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满校园 多彩阳光润童心

2021-08-13 02:31欧启忠曾东玲刘宁
学苑创造·B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南宁市民族团结校本

欧启忠 曾东玲 刘宁

南宁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创办于1977年,现有1200多名学生,包含了壮、苗、瑶、侗、水、蒙古、仫佬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因此,如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贯彻落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课堂,是孙红梅校长打造民族特色学校的初衷。

学校将“传承民族文化 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办学特色,从2014年伊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建工作。一方面,着力建设民族文化特色校园,如绘制“壮乡舞韵”花山壁画、打造“民族特色”教室、开辟中草药园、设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示厅和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等。此外,学校还成为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另一方面则从课程设置、编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教辅读本、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着手。学校每周开设一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低年级使用学校自编的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壮族常识》校本教辅读本,中、高年级使用国家统一教材《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课本。每周三下午,开设有30多门包括各民族衣、食、住、行、礼、艺等内容的“民族多元文化体验”拓展课,以菜单课程的方式供学生选择。每周五下午的“老爸老妈进课堂”活动课是民族多元文化体验课程的拓展延伸。此外,学校还开发了《民族文化知识》《广西世居少数民族》《多彩民族童谣传唱》《壮娃古韵校本操》和《壮娃古韵舞》等校本教辅读本。

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学校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利用晨会、队会及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系列主题活动,并将“壮娃古韵校本操”“壮娃古韵舞”以及滚铁环、三人板鞋、背篓绣球等活动纳入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课堂以及校运会中。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非遗文化传承”“戏曲文化进校园”“民族医药大课堂”“葫芦丝进课堂”等特色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亮点纷呈,民族团结观念深入全校师生心中。

经过反复的研究,孙红梅校长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课题引领,多点开花,对外辐射”的思路。学校先后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壮民族文化的学习与传承研究》、广西“十二五”B类重点课题《传承民族文化,打造阳光校园的实践研究》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学校还发挥对外辐射作用,2016年至今,全國各地有40余所学校、单位前来学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验,这表明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水平始终处于全区前列,甚至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全校师生用心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校园,用情构建民族文化多元体系,用爱浇灌少数民族学生心田。孙红梅校长从2010年起至今,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资助南宁市马山县的壮族孤儿覃秀妹。在孙校长的带动下,学校不断涌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班集体和模范个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自治区、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单位),广西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学校,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也不断有学生获得南宁市“三好”学生标兵、南宁市“学雷锋”标兵、南宁市特长生、南宁市美德少年等荣誉;学校排演的戏曲节目《邕城戏韵》《挂画》分别荣获南宁市第十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表演类总决赛金奖、2020年中国—东盟(南宁)粤剧大赛朱瑾花·折子戏少儿组二等奖。

猜你喜欢
南宁市民族团结校本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秋姑娘来了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相敬如宾
南宁市举办首届中小学古诗词大赛
怪树惊魂