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媒体智库建设与发展研究

2021-08-11 09:12邵林
新闻爱好者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型智库智库建设

邵林

【关键词】新型智库;教育媒体智库;智库建设

近几年,众多国家级媒体紧跟时代大势,将构建媒体智库作为新时期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转型迭代步伐。瞭望智库、财新智库、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光明日报智库等一大批由主流媒体主导的媒体智库,快速崛起且表现亮眼,彰显了主流媒体在政策研究、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行业类媒体是主流媒体传播矩阵的重要成员,教育媒体在行业媒体布局中占据着重要比重,通常由国家及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精准面对用户,受众群体庞大且稳定,报、刊、网平台多元,专业影响力大,是教育舆论引导的主阵地、主平台。在媒体智库化建设的浪潮中,教育主流媒体建设智库,在传播平台、传播技术以及咨政方式等方面的资源有独占性,具有专业研究、思想传播、舆论引导、行业服务等先天优势,如何抢抓机遇,推动主流教育智慧转型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找准方向和着力点,找到发展逻辑和操作模式。

一、建设教育媒体智库的必要性

“媒体智库就是以媒体组织、媒体机构为主体办智库,进行智库建设,是媒体与智库的结合。媒体智库是利用媒体优势资源,以开展深度研究为核心业务内容的研究性平台或机构”。[1]媒体天生具备智库基因,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智库、媒体两者的关联与融合越发紧密,而“专业化是现代智库或者思想库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2],因此,主流教育媒体建设智库,依托教育媒体专业化优势,应对媒体技术、舆论环境以及教育行业改革进程推进的挑战,为自身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一)适应顶层设计发展的需要

智库建设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2015年《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2018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建设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行业智库、专业智库和媒体智库”。教育媒体建设媒体智库或媒体智库化,随着国家智库战略的实施逐步明晰。

国家关于建设新型智库的文件中多次强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型特色智库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宏观战略的背景下,教育类智库建设及作用发挥与否,是影响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主流教育媒体长期以来承担着服务教育决策、传播主流社会价值、总结行业经验、推进行业改革发展等职责,因此,依托主流教育媒体建设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服务专业的新型智库,既是响应国家号召接轨顶层设计的需要,也是完善国家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二)适应当下教育深层次改革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全社会对教育普遍关注。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统计管理规定》指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9万所,在校生2.76亿人。[3]近年来,尽管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显著,但广大群众对于公平、优质、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强烈,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教育深层次问题在发展中显现,校园安全、师德师风、课业负担、择校热、青少年身心健康等各类教育问题常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新华财经年报》2019年国内网络舆情分析,教育舆情在各类舆情当中表现活跃,舆情频发,甚至因为教育问题引发其他社会舆情。建设主流教育媒体智库,可以发挥教育媒体在重要教育决策部署、重大社會事件和重要形势研判等方面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以及媒体长期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及时发现问题,为公众释疑解惑,化解矛盾,为政府决策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适应主流教育媒体现代转型的需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4]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教育报刊与所有传统媒体一样,面临着发行量断崖式下滑、广告创收严重缩减的不利形势。教育行业媒体长期办报办刊过程中形成的体制内报刊的生产方式、出版流程、工作思路以及话语表达体系,已无法满足教育受众实际需求,主体受众流失,主流地位和专业影响式微。

面对新媒体技术和新传播环境,原有主流教育媒体发展边缘化趋势加剧,推动教育媒体转型发展成为紧迫课题。关注智库建设正是激发传统教育媒体发展活力,基于媒体自身在专业研究、传播平台、传播技术以及咨政咨询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媒体智慧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

(四)适应教育战线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广大青少年价值观受到多元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影响,容易是非观念不清。而青少年时期正是三观成长关键期,主流价值观是否正确,不仅关系个人,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系统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基础,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说,“教育战线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独特战线。这个独特战线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方面替代不了的。可以说,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最直接的是教育系统”[5]。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新挑战,要建设好教育媒体智库,加强对于新时代教育战线意识形态重要问题的研究,利用媒体自有平台载体,立德树人,引领广大青少年成长,巩固壮大主流思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因此,推动教育媒体智库建设,既是教育媒体顺应媒体发展潮流、摆脱自身发展困境、重塑发展优势的主动应对,更是提高站位、服务大局,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创新服务价值、提升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水平的时代选择。

二、发挥教育媒体智库价值的可行性

新型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保障,习总书记提出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并强调“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建设教育媒体智库,正是落实主流新闻出版单位建设专业化智库要求,服务大局、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积极尝试。那么,教育媒体如何突破媒介功能定位,发挥新型智库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推动公众参与治理,服务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教育治理问题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提高公众参与度是改善教育治理、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一环。教育政策制定要了解基层,广泛听取民意、汲取民智,但高端智库研究重心往往局限于宏观管理政策层面,且书斋式或理论式研究较多,与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教育问题存在脱节现象,社会智库、民间智库又缺乏与教育决策部门的常态沟通机制,参与决策机制缺失,研究成果得不到足够重视,影响范围有限。

主流教育媒体智库熟悉行业规律、了解基层教育民情,具有媒体敏锐的新闻嗅觉、深刻的行业洞察力,可以通过组织采访、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民意以及专家意见,建立和完善教育决策过程中群众参与的利益表达机制。同时,发挥官办教育主流媒体身份优势,以内参、特稿等形式与党政部门及有关领导建立直接联系,提供决策参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是江苏省教育厅直属的“官媒”,该社在推进媒体智库战略中利用官媒身份,建立起媒体与省教育主管部门对口联络机制,开通教育政策咨询宣传“直通车”,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教育问题定期约请省教育分管领导和负责人,组织座谈听取意见,解读政策导向、工作进展。因此,主流教育媒体智库不仅要发挥官方渠道优势,实现有效的上传下达,还要依托平台优势,提供教育决策中公众能够广泛参与并表达的机会,实现决策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增强政策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二)凝聚社会教育共识,疏导公众情绪,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教育政策涉及公众根本利益,从出台到实施落地,获得公众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而传统教育智库,比如省部级政策部门设置的“研究室”以及各省教育部门设置的“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咨政建言是工作核心,但缺少与公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和意识,成果影响范围小,表述不易被公众接受和理解,难以形成广泛的社会知晓和共识。而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公共话题,社会公众因为缺乏对教育问题专业判断的能力,容易基于个人利益关系对政策制度进行评判,加上社交媒体为博眼球,断章取义推波助澜,导致公众对政策误读,放大负面影响甚至以讹传讹。如2016年5月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江苏高考减招事件,触发点正是部分家长对于招生计划在数字调整上的误读。[6]

教育媒体智库在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平台多,且积累了众多行业内教育专家、学者资源。编辑记者长期工作在新闻一线,对于教育的热难点问题有着深度研究和认识,因此,媒体智库要及时针对教育热点主动发声、精准提出专业意见和对策建议。用受众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传播政策、解读政策,利用自身专业的传播平台和熟悉传播规律的优势,最大范围地凝聚社会共识,为政策宣传、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发挥喉舌公信力与智库权威性双重效应,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智库之于舆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发挥智库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但在当前我国的舆论引导机制中,智库是相对缺位的,特别是一些热点公共事件中,智库的声音比较弱。而与此同时,引导教育舆论、传递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主流教育媒体的重要职责,主流教育媒体的舆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稳定和谐和人心所向,“分析舆情、研判舆情,引导舆论、掌控舆论,新闻媒体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7]因此,发挥媒体与智库在舆论引导中的正向双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育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建设教育媒体智库,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及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遵循教育行业规律,通过专业报道、评论等解读公共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同时,依靠媒体智库传播意识强和专业研究影响力大的特征,扩大智库的专业研究影响力,在舆论引导中发挥作用,“以其独立、客观、公正的角色和专业的知识背景充当决策者与公众之间分歧的‘缓冲阀”[8],以客观、专业的姿态主动对民众关心、社会关切的教育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运用接地气、有亲和力的语言,及时将复杂的专业问题通过公众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为重大教育方针的制定、重要教育政策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当下,舆论生态、媒体环境、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为提高教育舆情管理能力,教育媒體智库应强化教育舆情动态管理策略,建立健全包括教育、公安、网信等多部门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制订舆情预警方案,根据事态的轻重缓急开展风险评估、科学研判,协助政府提升舆情治理能力。

(四)拓展专业服务供给,顺应教育分众化需求

提高专业智库服务能力,鼓励新闻出版单位积极向知识服务型专业智库方向发展,这是国家推动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强调的重要任务之一。专业化服务是行业媒体的重要职责,主流教育专业媒体在近几年的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在主动做深做细信息服务的同时,顺应受众分众化需要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服务教育行业、服务地方教育发展,初步体现了智库化特征和属性。

研究各级政府及附属部门的教育决策,为社会管理提供智力支持,是教育媒体智库首要研发的产品。教育媒体建设智库要聚焦教育行业,并将自身发展与行业服务相结合,将服务内容延伸至课题研究、舆情监测、行业咨询多个方面,“将媒体原有服务领域由单纯的信息传播服务,转变为战略研判、理念挖掘、方案供给、价值传递等服务内容和形式”。[9]2019年9月,中国教育报刊总社中教传媒智库与无锡滨湖区教育局联合编制《无锡市滨湖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5)》,通过记者观察、一线调研、专家采访等形式,利用行业资源和数据挖掘能力完成行业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服务。《人民教育》2020年初发布《2019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包括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研究前沿与热点、典型案例三个板块内容,对全年教育政策要点、研究重难点以及典型经验实践等加以总结、提炼,深化行业内以及整个社会对于教育发展宏观、中观认知,指导学校、师生和家长教育实践。

三、教育媒体智库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近年来,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为代表的主流教育媒体,积极探索媒体智库建设,寻求自我迭代转型。建设中基本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依托原有媒体,延伸原有的报道功能,开辟专栏、专版、专刊等专门阵地,推出主题报道、理论文章、研究成果等;另一种是以媒体为母体,组建专门的智库机构开展研究,提供服务产品,强化行业政策研究和治理服务能力。但是,从总体来看,媒体智库毕竟发展时间较短,总体表现还不尽如人意。

(一)传统媒体智库建设的潜在问题

1.对媒体母体依赖度较高

无论是资金来源、人才支撑,还是研究方式和产品生产,发展中的教育媒体智库较为依赖母体属性与资源,导致其体现了较强的教育媒体属性。首先,智库产品多限于新闻生产、深度报道和舆论传播领域,未能显示智库在行业专业研究和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价值。《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8)》在总结媒体智库影响力因子时就指出,过强的媒体属性使媒体智库偏于“传播”而非“咨询”。[10]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智库主要通过听证为政策制定者、倡导者提供咨询支持,以及定期发布政策倡议等决策影响教育政策。其次,媒体智库的治理模式仍沿用传统媒体机构的思路与方法,大部分教育媒体智库还没有专门的运维模式,以政府和所属主管主办单位为主要投入来源和服务对象,产品主要供给政府,因此资源投入、配置都体现了较强的行政化、计划性,影响智库发展的活力。

2.缺乏高端多元人才

研究力量是智库建设的核心资源,而目前教育媒体智库普遍存在专业研究力量不足、人才结构同质化的窘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曾因为参与制定纲要的专家学者以教育领域居多,具有高度同质性,导致制定出来的纲要实践性不足,在颁布时受到质疑。现有教育媒体智库研究人员主体来自教育传媒及教育研究相关专业,学科背景和研究经历接近导致研究的视角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影响教育发展和公众对教育置疑的不再单纯是教育内部问题,而是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舆论传播等多方面,因此智库团队应具有跨领域、跨学科、数据化的综合性,不但需要专业研究人员,还需要在智库运营、管理、营销等多方面具有经验和优势的人才,才能提出更切实的战略构想、解决方案,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政府、市场认可和资金资助。另外,教育媒體智库主管单位基本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薪酬管理方面面临发展阻滞,缺少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奖励方式,存在着事业单位用人和市场化用人的矛盾,未能建立起动态灵活的人员引进和退出机制,因此也就难以协调吸引更多优秀顶尖人才发挥作用。

3.智库成果转化效能不高

当前,教育媒体智库建设虽能打破传统教育媒体局限,顺应转型发展需要,但不少教育媒体仅是跟风成立媒体智库,对专业特色、业务模式、运营管理缺少深度思考,未能平衡原有的新闻采编和智库研究的关系。科学的研究方法、高质量的智库产品,是智库获得认可的重要保障,但媒体智库在追逐新闻热点和研究重点间需要做好平衡。研究方法上,教育媒体智库缺乏现代智库必备的专业性运营管理力量和学术服务团队,也缺少成果推广机制和平台,不能打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径,导致智库管理效能不高,因此,难以形成特色智库品牌,影响智库的后续发展和成果转化。成果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多以传统学术性论文发表为主要依据,未能建立以对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产生实际影响和社会效益为依据的多元评价标准,直接影响智库的发展活力。而论文研究内容往往偏重对教育具体问题的短期研究和应景分析,缺少战略性、储备性、前瞻性研究,研究成果思想性、创新性不高,不能紧跟行业前沿或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无法有效满足决策需求和社会公众需要。

(二)推动教育媒体智库建设的对策措施

建设教育媒体智库,目标是服务于国家教育战略部署,为教育改革发展和区域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提供战略研判和政策支持,媒体与智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教育媒体与其他媒体一样,在智库化建设过程中往往知易而行难,面临包括理念更新、机制障碍、人才缺乏、激励不足等多方面的瓶颈制约,未来发展仍需大胆探索创新策略,真正找到教育媒体智慧转型的驱动力。

1.构建独立运作模式,发挥新型智库功能属性

教育媒体智库虽然根植于教育媒体,但其功能属性决定了其必须构建独立的管理与运作模式,持续强化自身的社会属性、功能属性与独立属性。发展中需要遵循智库发展规律,推进符合自身发展需要、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有利于激发智库活力的管理体制和配套运作制度,为智库发展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育媒体智库既不同于教育智库,又不是媒体与智库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需要立足自身核心能力和核心资源,在重要教育政策议程设置、教育研究、评估、信息发布、成果传播等环节发力。一方面,扬长避短,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专业研究力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建设教育媒体智库应避免贪大求全,避免全面开花。与政府高端教育智库、高校智库错位发展,强调研以致用,深耕教育行业实践,从媒体视角捕捉智库研究主题,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对与教育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进行关注和研判。另一方面,教育媒体智库的功能范围不应局限在单一向度的“传播”“被动咨询”上,而应依托主流教育媒体记者团队、专业科研团队、智库运营团队等,通过与党政部门、地区教育和科研院所合作,全方位介入教育政策制定的前端程序、中期建言与后期完善等过程,构建全链条服务模式。

2.优化多元人才配置,提升智库核心竞争力

一流的智库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建设教育媒体智库,组建兼具思想引领力与实践创新力的专职科研专家队伍,持续提升媒体智库的咨询服务效能,是媒体智库锻造核心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教育媒体智库除要将资深记者、编辑培养为智库研究员外,还要借助“外脑”,吸引教育政策研究学者、资深名师名家以及教育管理者等加盟,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问题上设置议题、主动发声。另一方面,在强调研究专业化的同时,更需要做到多元化。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优化专家库结构,主动吸纳多学科、多机构、多部门、跨区域的专业研究者,比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人员充实研究队伍,还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突出、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决策咨询团队。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让研究人员去政府、企业、高校等机构兼职、参与项目研究,与此同时,还可以创建多方协作参与的深度战略合作网络,有效弥补媒体智库在人才储备方面的短板,释放智力协同的潜能。“良好的人员流动机制、多元的人才合作途径、高效的辅助人员协助是促进智库不断创新的三大重要因素”。[11]

3.注重平台拓展技术赋能,提高智能服务品质

教育媒体智库在孕育和完善核心业务的同时,要将产品定位逐渐面向行业和社会广泛需求,建设智库成果推介和转化平台,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变现。一是延伸服务链条,提供包括评估评测、规划咨询、数据调查、会议论坛等多种类型的思想产品,以及个性化、特色型的智慧服务。二是强化属地研究导向。国家级主流教育媒体智库着重聚焦宏观教育决策,为发展民生保障与社会稳定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地方教育媒体则应紧扣地方教育发展特色现状,围绕地区教育、学校需求,开展专业研究,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深耕垂直领域,打造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智库产品。还可以区域联动,如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水平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着诸如教育国际化等与中西部地区不一样的教育问题,媒体智库可以针对地区教育共性问题开展研究。三是改进智库研究方式,大数据为智库发展提供了更精准有效的研究工具和信息获取渠道,是智库化建设的技术保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掌握数据资源是提升竞争力、增强话语权的首要条件。教育媒体智库的研究方式要从传统采用的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等新技术转变,主流教育媒体建设智库要补齐长期以来的技术短板,加大硬件软件投入,招纳大数据人才,通过技术开发、资源整合,加紧建设有实用价值的教育行业数据库,积累支持行业研判的数据资源。同时,注意合作与共享,与信息统计部门、商业大数据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逐步建立起专业化数据系统和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为智库研究提质增效,科技赋能,提升自身的分析研判、战略推演能力,提高服务教育行业的品质。

四、结语

主流教育媒体进行智库建设,不仅丰富了现有智库类型,使教育媒体咨政、服务功能发挥更有效,也为处于转型关键发展阶段的教育媒体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当前,智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主流教育媒体只有将智库建设与教育媒体主业紧密融为一体,互为助益,一体化发展,深入研究行业智库的发展路径和运作方式,才能真正找到教育媒体智库转型的驱动力,更好地承担新时代教育传媒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黄楚新,刁金星.发展媒体智库需要扬长补短[J].青年记者,2019(5):11-13.

[2]陳振明,黄元灿.智库专业化建设与公共决策科学化[J].公共行政评论,2019(3):104-192.

[3]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年度发布[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340/sfcl/201902/t201

90226_371173.html,2019-02-26.

[4]中国网信网.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20-04/28/c_1589619527364495.htm,2020年4月28日.

[5]陈宝生.做好教育战线意识形态工作[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712/t20171205_320600.html,2016-12-22.

[6]刘慧婵,耿丹青,蔡炜,劳汉生.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智库舆论引导功能的发挥[J].教育评论,2019(7):14-20.

[7]丁柏铨.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参与国家智库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新闻爱好者,2014(2):5-8.

[8]石伟.着力发挥智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218/c40531-30759960.html,2019-2-18.

[9]刘红兵.媒体智库与智慧媒体[J].传媒,2019(2下):9.

[10]朱喜基.媒体智库建设的重要性、短板及进路[J].青年记者,2020(4中):82.

[11]韦路,李佳瑞.2008-2018全球智库发展变迁及对中国媒体智库的启示[J].社会科学文摘,2019(11):120.

(作者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小学生数学报》主编)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新型智库智库建设
新形势下基层党校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研究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哈尔滨市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党校智库建设:思路与对策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探析
信息情报在我国智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探究国家开放大学新型智库建设运行模式
中国经济转型期智库研究
构建江西特色新型智库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