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地理主体性教学模式应用策略探讨

2021-08-11 17:52马静静
考试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

马静静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各个学科都开始了对本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希望在新形势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科的教学效率,为飞速发展的社会提供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对于地理学科来说,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更充分地发挥地理学科的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主体性教学思想与学科的改革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推广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应用。文章从新课程视阈下的高中地理主体性教学的作用出发,探究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视野;高中地理;主体性教学

一、 引言

主体性教学是提高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尝试,对于新课程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远比老师的“填鸭式”教育效率要高,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下,更加强调学生对于学习效果的体验,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能力,进而发挥在生活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效果。基于这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始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来推动自身发展与自我完善,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本篇文章将进一步探索主体性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措施。

二、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地理主体性教学模式应用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在传统课程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长期坚持以老师的讲解、教授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将死记硬背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手段,反导致整个地理课堂的氛围沉闷、呆板、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学生也对地理学科产生枯燥无味的印象,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也显得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了厌倦心理,慢慢也失去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动力。而在新课程视野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更加地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欲望,进一步唤醒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通过更深入地参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加主动地学习、吸收地理知识,能够使自己对于课堂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帮助自己更高效地理解、记忆课堂地理知识,同时在此基础上,学生主动思考地理问题、探索问题答案的意愿更加高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将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意义,学生在更深层次的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这对于学生离开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具有十分重要现实作用。

(二)提高高中地理知识的现实效用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向学生们系统地展示了包括地质地貌、地球运动、旅游交通、人种人口等覆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又丰富多彩的地理世界,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地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动力之一,通过地理知识有效指导今后的生活实践。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为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际载体,将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和具体案例带入地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地理课堂上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效用。运用高中地理知识,揭示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高中生能够真正懂得知识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的道理。

(三)增强学生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创新性

在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则是个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竞争,总而言之,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对于先进人才的必须要求。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已经为学生未来工作、职业、技能的选择方向打下了基础,在高中阶段,部分学生有意无意地开始建立完善的知识与技能体系雏形。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通过主动性教学模式的开展与推广,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安排中,充分考虑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尊重学生作为地理课堂和学习活动的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完成创新性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建立,并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落实到对实际生活现象的研究中去,为学生踏入社会后进行创新活动做足充分的知识积累,打好坚实的现实基础。

三、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地理主体性教学模式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课堂提问设计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常用方式,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公。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对于学生理解、记忆课堂教学内容的积极作用,要对课堂提问的内容设计以及学生解答问题的方式设计进行优化,设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的问题和方式。如在“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材设置了“对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运动变化及其原因进行推断”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并由专门设置的同学对组内学生的答案进行整理和记录,在讨论完成后,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再由教师进行专业的点评和正确答案的解析,学生通过将自己的答案与不同回答和正确答案相互印证,逐步完善自己的答案的解答思路。

(二)推动地理课堂氛围的生活化

主体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是以高中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为基础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更细致地来说,是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主体。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不断深化地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步推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活化,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地理课堂的教学素材,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氛围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将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融入现实生活中,以地理课堂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参与社会实践。如在“大气污染治理与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课题中,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去调查周围的环境污染案例,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大气环境变化,并结合自身的感受讲述关于空气质量下降的害处,使学生的地理现象探究活动打破课本与课堂的束缚,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实际行为。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
家乡山河亦教材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人文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