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1-08-11 17:51郑晓唯
考试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创新能力信息技术

郑晓唯

摘 要:社会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當代学生受应试思想影响,在学习和实践中缺乏创新精神,无法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应转变学生思想,提高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激发想象力。文章先分析当代小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 引言

信息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是衡量新时代人才的重要因素。小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下,信息水平较以往有明显提升,然而要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就必须激发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不能止步于课上的学习,要认真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事物,只有不断探究不断总结才能提高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发挥作用。

二、 小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

(一)学习过程中存在从众心理

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学生总是看到他人学习时才开始学,很少有学生能拥有正确独立的判断。一方面与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经历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校园内的应试思想相关。学校通常以考试成绩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只要能背下题目的标准答案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这种形式下,忽视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而是以标准答案为目标,对探究知识和实践的过程缺乏重视,不利于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缺乏对创新的追求

小学生思维活跃,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利契机,但当前教育工作中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致使学生虽然有想法但是缺乏创新意识,即便有创作热情,也缺乏相关技能,很难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正是由于教育中的启发不足,才导致学生虽然有充分的好奇心,但缺乏实践的动力,因此教学只能停在理论层面,学生的实践操作极少,也很难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教学实效性较差。

(三)满足现状缺乏探究意识

知识是学无止境的,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存在偏差,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学习的范围也仅限于课本,对课本外的知识缺乏探究。课堂互动过程中,通常是教师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询问的情况,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想不到自己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对教师抛出的教材外的问题也缺乏兴趣。这既与学生受应试思想影响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重要关系,只有重视对创新思维的启发,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并引导探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应在教学中纠正学生的思想问题,通过实践任务强化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探究。信息技术课程中蕴含许多丰富的实用性知识,应抓住教学契机,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提高素质水平。

三、 借助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分享丰富资源,激发探究意识

信息技术能辅助教师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需求,使课堂教学氛围更活跃。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微课资源,向学生介绍软件的功能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向学生分享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动手创造欲望,生动的演示远比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更有趣。

比如在教学《几何图形工具》时,为了使学生对本课知识产生兴趣,可以展示一些榜样作业,再用微课播放一段制作过程,让学生亲眼看到Flash软件的创造性,进而产生探究意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知识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小学生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应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新知识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已完成的效果,比如展示一些有趣的GIF动画,或把常见的文字用多种效果展示,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能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尝试制作不同的效果,锻炼实操能力。

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若只是按部就班地练习教材中的指令,很难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只有尽量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开阔眼界,打开思维,才能使其发现计算机的实用性,进而产生自主创新的愿望。因此,要积极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学习资料,启发学生的探究欲,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二)应用网络资源,激发创新思维

如今,互联网已经接入千家万户,教学中要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可以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在线上平台分享学生作业,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促使学生提高主动性,对信息技术产生好感。网络资源能促进师生的沟通,为学生的居家实践打开学习的大门,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合理应用网络搜集资料、处理图形、文字等信息,以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对信息知识的应用。

比如在教学《GIF动画》时,首先为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GIF动画作品,这里有学生熟悉的聊天表情、影视剧画面,这些内容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接着,要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的理论知识,为学生预留自学时间,让其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去理解“帧”这个概念。在制作环节,为了使学生的创作独具个性,教师要随机分发不同的素材,有动物类、表情类、文字类等,要求学生自己调整图片的播放顺序和帧频率。当学生完成第一个GIF动画作品后,就已经掌握了操作要领,接下来就能加快速度,熟练地制作更多的GIF动画。要在本节课结束前为学生预留展示时间,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逐一播放,让大家一起观察彼此的创意,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

网络中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开阔思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应用网络提高自身能力。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搜集需要的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可以在搜索栏中搜索“航拍效果”,让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知识,为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做铺垫,使学生的作业各具特点。

(三)布置实践任务,锻炼创新能力

课堂上,可以用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和实践,以增强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通过选取微课视频,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合理的引导下感受自主学习和合作创新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简单文字特效》时,首先要为学生展示一个优秀的动画效果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字特效。接着,为学生布置如下任务: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创新能力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