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1-08-11 17:23王勤
考试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低年级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王勤

摘 要:低年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段,更是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重视低年级数学教学,通过采取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低年级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为此,教师可以从多媒体教学、生活教学、动手操作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策略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學科,这一属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化解数学教学的抽象性、降低学习的复杂性,就至关重要。多媒体、生活、动手操作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一、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和新课改的产物,将其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入眼的图画、入耳的声音、入脑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多感官系统,让他们在多媒体画面的指引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获得对知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多元化、立体化的情境中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一旦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充分挖掘,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

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认知这两种运动形式,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用多媒体弥补小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短板,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出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有缓缓上升的电梯、缆车、旋转木马、摩天轮等。通过色彩、图画对数学文字和符号的渲染触及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对平移和旋转的强烈关注,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大量感性材料的支撑下,思维活动更加灵活,更加主动。他们认真观察多媒体画面,收集有效信息,在观察、思考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有的发现电梯、缆车等一类现象总是沿着直线做运动,旋转木马、摩天轮则是绕着一个中心转动.......。教师将学生的这些信息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完善对平移和旋转的结构认知,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在热烈活泼的氛围中得到提高。

除了利用多媒体激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呈现知识的变化过程,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更好地支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思维的抽象发展,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入深度,加深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

像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角概念的直观模型,提高空间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将静止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现于学生的感官,获得多元理解,拓展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多媒体课件演示扇子、剪刀一张一合的过程。思考角有什么变化?学生在多媒体画面的刺激下,看出角随着两条边张开的程度不同而变大变小。由此得出“角的大小比较”。而在学习“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时,同样借助多媒体增强教学效果。课件演示两个角重叠在一起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清楚地看清了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掌握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使学生依托多媒体唤起活生生的角的形象,他们对角的理解不再流于表层,而能够从动态的角度认识角、建构角。教师无需多言,学生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 生活化教学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都是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有着较强的生活性。因此,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教学回归本质的表现,能够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绩,忽视生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将数学课上成纯粹的理论课,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他们感受不到数学的存在和意义,逐渐失去学习动力,影响数学教学的进程。因此,要想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就要重视生活教学,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活气息,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这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若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说教,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认为数学深不可测,影响学习态度。还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流于表层。为此,教学时,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表现,建构具体直观的数学形象,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如教师让学生掂量一下一颗黄豆、一粒花生米、一枚硬币等的重量,感受1克物体的重量,建立1克物体的重量结构。这样学生对1克的认识不再是抽象的、理论的,而是具体的、直观的,记忆效果自然比较理想。按照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1千克的生活认知。就这样,通过引入生活元素,突破教学重难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教学效果。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生活,只有将数学知识寓于广阔的实践背景中,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实践像一座桥,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生活链接在一起,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理解走向应用,延伸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平台。如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让学生测量生活中桌子的长度、书本的宽度、空调的高度,并带上合作的长度单位。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对厘米、米这些长度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明白它们作为长度单位存在的意义;在学习了《克和千克》一课后,让学生用克和千克估测一个苹果、一根火腿、一个鸡蛋的重量,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直观感知,培养估测能力。

只有将数学根植于生活中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才能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其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魅力,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猜你喜欢
低年级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