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帮助我用学习改变命运

2021-08-12 03:26孙钰芳编辑谢泽
中国三峡 2021年6期
关键词:日喀则市三峡大坝藏语

◎文 | 孙钰芳 编辑 |谢泽

4月24日,索朗旺久作为三峡大学西藏班学生代表,应邀参加“百年奋斗路 世纪三峡情”国企开放日活动。

在三峡大学西藏班学生代表队的大巴车上,记者第一次见到索朗旺久。他有一张 “高原红”的面孔,说着地道的汉语,有大男孩的腼腆,聊起天来却也落落大方。

索朗旺久的家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他在手机上熟练地搜索定位,说他们的镇子位于拉孜县城和日喀则市区的中间,所以每次来宜昌上学他都是直接到日喀则,不路过县城。地图上显示,湖北宜昌到他家有3300多公里,开车要走54小时。“来上学要花3天时间,由日喀则转拉萨,坐飞机到重庆,再乘动车到宜昌。”索朗旺久平静地叙述,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遥远的旅程。

藏族学子们的大一生活,首先要适应的是宜昌的饮食和气候,醉氧反应让他们疲倦、头晕、嗜睡,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尽快适应大学节奏和生活。“还好,没有语言障碍。”记者问他藏语怎样,能不能流利地书写。他说:“我的藏语很好,读写都没有问题,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与记者想像的不同,索朗旺久家的主要产业是种青稞,并没有养牛羊。家里兄弟姐妹4人,大姐已经出嫁,二姐参加工作,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

索朗旺久高中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而弟弟选择打工赚钱,贴补家用。

靠读书改变命运,索朗旺久无疑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大学四年他获得了三峡集团的资助,这基本可以涵盖他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和交通补助,让他安心读书,没有后顾之忧。

三峡大学西藏班的学生代表

此次国企开放日是索朗旺久第二次来看三峡大坝了。2017年,刚来宜昌读大一的索朗旺久抱着纯旅行的心态来看三峡大坝。而今,他已是一名大四的水利水电专业学生,对三峡大坝,他有着比别人更深刻的认识:“我基本上能看懂三峡大坝的基本构造,三峡工程不仅可以防洪、发电,还有航运和水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巨大的效益。”

“索朗旺久”这个名字的藏语大意是荣华富贵,这是父母对他最朴素的祝福和期望。微信里,索朗旺久发给我一些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蓝天白云下是高低起伏的草场,风中的尼玛堆、夜色中的锅庄舞,披着哈达的歌唱者伴着琴声悠然而歌……

谈起未来,索朗旺久说,毕业后还是要回到家乡,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家乡的建设上。“我母亲身体不太好,父亲在附近工地打工,父母年龄毕竟大了,回家照顾他们方便。”

猜你喜欢
日喀则市三峡大坝藏语
日喀则市唐卡传承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艾玛土豆1号”在日喀则市的播期试验研究
三峡大坝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日喀则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效与农区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及产业发展
西藏日喀则市近30 年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2012年7月27日晚,三峡大坝深孔与表孔同时泄洪
《栴檀瑞像传入中国记》的回鹘语与藏语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