜欢
调查结果幸福感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笨柴兄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幸福感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